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秀菊
福建南安市医院 福建省 362300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妇产科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临床护理;实际应用
引言
妇产科属于临床重点科室,患者较多且病情较为复杂,其护理工作质量对妇产科患者的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均有直接影响。为探讨妇产科患者有效护理措施,选择114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114例患者,年龄24~65岁,平均(38.5±4.6)岁。其中月经失调12例,子宫肌瘤9例,盆腔炎30例,宫颈癌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5例,妊娠合并症14例,其他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为:
①术前人性化沟通
在患者入院时亲切接待,及时展开交流与沟通,制定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展开有效心理疏导,同时以有效的沟通技巧渐渐消除患者担心;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心理方面护理指的是对病患各方面进行关心,确保环境的安静舒适,在进行相关护理时语言尽可能委婉,帮助病患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促使病患积极配合院方进行治疗。积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病患来说,这点更是重要。病患产后身体一般都比较弱,但需要恢复的的时间相对很长,加上对于家庭经济以及陪护方面的担心,会让患者内心烦躁、抑郁等。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干预,首先需要获得患者的信任,然后将其内心中的不良情绪导引出来,让病患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信任感,在心中确立治疗疾病的积极信心。病患饮食应该以细软食物为主,注意多餐少食,注重营养搭配,最好是低糖高蛋白的饮食,水果蔬菜适量补充,吃饭时在床上半卧,不急不躁,细嚼慢咽,避免出现呛咳情况。
②人性化病房环境护理
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家庭病房,允许患者亲友陪同治疗;每天为患者定时更换床单位及衣物,协助其保持衣物干燥、清洁,确保病房内湿度及温度适中,空气清新。
③术中人性化护理
患者进至手术室后会再次出现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展开轻松的聊天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术中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做好细节护理;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当需抢救时不可大声呼叫,避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④术后人性化护理
将患者平稳送回病房,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以正面、积极的语言给予患者鼓励,同时对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及心率密切观察。当患者术后发生疼痛时,以听音乐、读报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严重时可以哌替啶及吗啡等给予镇痛处理。
1.3强化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措施
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业务水平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挖掘每位人员的知识才干与业务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工,资源利用最大化;定期开展全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氛围。创新地将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运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妇产科护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优秀的护理服务态度是妇产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应该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实际着想,从内心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广大患者服务,认真解决患者的内心想法,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灵活地处理好患者内心情绪比较波动、治疗依从性不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各种问题,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与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听从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排忧解难。③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加强交流,尽量做到仪表大方、准确使用语言,促进护患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绩效奖金,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评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并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护理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1.3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价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x±,分)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7.2%(44/57),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5%(55/57),对比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及人们需求不断提高,原有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逐渐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所取代。近年来妇产科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疾病康复的关键。人性化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性疾病,对于患者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视,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及精神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满足,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保证治疗效果可最大限度发挥。妇产科护理有其特殊性,在实际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需承担护士的角色,同时还应成为患者的教育者与咨询者,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实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我院在为妇产科患者行护理干预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讲求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之满足,同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料与重视。妇产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在高负荷、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质量。为此,应该认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给予患者、护士以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和谐、祥和的护理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经验及观念好,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对广大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约束与控制。而是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充分使用人性化护理,大力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出积极性与热情,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技能,并将尽可能大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参考文献:
[1]赵红.妇产科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4):24-25.
[2]肖道丽.试论心理健康指导在妇产科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意义[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98.
[3]刘调琴.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15):101.
[4]李文玲.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2):34.
[5]张秋华.妇产科的人性化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24):101-102.
论文作者:卢秀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患者论文; 妇产科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评分论文; 病患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