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论文_段杰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论文_段杰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9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的艺术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民居生活,两者对艺术设计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但是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类教育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艺术设计类人才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现在民众的艺术需求,因此,有关单位要加大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改革力度,为社会提供创新型艺术人才。本文主要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深入分析,为艺术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

艺术设计在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如:人文、土木、美学等,具体应用会覆盖各行各业,如:服装、建筑、装饰等,是文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现代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们获得信息途径越来越多,对艺术理念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突破,个性化已经成为用户对艺术设计的主流需求,但是现在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却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严重阻碍了艺术设计现代化的前进。因此,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1.1个性化的审美理念

艺术设计是依靠作者的设计语言将用户的审美需求表现出来的过程。但是每个用户的审美理念都是不一样,因此,每个产品都是具有个性化的,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者要有着深厚的设计知识与个性化的审美理念,可以准确的捕捉到不同用户的不同审美的特点,设计出最完美的产品[1]。

1.2多样化的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具有原创性,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有多样化的创新思维,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抄袭他人。在艺术设计中创新的涵盖范围很广,可以是产品视觉上的造型、色彩、结构等,创新思维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需要设计者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丰富自己的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课程问题

由于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教学中,一定要有严谨的课程设置,以及丰富细致的课程内容,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理想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不重视课程设置,或者只以经济利益为课程重点,造成课程设置不全面、不严谨、甚至脱离实际,这种太过简单的课程设置造成学习者的知识不够丰富。而且,还有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跟风,造成学生学习的艺术理念也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思维。最后,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高校的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课程设置的结构不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的逻辑顺序[2],致使学生很难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艺术设计体系,由于教学忽视实践,使得学生在进入工作以后,难以理解用户的想法,很容易失去信心。

2.2教学目标问题

学校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上一定要有准确的定位,要站在市场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高校目前的教学目标虽然考虑到了社会的需要,但是由于学校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隔阂[3],致使在教学目标的执行上力度不大,很多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目标上,造成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所差距。

2.3教学方法落后

先进的教学方法与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校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现在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古板,很多老师只重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也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成果差,学习学习兴趣不高。

3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

3.1培养人才要以市场为基准

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时要走进社会,以市场需要为基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保证教学课程等设置符合社会主流,让艺术设计类人才更好地位市场服务。学校的老师、领导要积极地与社会企业接触,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进行总结统计,还有对已经毕业进入工作的学生进行调查,不断探索市场的变化,找准教学目标的定位。

3.2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着只重视教学结果,忽略教学过程的问题,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作为独立的主体来参与的,没有互动,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教课,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上交,老师通过期末考试来评定成绩,可以说除了上课之外,老师和学生没有过多的接触,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在艺术设计上整体理念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秉承重视过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不仅要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就社会上艺术设计前沿信息与学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4]。同时,学校也要对课程改革,去掉无用的课程,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与老师更好的交流,鼓励师生互动。在期末的成绩考评中,不要一味以考试成绩为基准,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绩加以综合的评定,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设计理念与技巧,而且能够逐步地掌握市场动向,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3.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因此,对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第一,让学生和老师重视实习过程,学校要尽可能安排学生参加实习,让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提高设计能力,而且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艺术设计工作的困难与魅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态调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改变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引进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重视团队合作。要推行小组教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艺术设计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的人文知识对其艺术设计的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通过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性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现代化的艺术产品或设计手段表现出自己的内在意义。

艺术无国界,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5],在艺术设计的市场需要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在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上,学校也要重视国际化,及时了解国际的审美趋势,拓展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识深度,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加强对外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多去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对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要考量到产品的原创性。传统的艺术设计人才教育模式中,习惯让学习者通过模仿来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很大程度上造成设计人才艺术思维的僵化。因此,有关单位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要有大局观,在教学要鼓励学习者培养自己的艺术思维,然后再通过实践让学习者不断改进艺术设计理念,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创新型艺术设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志鸿.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1):374.

[2]刘夕榕.新时期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163-164.

[3]刘倩.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4):350.

[4]谢海涛.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10,(1):42-45.

[5]姜怡.高职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刍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1):221,223.

论文作者:段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论文_段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