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谈德育工作论文_吕洁华 王启政

从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谈德育工作论文_吕洁华 王启政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学 264300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学校德育工作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重要意义,从师生关系的处理、学生心理情绪的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强化德育工作是基础,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从如何相触做起。

关键词:德育 关系 友善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而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能跨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误会,它是建立亲和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提高德育实际成效的基础。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经历了新旧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深刻体会到了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对现代教育的震慑与影响。

一、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德育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能有效地推进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而“零距离”的师生关系直接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德育工作中建立“零距离”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从前“老师”是一种权威的化身,尤其在中小学时代,学生更是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社会规范的解体,老师权威的形象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的角色遭受到严厉的挑战。各色校园事件愈演愈烈,校园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令人触目惊心,这一现象和问题值得关怀与深思。

老师是经师、人师,也是朋友。过去,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这两句话中,将老师看作是父亲或是仅次于双亲的角色,地位崇高而重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师生关系有相当大的转变。过去把老师奉为权威化身的观念逐渐解体,在“自由”“民主”意识普遍抬头之下,学生对老师行为不满,敢公然提出抗争,这无疑是对老师的一记当头棒喝。从此中也能看出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很大问题,也将直接影响教育活动。

1.解决学校德育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从现代师生关系的定位谈起。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时,一方面打破了老师权威的偶像,另一方面对老师角色的看法,也得随之而调整。今天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因此,尊重学生自由意志,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成为现代老师必须接受的新观念。当然,尊重学生并不表示老师得一味顺从学生意见而放弃管教责任。今天学生的特点是: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勤奋精神均降低,对学生性质的转变,老师的管教更显重要。

2.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不妨多关心他们,多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去除他们对老师权威的防线后,学生便很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底的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与学生同学习共进步。老师除了改变观念之外,还应接受再教育,做老师的不要以为教书就可以不必读书了,现在孩子接受四面八方资讯管道多,老师亦非唯一的资讯来源,唯有老师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而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是德育工作的关键

1.教师要确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要意识到现代师生关系,首先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上的。受传统的“天、地、君、亲、师”封建等级思想影响,至今,仍有部分教师坚持“教师中心论”。持这一观点的教师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权威,教师的师道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平时对学生是不苟言笑,说一不二,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这样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感情,人格尊严。这样的教育观念,抑制了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绊脚石。对于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现代中学生来说,这种教学观是难以接受的,“代沟”问题随之产生。所以,有见地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教师中心论”这一陈旧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教学相长论”。所谓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了解了自己的短处,也给了学生一份认可和理解。能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肯定学生的长处,以此来取长补短的教师,他的胸怀是宽广的。当一个教师能谦虚地从学生身上学习时,学生会为他的宽广的胸怀,谦逊的态度所感动而受到很好的影响。这时的教育,是无声胜有声。师生间的距离自然地拉近。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民主作风。在教育中,教师要承认各种环境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也要认识到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情感特征。确立“人本”观念。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学生的感受,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教师在大度宽容中确立自己民主的形象,使学生接纳自己。这种教育形象、教育风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尤其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都落后的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民主作风,公平、公正的育人态度。他们强烈渴望老师的公平对待,同学们不会对他“另眼相看”。因为,他们敏感甚至神经质,感情脆弱。一旦觉得教师不是“一视同仁”看待自己时,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怀有与教师对抗的心态,甚至以敌对行为公然反叛,使得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都受到很大的困扰。相反,如果他们受到的是公正、亲近的态度,对教师的戒心就会消除,并乐意接受教师。一个能令逆反心理强的后进生主动接近自己的教师,他与学生的关系是亲密的。他的教学教育工作也会顺利进行。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其间,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知识基础差,行为表现也不如人意。开始时,我是以“手把手”的教育方法,努力指出并纠正他的各种不良行为。可事与愿违,这个学生总觉得我处处针对他、歧视他,不但没有转变不良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后来,我检讨自己,转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再时刻更正他的缺点,也不在公众场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在平时主动与他拉家常,避开他的违纪行为不说,而是了解他的兴趣、愿望、家庭等,让他和一些行为表现好的同学一起担任各种劳动清洁任务,使这个学生觉得自己和其他学生一样,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幸福的一员,老师对他一视同仁。认识到这点后,该学生自己纠正一些不良习性,也开始专注于学习各门功课。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进步不大,但行为表现已有了很大改观。这个同学的转变,对整个班良好班风的养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3.信任学生,对学生要有所期待。我相信,所有老师都是本着与人为善的宗旨对学生谆谆教导的。没有一个学生不盼望着老师对自己的认同和有所期望。1968年,心理学研究者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从小学1-6年级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三个班为实验组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即智力测验)。根据测验结果估计各班(每班抽取20%的学生),在这个学期中有哪些学生将有显著进步,并将这些学生的名字通报任课老师。8个月后,再测验。结果表明,被指为能发展的实验组学生,与控制班相比,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这实验意味着,教师在与给予期望的学生相处时,态度与对其他人不同,致使自己的期待微妙地传给了学生。对学生有期待,也就是对学生的肯定,增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教师自己也得到一份真诚的回报——学生的信赖。而坦白地告诉自己对他的期望,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及鼓励。当学生理解了教师对自己期待的心情时,就会被这真切的情感所感动,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和“逆耳忠言”欣然接受,师生间就会结下深厚的师生情。

在学校里,师生间交往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师生间的交往是多形式的,如:(1)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2)课堂交往与课外交往;(3)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最佳的交往模式,有利于建立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而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是德育工作成功的一个亮点,是学校教育正常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全面发展必须重视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宁人际共情鸿沟可以跨越:以教师预测学生情绪为例[J].科学出版社,2013,(12)。

[2]彭敦运 对“班主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观察与思考[J].广东出版社,2015,(06)。

论文作者:吕洁华 王启政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从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谈德育工作论文_吕洁华 王启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