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对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_制度创新论文

制度创新影响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的内在机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制度创新论文,竞争力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贸易成本优势的源泉一直是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将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推进到交易成本为正的假设,从而使这一研究逐步逼近了现实世界。关于交易成本的性质、起因及其影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论及,本文认为,如何从产权制度扩展到整个制度体系来研究交易成本的降低问题;如何打通制度、交易成本与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因此,本文期望在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

新制度经济学的已有成果表明,交易成本是伴随分工专业化和交易而产生的,是与生产成本处于同等地位的基本经济范畴。根据约翰·J·瓦里斯和诺思(1986)的定义,交易成本亦称交易费用,是“执行交易功能的成本”,“是在交易中为界定、保护、实施产权而消耗的资源的总和。”生产成本则称为转形成本,“是执行转形功能的成本”,“是为改变物资的属性(颜色、地点、尺寸、化学性质等)而消费的资源总和。”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共同构成社会经济运行的总成本。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与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在社会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下降,交易成本在社会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

面对交易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已是摆在各国政府、学术界与企业界面前的严峻而迫切的重大课题。对于中国来说,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提高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分工与专业化只是交易成本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导致交易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乃是制度的低效或无效运行以及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所致。因此,根据交易成本的起因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制度运行所引起的各种成本。这类费用虽不能完全消除,但却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降低;另一类则是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所引起的交易成本。这类费用纯粹是对人类稀缺资源的浪费,因而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限制。

二、制度降低出口产品交易成本的内在机制与路径

所谓制度是指设定出来用以规范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体系。①

本文在分析中偏重于正式经济制度,所谓正式经济制度是指设定出来用以规范个人或组织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则体系。从外延看,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微观经济制度、市场交易制度、宏观经济制度和国际(涉外)经济制度。其中,产权制度是基础,其余四者则分属四个不同层级,彼此功能有别,相互补充,协同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制度体系。从经济角度看,有效制度应是指质量良好、结构合理的制度。它具有以下三大基本功能,一是激励功能;二是约束功能;三是协调功能;②制度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制度作用的基本方向与基本路径,而制度的各种具体功能则是制度基本功能的表现形式。

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假定生产成本不变,在此前提下来探讨降低交易成本问题。从国际贸易的视角来看,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可以分为企业内交易成本、市场(国内)交易成本、宏观交易成本和国际交易成本四个部分。下面试从激励、约束与协调三个维度,分别探讨产权、企业、市场、政府以及国际五个层面的制度降低出口产品交易成本的内在机制与作用路径。

1.产权制度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与路径。一国出口产品交易成本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该国产权制度的有效程度。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通过对产权的清晰界定、有效保护和实施,在产权的各种权能、责任与利益之间建构起有机的内在联系,形成对产权主体的有效激励、约束与协调机制。产权激励机制会使产权主体对产权收益形成合理预期,并在合理预期收益的驱动下抑制自己的机会主义;产权约束机制则会使那些践踏产权规则、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严厉惩罚,让其违法代价超过违法所得,减少产权交易中的违约侵权行为与不确定性,降低违约侵权者引发的交易成本;当产权运行过程中出现“外部性”时,产权协调机制则会通过产权的重新界定和产权结构的边际调整,以协调产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减少产权交易中的摩擦、纠纷与矛盾,从而减少由“外部性”冲突而引发的交易成本。

2.微观制度降低企业内交易成本的机制与路径。根据科斯关于企业性质的解析,企业可理解为一系列契约有机组合的经济组织。企业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比市场同样交易的成本要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相对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成本不能够降低。

从现代企业的运行来看,由于要素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代理问题已成为企业内部首要而普遍的问题,因而代理成本便上升为现代企业内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如果一国企业解决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更为有效,则它的治理成本便会低于其国外竞争对手,由此便会形成基于企业内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反之亦然。

3.市场制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机制与路径。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市场会自动调节供求关系,达成均衡,实现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实,这只是市场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因为如果没有市场制度的保驾护航,没有市场制度的有效激励、约束与协调,任何市场都会由于机会主义泛滥而陷入欺诈、冲突与混乱之中。

市场制度的运行,必然产生市场交易成本。一国良好的市场制度,会减少该国出口产品所包含的国内市场交易成本,从而使该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

4.政府制度降低宏观交易成本的机制与路径。宏观交易成本是指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制度运行与行政中机会主义行为所引起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企业与市场运行的宏观环境成本,最终会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单位产品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一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国家宏观交易成本主要由两个变量构成:一是宏观制度的运行成本;二是统治者的权力租金。权力租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政府公职人员利用现行制度赋予的公共权力(无需超越职权)而获取的非法收入,即寻租者(企业或个人)为寻求政府力量庇护、政策倾斜、特许垄断等而获得稀缺资源或垄断市场所付出的租金,因而可称为“制度性”腐败租金;二是政府公职人员超越现行制度赋予的公共权力(滥用、过用职权)而谋求的非法收入,即行为者(机构或个人)为获得或保护其正当或不正当权益所付出的租金,因而可称为“纯粹性”腐败租金。无论前者还是后者,从根本上说,都是制度不完善的产物。因此,构建以下宏观机制与路径,可以降低宏观制度运行成本与权力租金:(1)构建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降低宏观交易成本;(2)构建有效的政府约束机制,降低宏观交易成本;(3)构建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降低宏观交易成本。

