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综合防治论文_沈辉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综合防治论文_沈辉武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农业服务中心 514299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并且在各年龄段的猪都会发病,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治这种病状,我们既要了解和分析该病的发病因素、病原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做到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综合防治;观察

引言: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病征。在季节交替或气温较低时多发此病,尤其以仔猪发病最为严重,5日龄~14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5%以上,给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认识和掌握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综合防制,对加强和加快养猪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引起发病的因素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是一种冠状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秋末至春初寒冷季节,传播迅速,新疫点多呈暴发性流行,老疫点常见地方性流行。其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通过粪便、呕吐物、唾液、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气等排泄物、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以及车辆、用具后,易感猪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而引起发病和带毒猪,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猪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可长时间存活于寒冷、阴暗的环境之中,在冷冻条件下十分稳定。少部份猪一般1周左右腹泻停止而康复,并产生主动免疫,但在一段时期内生长受阻,有50%左右的“康复猪”带毒、排毒达2-8周甚至更长而无临床症状,这也是本病周期性暴发难于消灭的主要原因。

2.病原特性

病毒性的感染要从病原特点入手,抓住该病的致病原并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相应症状分析该病不喜强烈紫外线照射。一般情况下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会将其直接杀死。越是低温的环境越有利于该病毒的长期生长存活。温度越高越容易杀死该病毒。

3.流行特点

该病病发呈季节性发病。在入秋以后进入冬季时发病率极高。在此期间养殖场的猪群为主要传播源。养殖场中的高密度饲养,猪舍潮湿不通风都会引起该病的发生。出生10d左右的小猪仔特别容易感染病毒,死亡率也特别的高。

4.诊断要点

抓住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注意与猪流行性腹泻区别,确诊以实验室检查为准。诊断依据有:

①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大小猪皆可感染发病。

②外部环境条件多是寒冷季节,猪舍内阴冷、潮湿、卫生条件差。

③显症为严重腹泻,偶伴呕吐;10日龄内仔猪致死率极高;日龄越大死亡率降低,但康复仔猪可致僵;大猪短期自行康复。

④病理反应特点:胃内凝乳块;小肠卡他性炎症,肠壁变薄;小肠内有黄绿色带气泡液体;小肠系膜淋巴管内缺乏乳糜;组织学镜检可见肠粘膜绒毛变短、萎缩及上皮细胞变形坏死、脱落等。

⑤病原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可见小肠上皮细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此为确诊的重要依据。

5.综合防治

5.1 预防

5.1.1做好防寒措施

冬季做好防寒措施,哺乳期仔猪需在可控温的保育舍生活,保证足够温度。对猪舍、食槽每天用碘类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生长育成猪舍每周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带猪消毒,选择在中午天气最暖和时进行,消毒要均匀、彻底。

5.1.2加强饲养管理

分娩舍应重视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春季,日夜温差较大,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5.1.3提前做好季节应对措施

提前做好春初、冬季等寒冷季节的应对,猪舍采取防风、保温措施;猪群整体加强营养、补饲抗应激的维生素及矿微,特别是哺乳期仔猪,要保证有充足的母乳,以提高抗病力,安全越冬。

5.1.4从源头做起,剔除带毒个体

从源头做起,剔除带毒个体,确保优良遗传基因;冬季合理疏群,猪舍内每天定期采取空气对流措施,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d及15d左右,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4mL/头,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让哺乳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的效果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源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

5.2 治疗

本病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常以杀菌消炎、清理胃肠、补充体液、解毒强心、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进行辨证施治。

5.2.1方法一

用重症腹泻停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5~8mg;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仔猪3~5111L、中猪5~10ⅢL、大猪10~20mL,分别肌注,每天1次,连用2~3d:内服痢菌净粉、氟哌酸,按每千克体重0.5g,每天1次,连用3d;饮水可用下列配方: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粉100g加常水1000mL溶解后饮水。

5.2.2方法二

黄连素仔猪每头10mL、阿托品3mL:中猪黄连素20mL、阿托品5mL;大猪黄连素30mL、阿托品5~10mL。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仔猪10mL、中猪20mL、大猪40mL分别肌肉注射,连用3~4d。

5.2.3方法三

对继发感染的猪可用:仔猪氨苄西林钠1g、利巴韦林300mg、穿心莲10mL;中猪氨苄西林钠4g、利巴韦林500mg、穿心莲20mL;大猪氨苄西林钠8g、利巴韦林1000mg、穿心莲30ml混合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

5.2.4方法四

对失水过多、精神欠佳、饮食废绝仔猪可选用2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维生素C2g、肌肝500mg、ATP100mg、维生素B6200mg混合腹腔注射,连用数天直到饮食。大、中猪可选用20%葡萄糖注射液50~60mL、维生素c4~6g、肌肝1000mg、ATP500mg、维生素B6500m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混合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d。

在对症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治疗的同时,再用新鲜稻草灰配适量乳酶生片混在饲料中让猪食用,一般3~4d内病猪可康复,大大缩短了病程。其方法是让猪饥饿1~2餐。将稻草灰混与饲料中成糊状饲料让猪食用,每头大猪50~100g、中猪40~50g、仔猪30~40g,同时加入少量的食盐、食醋、白糖、药用炭或次硝酸铋等调节食欲,利于胃肠黏膜修复,达到胃肠道防腐、收敛、止泻及吸附毒素的目的。

6.观察

“猪传染性胃肠炎和”和“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仔猪水肿腹泻”等发病机制有所差异,但致病诱因大同小异,存在某种联系,故防治手段上大致相同。本症高危群是仔猪,尤其是哺乳期仔猪。所以,防治策略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能繁母猪饲养管理,消除带毒、致病种源,策划母源抗体遗传保护。二是,加强对易感群的管理,如:必要的低温季节恒温保护;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各种不良应激因素;均衡营养提高综合抗病力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生猪养殖生产实践中,猪传染性胃肠炎重点危害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常见的猪场高危病之一。生产实际中应根据该病临床特点及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此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发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3.

[2]郭宗义,王金勇.现代实用养猪技术大全.化学工业出版,2010,.

[3]徐春青,主编.兽医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沈辉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综合防治论文_沈辉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