经济全球化时代保障中国经济安全的几点看法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时代保障中国经济安全的几点看法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时代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我国经济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看法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在这个大趋势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去年发生、目前仍在持续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虽然进行了较成功的防范,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完全解除,而且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客观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及由此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特别是从国情出发科学地制定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措施,对于提高我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提出

冷战时代的结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世界经济条件。一方面,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转向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原来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提出经济机制市场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正从以往相互补充关系为基础的国际经济逐步向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全球经济演变,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这些都预示着国际经济开始了一个新时代。这种转变是世界性的和长期性的,必将促使国际经贸关系和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影响是深远的。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出现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生产和管理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革,国家疆域对世界经济的约束力减弱。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和资源的瓜分和争夺日益激烈。全球金融一体化使得虚拟资本急剧膨胀,金融资产总量及其增长与实际生产总量及其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全球每天的外汇交易高达1.5万亿美元,而现实需求至多只有300亿美元。虚拟金融资产的增长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国际游资已达7.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4强,这些投机性很强的短期游资始终像幽灵一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徘徊,危机一旦爆发危害巨大。1994年12月,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使该国的GNP损失了近一半;1997年7月发端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蓬勃发展的东南亚诸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这次危机直到目前还没有结束。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资本、技术、信息等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处于弱势,又普遍缺乏完整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有力的防范措施,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扩张的牺牲品乃至附属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同时,应该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必要措施,未雨绸缪,提高防范和抵御全球化负面影响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涵义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总体上讲,国家经济安全是指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外部或内部威胁和侵害。传统的国家经济安全观主要是指资源供给安全,涉及农产品、矿产品、能源和高技术产品等领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可能出现的对贸易和投资的抵制或者对能源供应的限制,导致资源供给发生风险,从而给高度依赖海外资源供给的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也可能由于战争、革命、制裁或突发事故而使得进口中断,使国内经济遭受打击。传统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强调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和国家政治、军事力量的保障。在全球化时代,维护经济安全的斗争已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的生存、发展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主权国家对本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实施有效控制、保护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获利的前景,并没有改变主权国家的作用和国家利益的排它性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国家间的不平等竞争与不信任。因此,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地位越来越突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各国优先考虑的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可以概括为一国经济免于因生态危机、经济不稳定、失业、金融市场紊乱、通货膨胀、大规模的贫困、商品不安全等的冲击而处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它既包括一国内部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的供给得到有效的保障,免于供给中断或价格暴涨而产生的突然打击;同时还包括该国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市场和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以及受外部影响引发的全局性、系统性金融风波。为了实现这种安全状态,国家既要保护、调节和控制国内市场,又要维护本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从总体上讲,国家经济安全由金融市场安全、国内产业和市场安全、战略物资和能源安全、经济信息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一)金融市场安全

国际资本流动现状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危,是国家经济安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从事资金融通活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的产生是由资金融通自身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不断出现,技术日益复杂,知识越来越专门化,国际游资和虚拟资本急剧扩张,加之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使金融活动中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等更为突出,从而使金融风险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有了更强的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对金融市场安全问题等闲视之。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经过80年代的调整之后,目前正进入成熟期,它们资金充裕,科技发达,经营技术水平高,对于任何可能开放的市场无不虎视耽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业是经济领域的重要防线,实行自由化以后,国内银行、保险公司、股票市场的控制权都有可能落入他人之手,进而出现金融业的殖民地化。这样,经济上的主权也就名存实亡了。面对这种形势,要适时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提高本国经济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跟踪掌握虚拟资本和国际游资的流动态势,对潜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出及时的分析和预测。

(二)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安全

跨国直接投资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动力。引进外资有助于弥补本国资金缺口,促进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从而有利于发展本国经济。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利用外资也存在一定风险和消极影响,需要各国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加强对外资的合理引导,以保证国内产业安全。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最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引发的,指外商利用其资本、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资、直接收购等方式控制国内企业,甚至控制某些重要产业,由此而产生对国家经济的威胁。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一旦外商直接投资控制了本国某些重要产业,就有可能以此要挟受投资国,甚至与外商所属国政府配合威逼本国服从某些条件。国家产业安全保护的重点是本国的幼稚工业和支柱产业,对外开放的进度要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适应,保护民族工业和民族经济不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吞并甚至瓦解。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形势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首先,出口的持续增长已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其次,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直接波及国内市场;第三,进口过快增长会对国内生产和市场构成冲击。以上三个方面都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贸易在各个方面都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出口贸易安全就是强调出口的持续增长对拉动GDP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制定出口战略放在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开拓和保护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防止因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或进口快速增长而冲击国内经济。

