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旅游创新研究述评_旅游产业论文

国外旅游创新研究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外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13)-02-0001-13

1 引言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包含着诸多创新活动。近代旅游业的先驱者托马斯·库克顺应了新兴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以包租火车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将旅行与娱乐相结合的全新服务,之后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为旅游服务的提供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模式(Brendon,1991)。迪士尼公司的出现,揭开了旅游业创新进程的新篇章,把动画片所运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现手法与游乐园的功能相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Weth,2007)。时至今日,由迪士尼公司申请的美国专利项目总数多达102项①,迪士尼公司已成为世界旅游创新的先驱。Ray Kroc创办的麦当劳变革了餐饮服务业的组织模式(Love,1986),麦当劳所传承的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餐饮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灵感(Ritzer,2008)。

但是,旅游业创新并未引起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创新研究者的关注(Schumpeter,1934)。传统创新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制造业技术创新,专利是其主要衡量指标(Dosi,1988;Landau & Rosenberg,1986)。随着服务业的兴起,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无形产品的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创新研究者们的关注,更有学者认为服务业将成为最有潜力的创新型产业(Miles,2003;OECD,2005)。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旅游创新研究,顺应了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旅游业创新是解决旅游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诸多挑战的必由之路。近20年来,与传统大众旅游时代所不同的新型旅游业态不断涌现,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变革了旅游产业结构、供应模式和旅游消费方式(Stamboulis,Skayannis,2003);其次,以法国冬季滑雪旅游目的地为例,许多旅游发达国家为之自豪的诸多旅游目的地面临着全球旅游市场份额的逐年下降、目的地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普遍存在的规模不经济现象、较高的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加之东亚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迫使其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Paget,et al.,201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针对旅游创新的调查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OECD,2006)。本文旨在总结国外近20年旅游创新研究的主要成果,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研究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结论进行归纳和评述。

2 评述文献的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评述文献的来源

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旅游创新,对近20年国外关于旅游创新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筛选,2010年9月通过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网上系统对EBSCO Host Web国际学术数据库进行了检索②。本文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最终的参考文献:第一步,在搜索内容(Find)一栏中填写“创新”(Innovation),在检索范围(In)中选择“标题”(Title);然后,选择逻辑关系“且”(and),填写“旅游”(Tourism)为搜索内容,并选择摘要(Abstract)为检索范围,时间跨度为1990年1月至2010年8月,进行检索后得到115条记录;第二步,选择“期刊”(Periodicals)为“资料来源类型”(Source Types),并选择“旅游接待业数据库”(Hospitality & Tourism Complete)为数据库,点击“更新”(Update),得到84条检索结果;第三步,对检索结果逐一进行识别,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③(36条)以及编辑评论(7条)、新书评介(9条),最终得到32条文献。

2.2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剖析,从而提炼该类研究内容的实质,系统、客观地把握其研究动态和趋势。本文对遴选论文的题目、发表时间、作者、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内容进行详细的编码登记。近20年英语文献中旅游创新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有:企业创新行为、产业集聚和网络、创新体系、创新政策、社会福利、体验旅游、可持续旅游等(见图1)。

关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占文献总数的41%,是旅游创新研究的核心问题;属于传统创新理论研究主要命题的产业集聚和网络、创新体系和创新政策3个主题,其相关的旅游创新研究成果已有一定的积累;而针对旅游产业特性的体验旅游、可持续旅游和社会福利等主题的旅游创新研究数量较少,尚属起步阶段。从研究方法来看,69%的旅游创新文献属于定性研究,其中,一部分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旅游创新现象、机理的理论阐释,另一部分是基于案例研究的描述性分析(Hjalager,2002)。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且此类研究仅集中在对旅游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图2是各年发表的旅游创新文献数量统计情况,各年文献分布并不均匀,2004年之前各年文献零星分布,直到2005年文献数量有了突破性增长(见图2)。之后,尽管从文献数量来看有所下降,但总体上呈波浪形上升趋势。

图1 近20年国外旅游创新研究的主题统计图

图2 近20年国外旅游创新文献研究历时分布图

3 旅游创新研究理论框架

通过对所筛选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本文将国外旅游创新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建立了涵盖旅游创新特性、旅游创新机理和旅游创新管理3个维度的旅游创新研究理论框架(见图3)。旅游创新的特性是指旅游创新区别于其他产业创新的所特有的属性,该维度主要包括旅游创新内涵和旅游创新类别两方面的研究内容;旅游创新的机理是指为实现创新,旅游产业中相关要素的内在运行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原理,该维度包括旅游创新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旅游创新价值链两方面的研究内容;旅游创新的管理是指为保证旅游组织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该维度包括企业层面的知识管理与旅游创新、旅游目的地层面的集群与创新网络,以及旅游创新管理启示与创新政策三方面的研究内容。下文将按照该框架对文献内容进行逐一评述。

