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公路交通在交通运输方面占据重大作用,但是公路运营隧道衬砌病害问题突出且处治困难,本文通过对某公路隧道衬砌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探明了隧道病害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临时加固措施,相关研究可为同类衬砌裂缝处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隧道;衬砌病害;临时加固
1.工程概况
某隧道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黑坎里北侧上没水山山体内,该隧道为中型分离式岩质隧道,净宽10.25m,净高5.0m,设计时速80km/h,单向双车道。隧址区涉及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上统千枚岩夹板岩、碳质千枚岩、灰岩等,岩质软弱;并穿越大院—殿沟里断层(F5),为志留系内部逆冲断层,属于武都山字形构造体系白龙江大断裂次生断裂,其中2处次生断层与隧道出口800m处大角度相交;同时,受构造影响,揉皱、褶皱发育,主要为Ⅳ、Ⅴ级围岩,开挖过程易产生围岩大变形,其流变在应力较高的情况下产生了塑性变形,表现为二衬局部出现微裂纹、小裂缝。
该隧道主体完工初期由于围岩应力释放强烈,导致仰拱部分隆起、二衬局部破裂,当时采取仰拱、二衬返工处理措施。处理过程中二衬、仰拱单元长度不一致(即施工缝不连续),两者变形不一致、不协调,进而拉裂混凝土。现场调查发现环向裂缝长度不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隧道围岩是一个巨大的蓄热体,开挖打破了围岩原有的热平衡,大量释放热量(岩层表面温度35℃~40℃)被衬砌结构背墙混凝土吸收,导致背墙混凝土水化反应加速,快速凝结硬化。而此时洞内大气温度只有2℃~4℃(主体施工后期),墙面混凝土硬化速度较慢,即内外墙面温差大,变形不一致,较大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2.公路隧道衬砌裂缝危害分析
2.1 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钻探结果显示,隧址区坡体中存在两个可能导致坡体产生滑移的软弱带。其中,上层软弱带位于土石界面附近,软弱带主要为黄土和泥岩,含水量较高。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软,遇水易分解,部分软弱带中土石混杂,扰动明显。下层软弱带主要位于泥岩中,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软,有扰动痕迹。经过专家多方论证,最终认为隧道上方坡体为潜在不稳定滑坡体,对隧道变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认为该坡体较为平缓,且坡脚前缘存在规模较大的稳定土体作为支撑,隧道设计服役期限内基本不会再产生显著滑移,可认为一定时间内边坡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对隧道影响较小,因此可暂时不考虑坡体滑移的影响。
2.2 隧道周边围岩影响分析
通过在隧道内钻芯取样发现,隧道衬砌病害最严重地段隧道底板下部存在较厚的中风化泥岩,含水率较大,岩质较软,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结合隧道排水边沟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裂缝,推断隧道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3 隧道施工质量影响分析
为探明衬砌施工质量对隧道病害产生的影响,现场采用美国劳雷公司生产的 GSSI SIR30 地质雷达对衬砌拱顶、左右拱腰以及左右边墙 5 个位置进行扫描。探测结果显示,隧道衬砌背后存在较多的空洞或脱空段,每条测线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拱顶处衬砌背后空洞或脱空缺陷最多,达 23 处,最大脱空长度达到 8 m。说明隧道混凝土施工时,多处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合格,衬砌背后空洞导致衬砌受力不均匀,局部地区会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在高应力作用下,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开裂。
3.公路隧道衬砌裂缝解决措施
3.1 预埋注胶嘴、封缝
