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倡导创新教育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追求“新”的时尚,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之间的桥梁,是教育者作用于教育对象的中介,毫无疑问,教育方法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但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并不意味着号召教育者放弃原有的教育方法,而是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教育方法创新就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思路就表现在教育者的思维方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教育活动的形式、教育方法的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的技巧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某种思维模式。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不仅会对个体的思维活动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不会轻易地改变,思维方式的自然变化将会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和个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个体有意识地把握思维取向和思维活动过程,则会有助于个体思维方式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个体社会实践变化了的要求保持一致。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影响他们对具体问题的处理。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育内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有碍于教育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形成创新的意识、产生创新的冲动、设计创新的内容。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首先要求教育者思维方式的转变。
1.从单向型的思维方式向多向型的思维方式转变
所谓单向型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只是针对事物本身,从一点出发,沿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单向型的思维方式一般具有简单性、静态性、片面性、封闭性的特点。而多向型的思维方式,则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针对事物本身,从多点出发,沿着多个不同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多向型的思维方式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显然单向型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教育者创新教育方法,而多向型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教育者进行教育方法创新。
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保守的状态,一切好象都是处于“凝固”的状态,人们每天只需要循规蹈矩地做同样类似的事情,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一切都是老样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成长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必然也会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具有简单的、静态的、片面的、封闭的特点。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所以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否则就会由于不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用教育方法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教育者必须有意识地由单向型思维方式向多向型思维方式转变。
2.由被动式思维方式向主动式思维方式转变
所谓被动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等、靠、要”,即等着别人来安排,靠别人来帮忙,向别人要办法。而主动式的思维方式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拓、闯、创”,即自己去开拓,自己去闯荡,自己去创新。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排斥与别人合作,而是强调个体的主动精神。显然,被动式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它只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流于形式而很难取得实效。
教育者中某些人具有被动式的思维方式,这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饭”和“铁饭碗”密切相关的。在“大锅饭”和“铁饭碗”时期,不管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这自然助长了人们的懒惰思想。另外,“本本分分”少出花样,也就少出“风头”,则少受别人妒忌,从而能够安安稳稳过太平小日子,当然人们也就不会再“多事”。再者,过去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上传下达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工作模式,当教育者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后,自然也就形成了被动的思维方式。但是,被动式的思维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甚至有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教育者必须有意识地转被动式思维方式为主动式思维方式。
二、调整教育者对待教育对象的态度
教育者对待教育对象的态度,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状况的体现,它对教育方法实效性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者的态度正确,不仅有助于教育实效性的实现,而且还会增强教育方法的效果。相反,教育者的态度不正确,不仅不利于其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发挥实效性,甚至还会抵消教育方法应有的效果。因此,创新教育方法时必须调整教育者对待教育对象的态度,使两者的关系处于和谐的状态。
1.由高高在上转为平等相处
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教育者的劳动成果既不是物质产品,也不是可以看得到的精神产品,而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因此,教育者对社会的贡献也就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教育对象对社会的贡献而体现出来。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我国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身份——政工干部,即教育者不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这样特殊的身份逐渐使其具有了特殊的地位——高高在上,优越感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俯视着群众,形成了教育者“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工作期望,也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形成了不平等的地位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教育对象的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不断增强,这种不平等的地位自然也受到了冲击。教育对象开始对教育者的高高在上做法表示不满,他们不再接受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态度,更是拒绝接受教育者以这样的态度开展的说理教育。教育对象希望教育者能够走下“高台”、放下架子,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沟通。与教育对象平等相处,不仅是教育对象的要求,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要求。尽管教育者在思想理论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这并不表明教育者可以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在人格上高于教育对象。因此,在教育方法创新时,教育者必须调整对教育对象的态度,由高高在上转变为平等相处。
2.由教导者转为“切磋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有意识地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从一个所谓的教导者转变为与教育对象探讨问题的“切磋者”。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人民受教育的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在城镇和大城市。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他们接受外界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增强,再加上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教育对象所掌握的信息并不比教育者少,有时还会比教育者多。在这样的情景下,教育者仍要以一个教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教育对象面前,似乎就会显得很尴尬。因为现在的教育对象对自居是教导者的人已经不再认同,他们需要的不是像传道士式的教育者,而是可以共同研究探讨问题的交流者和切磋者,所以教育者必须适时地转变自己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一个教导者变为一个“切磋者”。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最直接的体现,教育对象最先感受到的是教育活动的方式或表现形式,教育活动的方式或表现形式首先就决定了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第一印象和态度。显然教育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教育对象自然就愿意参加,否则,即使人在也会出现心不在的现象。再者,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个体而言,活动时间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尽管教育活动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时间安排不合适,也会影响其参与教育活动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方法创新就是要开发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方式和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个体或群体的需求,注意教育活动的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活动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