5.涉外制度降低国际交易成本的机制与路径。国际交易成本,是指产品在出口贸易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交易费用。国际交易成本的降低主要依赖于国际交易制度的完善。国际交易制度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进出口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制度;二是进出口商之间签订的贸易契约;三是进出口国所签订的贸易协议或承认的相关国际公约与规则。对于出口国而言,主要是通过本国对外经济贸易制度的健全以及出口商交易契约的完善,来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交易成本。首先,构建出口激励机制,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交易成本。其次,健全外贸约束机制,降低出口交易成本。最后,完善贸易协调机制,降低出口交易成本。

三、制度创新对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分析

综上所述,出口产品交易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市场制度、政府宏观制度和涉外制度的有效程度,亦即取决于其整个制度体系的激励、约束和协调程度,可由下式表示::

该模型的含义为:一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取决于该国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该国制度的有效程度。其函数关系为,一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与该国制度的有效程度为正相关关系,而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与该国制度的有效程度为负相关关系,即该国制度有效程度越高,则其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越低,对外贸易成本竞争力越强;反之亦然。其传导机制为:提高一国制度的有效程度,会降低该国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该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使其出口成本竞争力增强,最终将促使该国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同种同质产品的平均价格,形成出口的成本竞争优势。

制度创新是提高制度有效程度的惟一源泉。但是,制度创新在提高制度有效程度、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会产生成本。因此,我们假定制度创新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均为正。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制度是影响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变动的方向与程度主要取决于一国制度的有效程度。有效制度会降低一国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该国对外贸易成本竞争力;反之亦然。因此,一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与制度有效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其交易成本与制度有效程度之间则存在负相关关系。(2)一国制度体系可分为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市场制度、政府制度和涉外制度五个层面。出口产品的交易成本由企业内交易成本、国内市场交易成本、宏观交易成本和国际交易成本四个部分构成。产权制度从基础层面影响一国的交易成本,企业制度侧重于影响企业内交易成本,国内市场制度侧重于影响国内市场交易成本,政府制度侧重于影响宏观交易成本,涉外制度侧重于影响国际交易成本。(3)有效制度主要通过激励、约束、协调三大机制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成本竞争力。激励机制主要通过明晰权责利边界、形成合理预期、实现合法收益、促使行为人守信践约、自抑机会主义等路径降低交易成本;约束机制主要通过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竞争秩序、限制机会主义、减少不确定性、惩罚违规行为等路径降低交易成本;协调机制主要通过协调权责利关系、创造合作条件、减少外部性、化解冲突与矛盾等路径降低交易成本。(4)制度优势是一国获取、保持和增强对外贸易成本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能够提高一国制度的有效程度,是制度优势的惟一源泉,因而是国际贸易成本竞争优势的本源。制度有效程度的最优选择取决于制度创新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均衡点。制度结构的长期锁定会导致一国贸易成本竞争力下降。

基于上述结论,对中国提高对外贸易成本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产权制度创新中应当侧重于产权结构的优化选择,提高产权的明晰程度、保护程度与实施力度,尤其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有效的基础性保障。

(2)在企业制度创新中应当侧重于完善法人治理制度结构,强化对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降低代理成本。同时,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关键是提高基层代理人的薪酬待遇,充分调动一线员工与中下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3)在市场制度创新中应当侧重于完善市场结构治理机制,限制行业垄断,为自由公平竞争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同时,大力加强银行、证券、汇率等市场制度的薄弱环节或薄弱方面的建设,防范监管漏洞所诱发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市场操控行为所造成的市场扭曲。特别要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加大对交易中欺诈、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降低交易合约的实施成本。

(4)在宏观制度创新中应当侧重于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完善,把竞争机制引入行政官员的选拔任用之中,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加大对“纯粹性”腐败行为的反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腐败的范围;构建财政、税收、金融、汇率四大杠杆的协调机制,降低宏观经济的调控成本;完善分配制度,调整激励结构,把富民摆在与富企、富国的同等地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不同利益层次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压缩政府消费性支出,扩大出口产业创新的财政投入,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降低宏观交易成本。

(5)在涉外制度创新中应当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激励力度,限制“三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同时,加强与贸易国之间的协调,减少贸易摩擦与障碍。

必须强调,制度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树立制度创新的整体观念,注意各种制度创新之间的协调、相容、互补与互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际贸易竞争的总坐标上审视、克服中国制度体系的机制性缺陷,优化制度结构,提高制度质量;构建增强外贸竞争力的长效机制,突破中国外贸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加快形成国际贸易的创新优势与效率优势。

注释:

①以往定义将组织行为排斥在制度约束之外,这与现实世界中许多制度是为规范组织行为而设计的事实不符。

②以往文献对制度基本功能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认为激励或激励与约束是制度的基本功能,而将制度的协调功能排斥在其基本功能之外;二是将减少不确定性、内化外部利益等具体功能与激励等基本功能列为同一个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是值得商榷的。

标签:;  ;  ;  ;  ;  

制度创新对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_制度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