图4展示了旅游创新研究框架中3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旅游创新特性的研究为研究旅游创新机理和创新管理提供了核心理论基础;旅游创新的机理是在旅游创新特性的基础上对旅游创新的内在规律进行探索;而只有明确了旅游创新的特性和内在机理,才能为旅游创新的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对该3个维度的研究,是构建整个旅游创新研究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图3 国外旅游创新研究理论框架

图4 旅游创新研究框架中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3.1 旅游创新的特性

旅游创新概念的界定是旅游创新研究的根基,应符合主流创新研究的规范,但其严格定义尚存在分歧。与制造业相比,旅游创新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旅游创新活动更加趋向顾客需求导向、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在旅游创新中的作用凸显等。对旅游创新类型的划分和识别有助于探寻旅游创新的内在属性,本文对5种旅游创新类型,即产品/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过程创新和制度创新逐一进行评述。

3.1.1 旅游创新内涵

关于旅游创新这一概念的严格定义,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多种观点。然而,旅游创新概念的界定是该领域研究的基点,应符合主流产业创新研究的标准和脉络,只有建立在统一概念体系基础上的研究,才能确保不同部门、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创新研究间具有可比性(Hall,2009),因此,在分析旅游创新的产业异质性之前,应首先明确旅游创新的定义。Volo(2005)综合了以往研究的成果,从旅游体验的视角对旅游创新的定义进行了界定,以期为旅游企业创新行为的衡量和评估提供标准。Hjalager(1997)从发明与创新的区别角度阐释了旅游创新的定义:发明是指不以任何专门的产业应用为目的的社会和技术发展,而创新是企业有目的地将某项发明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的过程。熊彼特认为,“创新”这个概念属于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是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而将发明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的便是企业家的能力(Hjalager,1997)。

传统创新理论是针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其创新行为有别于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Marta(2003)以服务创新理论为基础,总结了旅游创新的特殊性:(1)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二者难以区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旅游创新活动逐渐趋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2)旅游产业运行蕴含着多元化的信息交互过程,因此信息技术(IT)在现代旅游业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创新成果易于模仿,且很多不受专利制度保护,由旅游创新中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现象所引致的创新风险较高,无疑挫伤了旅游企业的创新热情;(3)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在组织机构运行和服务产品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是旅游创新的关键要素;(4)旅游企业组织创新不仅是旅游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诸多创新行为的激励因素之一(Orfila-Sintes,et al.,2005)。

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旅游创新是指发生在旅游业中的一切创新行为与活动,旅游创新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见表1):

3.1.2 旅游创新的类型

为了清晰地揭示旅游创新的内涵,许多学者对旅游创新的分类进行了探讨。奥地利经济学家Schumpeter(1934)提出的创新理论将创新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4类,这种分类为人们观察、理解企业创新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帮助。Hjalager(1997)最初提出的旅游创新分类沿用了熊彼特的4类创新分类理论,但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旅游业创新不同于制造业,Hjalager(2005)和Weiermair(2005)对其进行完善,增加了分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旅游创新类型。根据文献内容,本文总结了被多数学者所认同的5种旅游创新类型:产品/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过程创新和制度创新,并对其进行逐一评述。

(1)产品/服务创新。是指可以由顾客直接观察到的新产品或服务,这类创新可以是全新产品/服务的推出,也可以是对特定企业或旅游目的地提供产品/服务的改造、升级。旅游者不仅可以直接感知到这种创新,且此类创新很有可能成为旅游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一些针对饭店业创新的研究指出,各种为提升服务品质而采取的措施都可看做产品/服务创新,如烹饪方法的改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康体设施的增设(Pikkemaat,2008)、顾客定制服务、环境管理方法(Le,et al.,2006)等。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产品/服务创新,如开设雪板公园、增设狗拉雪橇活动、雪地自行车运动、体育运动辅助设施的完善等,可丰富旅游者的体验方式、延伸旅游价值链,是解决此类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瓶颈的有效途径。此外,针对近年兴起的体验旅游,企业经营者已逐步认识到产品创新在发展体验旅游过程中的关键作用(Srensen,2001;Stamboulis,Skayannis,2003)。自然和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的重新塑造和顾客定制等行为都属于产品/服务创新。而旅游方式的转变,如由传统包价旅游发展到如今的生态旅游(Novelli,2006)、康体旅游、可持续旅游等都属于旅游产品的创新(Stamboulis,Skayannis,2003)。