1.集中型与分散型活动相结合
集中型教育活动的特点是,参加的人数多,涉及的范围广,活动时间的安排具有同时性,教育内容具有同一性。集中型教育活动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可以造成某种声势,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有利于社会共同思想问题的解决。它的劣势表现在对局部存在的思想问题的解决缺乏针对性,而且容易导致为了追求声势而使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另外,大规模的人员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很容易与正常的工作、学习安排相冲突。而与集中型活动的特点正好相反,分散型活动的特点是,参加的人数少,涉及的范围窄,活动的时间安排相对分散灵活,各个活动群体的活动内容可以不同。因此,分散型的教育活动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时间灵活,教育对象选择的余地较大,不容易造成对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然而它的不足是对带有全局性的思想问题的解决效率较低,而且也不容易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攻势。所以,集中型与分散型是互补的教育活动形式,如何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点。
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一般也是较多地采用集中型的教育活动安排,这是由于当时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具有一致性,另外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一切都是按计划安排进行,所以也有可能安排经常性的大规模教育活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生产组织或群体所面对的问题有共同的,但是更多的是特殊的,所以要解决的思想问题更多的也是特殊的。再者,一切经济活动已经取消了高度的统一计划,因此也就失去了经常搞大型集中活动的基础。即使就一个经济组织内部而言,经常性的集中教育活动也很难进行。一方面,就经济组织而言,为了经济效益不会用更多的生产经营时间去组织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就职工个人而言,也不愿意更多地占用自己八小时之外的业余时间。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性地搞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由集中型转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工作的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要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教育性与娱乐性活动相结合
教育性与娱乐性活动相结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不仅要搞教育性活动,而且也要有娱乐性的活动;另一层是指要把教育赋予娱乐活动之中。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必须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
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只是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教育性的活动由于明确地提供了思想理论认识,所以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是更直接和系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但是,教育活动所承载的教育内容过于倾向理论化时,则会使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严肃性,从而对教育对象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教育对象感觉教育活动枯燥、不生动、没有活力,对这样的教育活动容易产生厌倦感。而娱乐性的活动,由于没有明确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所以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也不是直接的和深刻的。然而娱乐性的活动所具有的轻松、愉快的感觉,却会对教育对象产生吸引力,并且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在教育对象愉快的情绪体验下,可以促使他们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如今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完善,社会的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因而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加大,在这样的状态下,教育对象更倾向于参加轻松愉快的教育活动。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转向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
四、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教育方法最直接表现的方式之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实现所借助的物质力量。先进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传播或传递的方式更准确、更迅速、更富有吸引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扩大、影响力增强,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因此,创新教育方法,就必须运用先进、有效的手段充实教育方法,加大挖掘和提高传统教育手段有效性的力度,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教育手段。
1.开发和利用高科技含量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高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先进高效,对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在具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这势必对运用传统教育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同时看到,高科技的发展以及高科技成果在信息通讯领域的广泛运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化提供了机遇,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高科技化的信息传播和通讯技术及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开发和利用高科技含量的手段,就是要将高科技成果不断渗透到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之中,即把高科技成果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使原有的教育手段富有新的生命力,如把先进的声像技术及激光信息技术运用于各种形式的展览中,增强了展览的直观形象性和感染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开发和利用高科技成果,尽可能地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之中,是新时期创新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的思路。
2.挖掘和提高传统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要求挖掘和提高传统教育手段的有效性。先进的手段问世,并不意味着传统手段的退位,传统手段仍然有用武之地,能够继续发光发热。这就要求教育者开动脑筋、想办法,在运用传统教育手段的技巧方面下功夫,要使传统教育手段与新颖的教育内容相结合,赋予传统手段新的活动。例如,黑板可以算得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手段,在人们认为其已经远远落伍的时候,实际上它还在默默无闻地发挥着作用,其作用大小,要看使用者的水平。使用者的水平高,就会使黑板所承载的内容生动活泼,具有新意,就会富有吸引力,从而使黑板这个传统古老的手段具有新的生命力。因此,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也包含着对传统方法的挖潜工作,即通过提高运用技巧发挥传统教育手段的有效性,以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
五、形成高效的新工作渠道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渠道,是指社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能够得以实施的组织保证系统。工作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工作渠道是否畅通和全面覆盖,则说明了工作渠道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也反映了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实际情况的要求。我国过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工、青、妇一起抓的工作渠道格局。这一工作渠道格局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即使在今天仍然是这样。但是,由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现实的基层组织中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的盲点。所以,开辟新的工作渠道,形成高效的工作渠道网络,是方法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提高教育者工作艺术性
在基层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工作艺术性是教育方法有效性的最直接体现,实际上也是教育者运用方法能力的体现,教育者工作的艺术性,直接会影响方法的效果。所以,教育者在考虑教育方法创新的时候,除要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态度、开发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外,还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工作艺术性。教育者的工作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运用语言的机智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巧妙性。显然,教育者要提高工作艺术性,就必须通过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提高理论水平;通过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实际经验,不断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以便从全方位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达到机智运用语言和巧妙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