打磨、清洗、干燥后,用JY-A8裂缝测宽仪测量裂缝宽度。测量方法为:沿裂缝走向每30cm选取一个点,测量该点裂缝宽度,然后计算该裂缝各点测量宽度平均值,此平均值为该裂缝的测量宽度值。测量宽度值小于0.2mm的裂缝注胶效果、质量不明显,直接采用封缝胶CCSR-A(B)密封处理。用油灰刀沿裂缝走向往复涂刮一层厚1~2mm、宽3~5cm的胶泥,封闭裂缝。测量宽度值大于0.2mm的裂缝需注胶处理,在裂缝的交错点、较宽处及端部预埋注胶嘴;宽度值0.2~0.3mm裂缝,注胶嘴间距40~50cm;宽度0.3mm以上裂缝,注胶嘴间距30~40cm较为适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封缝胶预埋注胶嘴,要求注胶嘴吃胶饱满、左右摇晃2~3s后粘贴于裂缝交错点及较宽处,同时确保输胶管道畅通。
3.2灌胶
3.2.1封缝检验
一般情况,当大气温度在25℃以上时,封缝后1~2d即可进行试漏试验,检测裂缝密封性和贯通情况。通常采用压力水试验法,在众多封闭裂缝中随机抽取20%,然后用相同注胶压力向已预埋好的注胶嘴灌水,灌水过程要求跳槽灌注,最高点注胶嘴保持畅通以便排气,其余空闲注胶嘴一律封闭;如果胶嘴底座或者裂缝封闭处有漏水,需再次封闭;试验结束后,打开所有空闲注胶嘴,用压缩空气吹净积水,并保留足够的干燥时间。检验合格后的裂缝能确保较好的注胶效果,注胶饱满能完全封闭裂缝,阻碍裂缝进一步发展,增强处治耐久性。
3.2.2配置裂缝胶
裂缝胶由主剂CBFR-A和固化剂CBFR-B组成。首先将A、B胶分别盛入容器,搅拌均匀,然后按照2∶1比例倒入混合容器,继续搅拌,直到颜色呈现一致。当大气温度25℃以上时,混合均匀后的裂缝胶可操作时间≤40min,因此一般一次混合1~2kg为宜(注胶班组6人作业)。
3.3粘贴碳纤维布
3.3.1 表面处理
先用小型电动切割机紧贴墙面切除预埋的注胶嘴,同时检查注胶效果。然后用小型电动打磨机清除表面凝固的漏胶、凸凹不平的凝固封缝胶及其他夹杂物。使表面平整、无杂物,然后清洗打磨面的灰尘、污垢,干净、干燥后可粘贴碳纤维布。
3.3.2 裁剪碳纤维布
现场碳纤维布(CFS-Ⅱ-400)规格为长50m、宽1m,重量轻(400g/m 2),基本不增加混凝土结构自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适用于曲面和不规则形状结构物;同时浸胶碳纤维布能与结构共同作用,并具有高强度,可提高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和延性,有效控制隧道衬砌裂缝发展;另外,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裁剪尺寸宽13cm、长100cm,要求线性顺直、边缘整齐,裁剪尺寸误差±10mm。裁剪前将碳纤维布自然铺开,保持平整,无需两侧张拉;先按照长度和宽幅标注划线,然后在宽幅线处横向抽出2条平纹丝,随后即可裁剪。
3.4表面处理
针对墙面裂缝,先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然后用角磨机打磨出以裂缝为中心线、宽15cm、深度8mm的槽,最后清洗打磨面浮尘,自然风干后进入下一步处理程序。
3.5其他裂缝处理措施
当裂缝宽度较大,或者影响结构功能的裂缝,可采取结构抽换技术,即将原隧道衬砌混凝土拆除,进行新衬砌混凝土浇筑。抽换范围可以是全断面,也可以只对拱部进行抽换。如果采用该项技术,衬砌混凝土必须要适应轴换地段的地质条件,以及受力要求。原衬砌混凝土可以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技术进行拆除,对于非拆除和拆除交界处,应当通过预裂爆破技术完成相应的处理,通过该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对非爆破混凝土段的破坏,完成相应的拆除后,应当及时完成相应的初期支护作业。
另外也可以采用套衬补强技术,就是在原衬砌混凝土表面灌注混凝土,不仅可以抑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而且能够形成新承载结构。该项技术和应用在原混凝土衬砌的功能为完全失去,套衬后的断面可以满足隧道净空要求。
结束语
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的产生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的,也有人为因素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衬砌开裂,遇到地质突变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后期衬砌开裂而采取的裂缝处理措施,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刘海京,夏才初,朱合华,等. 隧道病害研究现状与进展[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5):947- 953.
[2] 李永永. 官道岭隧道病害检测与处治对策研究[J]. 山西交通科技,2017(2):53- 55.
论文作者:刘军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裂缝论文; 隧道论文; 混凝土论文; 病害论文; 围岩论文; 宽度论文; 碳纤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