(2)过程创新。是指主要发生在企业后台的生产/服务提供过程的改进和完善,旨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连贯性和灵活性。过程创新主要是由技术性投资所驱动,且经常伴随着员工工作流程的再造同时发生(Hjalager,2009)。由于信息技术(ICT)具有对不同地域、不同主体之间信息和知识进行集成、组织的能力,因此ICT成为了过程创新的一个主要媒介和技术保障(Martin,2004),ICT在旅游业的应用研究也已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Buhalis,Law,2008)。具体来讲,餐饮企业的过程创新主要发生在厨房,餐饮服务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供应的效率和灵活性,还节约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并提高了产品供应过程的卫生程度(Rogers,2007);饭店业引入的自助入住系统不仅节约了顾客的时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且企业可通过过程创新增加产品的价值链;滑雪场升降机容量的选择是决定该旅游目的地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Clydesdale,2007);季节性等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威胁迫使旅游企业经营者们不断通过过程创新来提升其目的地形象,并降低营运成本(Liburd,2005);机场也采用了一系列技术创新确保旅客、行李物品和信息等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传输,并采用X射线和红外线扫描等技术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性(Sheller,Urry,2006);旅游景区为了合理的控制游客量也采用了类似的过程创新(Hjalager,2010)。

(3)营销创新。许多旅游企业或目的地管理机构错误地把新顾客群体的识别、品牌的重塑等认为是创新行为,误导了人们对旅游创新概念的理解。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可改变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方式,这种创新便是典型的营销创新。培育顾客忠诚度是旅游业典型的营销创新案例,这种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供应商与顾客之间关系,从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转变为一种顾客忠诚与额外的无形服务之间的交换,通过改变交易双方的互动方式将其发展成为一种长期、理性的交易行为(Morais,et al.,2004);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迅速发展引发了营销创新的浪潮,这些营销创新不仅包括旅游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而且引致旅游中介机构(如旅行社)的不断减少,旅游者自助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加之互联网所提供的大量旅游供应商,在降低了旅游者的旅行成本之余,节约了旅游营运商的经营成本;旅游搜索引擎的出现催生了一场旅游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搜索引擎为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了与市场领导者平等竞争的平台,变革了旅游企业与顾客信息交流的传统方式,并对传统意义上市场营销的核心假设和研究方法提出质疑(Hall,2008)。

(4)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内部组织方式的变革、对员工管理和授权方式的改变、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报酬激励制度的变革等(Hall,2008)。管理创新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培养企业文化和积累企业内部知识储备(Hall,2008)。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留住员工,既维持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又能控制成本(Hjalager,1997)。麦当劳在管理创新方面的成功,包括完备的人员培训计划、内部晋级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强化等(Leidner,1993)。建立团队精神是当前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旅游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培育是企业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Leidner,1993)。

(5)制度创新。制度变革可能会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及顾客产生影响。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特许经营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特许经营制度的兴起不仅刺激了旅游供应商的快速发展,拓展了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并且为创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Lashley,Morrison,2000);Hjalager(2005)对丹麦的案例研究表明,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尤其是各国假期制度的变革催生了众多旅游创新活动,而假期制度的变革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一种;可快速、可靠地处理大量交易数据的计算机预定系统(CRS)的运用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航空公司的计算机机票预订系统、饭店集团的中央预订系统及后来更为成熟的全球分销系统(GDS)在旅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Miles,2003):某一类型的创新活动会引发其他类型的创新行为,如旅游产品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营销方式的变革(Buhalis,Law,2008);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也可能同时发生(Marta,et al.,2003),如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无一例外地融合了多种类型的旅游创新活动(Novelli,et al.,2006;Stamboulis,Skayannis,2003)。

3.2 旅游创新的机理

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强,很多学者认为,旅游创新价值链属于供应商驱动型,旅游企业自身研发行为甚少。对旅游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剖析旅游创新机理的有效途径,本文分别对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模式、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制度和政策、企业合作与集聚、市场需求6个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