(三)战略物资和能源供给安全

能源、重要的关键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组成因素。尤其是石油,由于对现代工业文明和整个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普遍对石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予以战略上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当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入现代化发展进程之后,有限的资源、能源、市场都将面临重新调整配置。这样,客观上存在着引发国际争夺和冲突的潜在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战略资源供给安全问题,将其视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美国前总统布什在谈及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时一再指出,保卫石油供应就是保卫美国国家安全。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逐年提高,保证石油供给安全是我国经济安全战略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四)经济信息网络安全

信息时代的到来,从多方面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信息本身对今后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信息概念与传统的情报观念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对经济信息的开发、控制和利用成为国家经济利益的主要内容。一旦信息市场发展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夺信息将与争夺武器市场、原材料市场、纺织品市场和航天市场一样激烈。因此,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如何保障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几个主要工业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政策措施

1、美国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对经济安全目标有明确的规定: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把对经济安全的任务放在重要位置。即使在以保障军事和政治安全为主的冷战时代,保障经济安全也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

冷战结束后,美国及时地把对外政策的重点转向了经济领域。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他的“超越遏制”战略中就曾提出:“从把重点放在威慑力量上,转向把重点放在经济方面。”克林顿上台后,提出经济安全是9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并将其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美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含义有:(1)出口的持续扩大,国内产业和市场不受进口增长的冲击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垄断与控制;(2)经济情报的安全以及知识产权在各国得到有效的保护;(3)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供给得到保障;(4)保障美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利益安全;(5)国防的产业基础不受损害,重要产业、关键技术和战略物资的供给不为外国特别是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国家所控制;(6)保障对外贸易海上和空中运输战略通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安全;(7)实现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的稳定,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增长等。为了防止国外投资者对美国重要产业的的控制,美国国会于1988年通过的《综合贸易法》规定:美国政府可以阻止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公司中取得控制性的股权。美国的一个由8个联邦机构负责人组成、财政部长任主席的高级“外国投资委员会”被授权可以决定外商购买某家美国企业的申请是否有“损害国家安全”的危险。

克林顿政府强调经济与外交、军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对此讲得很清楚,他说:“冷战后时代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既取决于强大的武器库,也取决于强大的经济。美国政府认识到,美国在国内的力量和在国外的力量是相互联结且相互加强的,这就是我们把经济政策放在我们对外政策中心的原因。”从对外战略角度看,克林顿政府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利用外交为经济利益服务,为其对外贸易、投资及国内就业提供保护和机会;其二是通过振兴国内经济以增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以经济支持其外交和军事活动,使美国能在未来居世界领导地位。

2、日本

1980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设立“综合安全保障阁僚会议”,旨在从安全保障角度将经济、外交等政策统一起来,协调各有关行政机构的工作。该会议由总理大臣亲自出席,官房长官主持,其成员有外务省、大藏省、农林水产省、通产省、运输省大臣,经济企划厅、防卫厅、科学技术厅长官,以及执政党的干事长、总务会长和政调会长。由于战后日本执行“与强者为伍”的国家安全方针,坚持与美国结盟,借助它的核保护伞,利用其巨大市场,采取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较低姿态。所谓综合安全保障,其核心实际上是经济安全保障。经济安全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由政府现有职能部门参与制定、承担责任、分别执行。日本通产省、经济企划厅、科学技术厅、外务省、大藏省等参与经济安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日本经济企划厅在《新经济社会七年计划(1979-1985年)》中明确提出,将“确保经济安全”作为日本的国策之一。1982年4月,日本通产省下属机构“经济安全保障特别小组”正式发表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经济安全战略,是遏制和排除外部的经济或非经济威胁的方略,是以经济手段为中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日本的经济安全战略中,实现资源的稳定供给占有重要位置。确保海外战略物资的稳定供给,与保障日本经济安全“生死攸关”,应对措施是确立综合能源政策,建立危机管理体制。日本政界、经济界乃至普通公民对日本经济严重依赖海外资源均存有“危机感”。石油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使日本当局把保障海外战略物资的稳定供应置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中心位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和消除由此产生的冲击。这些措施包括:(1)综合开发,厉行节约。日本对海外战略物资的依赖程度极高,煤炭、天然气、饲料谷物均在80%以上,原油、铁矿石及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发生石油危机以后,日本政府全力以赴开发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先后制定了“日光计划”和“月光计划”,重点开发太阳能、地热、煤炭液化、海洋温差发电。同时,研究开发超导电力应用技术、燃料电池发电等,以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2)由单纯进口型转为综合开发进口型。日本政府强烈意识到,要保障海外战略物资的稳定供应,必须改变“掠夺性”单纯进口方式,与资源生产国建立起风险共担的综合性开发进口依存关系。(3)建立危机应对体系。80年代初,日本在综合安全保障和经济安全战略构想中强调建立危机应对体系的重要性。第一,建立官民结合的储备体系。作为危机应急对策,政府要求官民联合,建立石油、铀和粮食等物资的储备。第二,改善和加强信息情报体系。政府要求有关机构准确迅速地掌握可能出现的危机动向,制定紧急状态下的能源和其他物资的供求计划,充分把握、评价各种紧急对策对经济安全的影响。第三,建立多层次应急国际合作机制。其中包括,加强与国际能源机构的联系;密切与各资源国的双边关系;建立与有关国家在应急情况下的国际合作计划,包括研讨国际协调储备的可能性。

