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教材高一学习与教学的几点思考_数学论文

新教材高一数学学与教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一论文,新教材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市二期课改(试验本)已在我区各校全面施行和初中数学相比,在内容上,高中数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在思维水平上,高中数学具有概念的抽象性、论证的逻辑性、解法的灵活性、应用的广泛性。学生步入高中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较强、形式化较浓的集合与命题,即使初中数学学得不错的同学也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大多学生反映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造成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在此,谈一些高一数学学与教的思考和建议。

一、做好衔接工作,缓解初、高中反差

由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分析可知,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反差是客观存在的,而正是这些反差,为高一新生提出了挑战,为高一新生的智力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学习函数概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函数概念的运动、变化、联系的特点非常不适应,这是构成函数概念学习困难的主要根源。面对“反差”,我们要做的是寻求对策,缓解反差,实现光滑衔接。

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联系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告诉我们:“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伯尔语)。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背景,建立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是高一数学教师首要的任务。具体的做法可以设置一个使学生适应的过渡期(如编制衔接教材等),或在进行有关知识教学之前有针对性地复习初中已学的内容,强化知识之间联系,数学知识背景应尽可能来自初中等等。

二、加强数学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数学就其内容的理论化和思维的抽象化,给学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此时,更需要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高效的学习策略。

对成就欲望高的学生,应增进其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动机,强化数学本身的魅力,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以满足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对成就欲望一般的学生(他们同样渴望取得好成绩),应多给点学习方法的指导。严格要求他们做到“五到”:口到——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手到——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加上必要的数学练习。

三、加强学生思维缺陷的矫正

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发展的转折点,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开始从经验型占主导向理论型占主导转变,并且将迅速进入理论型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表现出明显的思维缺陷。若能抓住机遇,利用好高一数学素材,设计好过程和情景,就能矫正学生的思维缺陷,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上一个台阶

(1)以运动变化矫正思维的“单一化”

所谓“单一化”是指学生习惯于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仅限于求问题的特解,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对象。特别是,学生缺乏用运动的、变化的眼光,全面地认识事物。

从以下例子学生出现的大量错误中分析得出,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中普遍存在思维的“单一化”。

例1 若A=(-1,1),B=(-∞,a),当a取何值时,

(结果是全班48人中,有11人不会,36人回答a=1,只有1人答出a∈[1,+∞)时,

例2 已知,试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M。

(结果是学生不能全面考虑两个条件,或遗漏,或多余)

矫正思维的“单一化”,策略是把运动变化的观点引进数学教学,因为在高中数学中研究点的运动和量的变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对习惯于研究常量求特解的高一新生来说,让他们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审视问题、解决问题,却是一个思维方法的飞跃。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展现运动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发现规律,以下例题可以让学生改变思维习惯。

例3 设A={x|-2≤x<4.jpg},B={x|x≤a.jpg},根据下列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1)A∩B=;(2)A∩B={2.jpg};

(3)A∩B={x|-2≤x≤a.jpg};(4)A∩B=A;

(5)AUB={x|x<4=。

(该题只需学生把实数a对应的点,在实数轴上从左至右运动,即可得各小题相应的解)

例4 (1)设,当a取何值时,该二次函数在(-∞,4]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该题只需让对称轴x=a-1在坐标系中平行移动即可获解a∈[5,+∞))

(2)设函数,在区间[t,t+1](t∈R)上,讨论f(t)和f(t+1)的大小。

(该题可以通过t从小到大变化,引发区间[t,t+1]在x轴上从左至右运动,根据该区间与对称轴的相对位置讨论获解)

(3)以数学推理的严谨性、流畅性矫正思维的“无序化”

所谓“无序化”是指学生的思维呈颠三倒四的无序状态,不能做到言必有理,理必有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数学学习的效果,更谈不上独立获取知识乃至发展能力,更免谈数学对学生特有的理性精神的滋养。

许多高一学生认为推理是几何的事,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在代数中,也同样处处有推理。

附图

教学中,加强严谨的推理训练,加强联想式的推理训练,对于克服思维的无序化,构建具有活性的知识结构是大有裨益的。

(4)以过程与结论的一体化矫正思维的“表面化”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结论诞生的过程和结论应用的过程并无二致,都是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基于这一点,二期课改非常强调过程与方法,要求在过程中落实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中孕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应充分展现数学基本概念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基本原理的归纳和推导过程、解题思想的探索和分析过程、基本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把过程与结论设计得浑然一体,使过程以达成结论为目的,过程中油然而生结论。

例如:“a=0或b=0”的否定是“a≠0且b≠0”,但如果缺少a,b与0的关系(a,b与0的关系为

附图

的探求过程,学生最多是对结论的记忆。

又如,诱导公式的教学更是过程与结论的高度统一,如对终边不在坐标轴的任意角α来说,以求sinα为例,如果α(0,2π),α可记为2kπ+β[k∈Z,β∈(0,2π)],由定义得sin(2kπ+β)=sinβ。都β锐角,则问题解决。若β为二、三或四象限角,则可分别表示为或2π-γ(γ为锐角),由定义易得sinβ与sinγ的关系,诱导公式就是在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再如:为改变同学们对配方法这个所谓“过程“的认识,并习惯于使用它,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开始先让同学们用描点法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因大多数同学习惯上以O点为中心,所以对称取点(-2,14)、(-1,5)、(0,-2)、(1,-7)、(2,-10)。可是,当他们在乎面直角坐标系中,光滑连接这些点时,却发现不能反映抛物线的大致走向,这才意识到确定对称轴的重要。当我们把用配方法变形为时,再确定对称轴、顶点坐标,继而描点作图就变成唾手可得。

虽然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适应是一个常见现象,但却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学生数学学习上的思维建构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高中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方面的研究就更有必要了。

标签:;  ;  ;  ;  

关于新教材高一学习与教学的几点思考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