3.2.1 旅游创新价值链

Hjalager(2002)认为,旅游企业创新更多的是源自供应商的研发活动或迎合市场需求的供给方式改变。Orfila等(2005)通过经验数据证实了该理论假设并指出,饭店企业创新活动更多地源自从外部引进以技术为载体的研发成果;他在对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饭店企业创新行为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拥有创新活动的285家饭店企业中,80%的企业创新行为是基于新机器、设备、软件引进的技术创新;而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不仅所占比例很小,且大都是与供应商的合作开发完成的。此外,信息技术(ICT)在饭店企业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而ICT用于处理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流的创新活动远远多于其处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创新活动(Leidner,1993; Lashley,Morrison,2000)。

3.2.2 旅游创新的影响因素

(1)企业规模。根据R&D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与企业的规模呈正相关(Dosi,1988;Rogers,2007),Pikkemaat和Peters(2005)、Sundbo等(2007)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在旅游企业中证实了这一假说,其调查数据显示旅游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性。Hjalager(2002)也认为大型的旅游企业更利于进行创新活动,但他也同时指出,旅游服务产品的创新,如概念创新、服务流程再造、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等,很难由申请专利或其他机制进行保护,“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因素势必影响到大型旅游企业的创新动力(Hjalager,2002)。

(2)企业管理模式。Orfila等(2005)通过对西班牙饭店业的创新活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高星级饭店更具创新性;连锁经营的饭店、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饭店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3)人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Sundbo等(2007)和Marta等(2003)都强调了人力资本在旅游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旅游企业才可能吸收外部的创新知识并进行内部创新。Orfila(2005)实证表明,创新性水平较高的旅游企业普遍重视员工技能的培训和提高。然而,也有学者指出,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较低且员工流动性很大(OECD,2006),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旅游企业依靠人力资本实现创新的瓶颈。Paget等(2010)认为,企业家能否识别市场机会,有效地利用创新网络实现创新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Sundbo等(2007)在研究中也强调了企业家在旅游创新中的突出作用。

(4)制度与政策。Bergin-Seers等(2008)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旅游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他认为,政府规制是该部门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Hjalager(2005)从社会福利的视角对丹麦旅游创新进行了研究,认为福利制度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旅游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他强调社会制度体系对旅游创新的重要作用。

(5)企业合作与集聚。Bergin-Seers等(2008)认为,企业间的合作可帮助企业通过更新知识获得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途径。Sundbo等(2007)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在旅游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Paget等(2010)以行为者网络理论为理论框架,用社会学的方法对旅游企业进行观察并对经营者进行深入访谈,他指出,旅游企业创新是在社会创新网络中进行的。此外,旅游企业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Hjalager,2002),Novelli等(2006)认为,产业集聚为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性经营的机会,Bergin-Seers等(2008)在对旅游公园的经验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反,有学者对旅游企业间进行合作的信任基础提出质疑。一方面,旅游企业的倒闭和重建十分普遍,以丹麦为例,每年有25%的旅游企业更换企业所有人,频繁地变更企业所有人危害了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坚固基础,不利于形成创新网络(Hjalager,2002)。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产品易于模仿,难以将创新风险通过专利法规和其他相关机制予以规避,因此搭便车现象在旅游业中普遍存在,使旅游企业间缺乏信任(Hjalager,2002)。

(6)市场需求。Weiermair(2005)以旅游价值链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需求因素在旅游创新中的作用,且认为企业创新很大程度上受市场结构的影响。

3.3 旅游创新的管理

以旅游创新的机理研究为基础,由于供应商驱动型的旅游创新价值链模式以及旅游业的信息密集型产业属性,因此,无论是旅游创新活动的进行还是旅游创新知识的来源和传播,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知识管理。从旅游企业层面来看,知识管理是国外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产业集聚与网络是从旅游目的地层面对旅游创新的管理。以此为基础,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旅游企业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3.3.1 知识管理与旅游创新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创新的知识来源更加多元化,因此,知识管理是旅游创新研究的重要命题。旅游创新知识更多的是从相关产业、部门的创新成果转移而来,Hjalager(2002)以旅游企业的知识转移渠道为切入点对旅游企业的创新知识来源进行了研究。图5展示了旅游企业创新知识的来源渠道:交易系统、供应商系统、监管系统、技术系统等。

3.3.2产业集聚与网络

旅游产业集聚(cluster)与网络(network)是旅游企业为了获得或分享资源、信息而在所达成的共识和默契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作体系(Novelli,et al.,2006)。对旅游产业集聚与网络的研究是从旅游目的地层面对旅游创新活动进行的研究。诺韦力等(Novelli,et al.,2006)阐释了旅游产业集聚与网络对旅游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于旅游业中普遍存在的中小型旅游企业创新经营的特殊意义(Novelli,et al.,2006)。他指出,旅游集聚与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且规模不断扩大,为旅游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诸多益处,如为旅游企业知识转移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助于企业间更为灵活地分享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进入其他集群与网络的机会等(Novelli,et al.,2006)。