3、俄罗斯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潜在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很可能成为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格局中重要的一极,经济安全问题自然是国家事务的重要议题。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先后签署了《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联邦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关于俄联邦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基本条例》等有关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显示,在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把保障经济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明确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目的是,为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和军事政治的稳定,为保卫国家完整和顺利抵御国内外威胁,为复兴俄罗斯,加强俄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建立保证经济发展的可行条件。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对外经济方向是,有效利用国际分工的优越性,在平等实行一体化、发展世界经济联系的条件下,保持国家的稳定发展,在生命攸关的经济合作问题上,不允许俄罗斯过分依赖外国及其团体。经济安全的对象是个人、社会、国家和经济体系的主要部分,包括调节国家经济活动的制度系统。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定俄联邦国外对国内经济安全的威胁,这些威胁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经济利益来说,是一系列危险的条件和因素。对损害国家社会经济系统稳定的因素,进行短期和中期(3-5年)的裁定和监视。(2)裁定说明国家经济利益和符合俄联邦经济安全要求的标准和参数。(3)制定消除和弱化损害国家经济稳定因素的经济政策,进行有关的制度改革,建立必要的机制。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进行实施,这些措施要以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为基础,其中包括宏观经济、人口、对外经济、生态、技术工艺和其他方面的指标。

上述几个主要工业国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政府首脑直接掌握经济安全的决策权。美国总统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经济政策委员会处理和协调有关经济安全事务。日本首相通过“综合安全保障阁僚会议”过问经济安全问题。俄罗斯总统通过安全会议对经济安全工作进行直接领导和监督。二是不设立专职负责经济安全事务的职能部门,而是利用现有的国家权利框架,如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俄罗斯的联邦安全会议、日本的安全保障会议。三是经济安全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由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制定,分别负责执行。

四、对我国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几点建议

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基本方略。它规定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总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发挥着协调国家整个经济政策选择、动员社会资本等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时,各方面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面对来势迅猛的全球化浪潮,面对已经发生和潜在的金融危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我国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更好地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决策机制和组织协调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建议:

(一)确定一个负责国家经济安全的部门。该部门负责以下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工作:

1、负责监测、预测并报告国家经济安全形势。

2、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相配合,相应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并定期(一年或半年)提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报告》。

3、负责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研究提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合作的具体方针、政策和策略。

4、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研究提出我国防范和应对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措施。

(二)建立国家经济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主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外交部、安全部、国防部、外经贸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务院主要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对国家经济安全事务进行分析研究,听取国家经济安全形势监测、预测汇报,审议《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报告》,确定应对策略并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三)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时,有一定的前置期。如果能及时发现异常征兆,适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就可以避免危机或减少危机的影响程度。因此,从国情出发,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的预警指标体系,为制定有关经济安全的决策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有关单位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下一步应同有关宏观经济部门结合起来,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以使该系统更加完善有效。

(四)建立必要的储备和保障体系。一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要建立一定规模的战略储备,如黄金、外汇、石油、粮食、铀、某些贵重金属。二是采取预防性的外交和经济手段,来保障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和陆路“生命线”的安全畅通;加强与“生命线”临近地区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提供经济援助,密切双边关系;在海外对石油等战略性资源进行投资,以增加供给的可靠性。三是制定某些关键部门和领域的“自立政策”,以防止形成“对外国的危险性依赖”。四是建立健全国际条约及法律保障体系。五是建立多层次应急国际合作机制。六是加强和改善经济情报保障体系。

(五)在适当时机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法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不能单靠政府的力量,必须动员企业和全民共同参与,建立全方位的反危机机制,这就需要建立必要的法律保障,建议在适当的时机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法规。

标签:;  ;  ;  ;  ;  ;  

经济全球化时代保障中国经济安全的几点看法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