图5 旅游企业知识转移的渠道

旅游产业集聚与网络存在不同的结构模式,各种模式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Sundbo,2007)。一种是地域型的旅游产业集聚与网络,该类模式是基于企业空间邻近性在某一旅游目的地形成的旅游企业集聚现象,这种集聚模式有利于旅游企业间通过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实现隐性知识的传播;另一种是供应链型的旅游产业集聚与网络,这种结构模式下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是基于旅游产品供应链而形成的,有利于旅游企业创新旅游供应模式、完善旅游产品价值链。但是,关于旅游集聚与网络对旅游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仅停留在经验性的案例分析,缺乏深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Srensen,2001)。

3.3.3 管理启示与创新政策

旅游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应谨慎对待旅游创新的政府补贴问题,因为旅游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投机风险和搭便车现象(Weiermair,2005)。而旅游业中所谓的创新政策大都属于提升旅游目的地可进人性的辅助性措施,并非对旅游产业结构产生实质性的改善作用(Weiermair,2006)。

很多学者提出了关于促进旅游企业合作和构建创新网络的相关政策建议,案例研究也表明开放的企业间交流合作可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Weiermair,2006),并可提升技术传播的效率,且企业家在企业合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基于对中小型旅游企业创新中所处不利地位的研究,Bergin等(2008)提出,旅游创新政策应尤为关注这些企业创新的需要。北欧诸国的福利政策和休闲、娱乐设施的完善对旅游业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其不仅为旅游业提供了免费的资源,且促进了旅游业互补性产品的开发(Hjalager,2005)。很多文献也提供了一些关于政策制定是如何引起旅游创新的案例,而关于气候、环境等的相关政策制定将会是旅游业创新的重要诱因之一(Hjalager,1997)。

根据旅游创新的产业异质性,促进旅游产业创新的有效政策有别于传统创新理论中所提及的政策建议,如研发补贴、加强科研院所与产业的合作、规范专利审批制度等,因为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旅游企业才有可能从这些创新政策中受益,而专利制度本身并不适用于旅游业创新成果的保护(Hjalager,2002)。此外,旅游创新政策应给予旅游创新知识传输渠道足够的关注和侧重。旅游创新政策不仅应将技术创新体系纳入其中,旅游交易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政府规制等都应成为旅游创新政策引导的关键要素,从而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合作的旅游创新支撑体系。

4 未来研究展望

从目前研究来看,旅游创新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相关理论和经验论据将不断完善。从整体来看,未来的旅游创新研究将沿着聚合与发散两条主线不断演进(Hjalager,2010)。属于聚合主线的旅游创新研究,侧重于对旅游创新与其他产业创新的共性进行研究,是在产业创新理论研究框架内,提出理论假设,采用产业创新研究的方法对旅游业中的创新现象进行剖析。此类研究不仅使旅游创新研究与传统产业创新研究具有可比性,丰富了旅游创新研究的理论意义,并且可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理论。而所谓发散主线,则侧重于研究旅游创新的异质性,是将旅游创新做作一种现象,而非从一个产业的角度进行剖析。旅游业创新不同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因此应采用有别于传统创新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Hjalager,2010)。

从研究方法来看,创新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二者的融合一直备受争议。到目前为止,旅游创新研究主要是对不同个案的零星研究。案例研究是旅游创新研究中主要的定性研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展现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有利于研究者深入观察和分析,这是定量研究所不具备的。近年,对旅游创新的经验性研究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与之相关的量化研究初见端倪(Hall,2009)。研究者应该进行一系列内容广泛的旅游创新调研,如欧共体创新调查,主要收集企业进行旅游创新活动的各种资料。而其余的一些质性研究方法也格外重要,通过这些方法可深入研究旅游创新中的一系列特殊问题,如基于旅游体验的创新等(Volo,2005)。澳大利亚的研究者皮克麦特(Pikkemaat)近年正在构建一个涵盖了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两个层面的旅游创新调查理论模型(Hjalager,2010)。

注释:

①通过美国专利数据库(US Patent Full-Text and Image Database)检索而得,以“迪士尼”(Disney)为关键词,以“申请人”(Inventor Name)为检索项。

②EBSCO Host Web数据库包括了旅游研究的领先期刊,如Tourism Management和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

③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摘要部分进行分析来判断。

标签:;  ;  ;  ;  ;  

国外旅游创新研究述评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