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攸勒加效应”培养孩子创造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孩子论文,效应论文,能力论文,攸勒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攸勒加效应”来自于一个有趣的故事:希腊国王亥厄洛不惜重酬定制了一项金冠,并且如数付给了匠师所需的黄金。匠师按规定的期限把王冠制造好,而且王冠和付交的黄金重量恰好相等,国王很满意。后来有人告密,说用来制王冠的一部分黄金被匠师贪污了,匠师掺混了白银。亥厄洛大发雷霆,下令检验王冠,但是又找不到查明盗窃黄金的方法。后来,亥厄洛请求阿基米德帮助解决。阿基米德把这个问题时刻挂在心头,孜孜不倦地冥思苦想。有一天,他到浴室洗澡,当身子浸入浴缸的时候,他发现从浴缸边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与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他思索了一会儿,悟出其中的道理。于是,马上高兴地跳出浴缸,光着身子向家里跑,并且大声喊着:“攸勒加!攸勒加!”
阿基米德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种道理:创造能力是人的潜能,但是发掘自身的潜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最主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创造愿望,所研究的问题必须成为研究者坚定不移的目标,成为梦寐以求的悬念。阿基米德之所以整天冥思苦想于“王冠之谜”,是因为王冠不能弄坏,不能直接检验,只能间接测定。因此,当阿基米德看到从浴缸溢出水,发现其体积跟自己身体入水部分一样大时就如获至宝,顿时受到启发,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王冠是否掺假的难题。如果阿基米德不是在这个问题上“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他就是十次、百次地见到浴缸溢水的现象,恐怕也会视而不见,灵感也不会产生,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见,“攸勒加效应”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它告诉人们:只要通过艰苦的努力,积累大量丰富的知识,具有坚定的自信和强烈的创造愿望,激发全部的精神力量,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攸勒加效应”就可能产生,人的创造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势不可挡。
那么,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从“攸勒加效应”中我们应当受到如下几点启发:
第一,激发孩子强烈的创造愿望。强烈的创造愿望是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不竭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创造愿望,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创造热情,自觉地去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正如阿基米德那样,在探寻“王冠之谜”的强烈愿望的驱动下,他走路想,吃饭想,睡觉想,连洗澡也在想,不知疲倦,如痴如醉,全身心地投入,简直达到忘我的境界。如果阿基米德没有那种强烈的解决难题的愿望,即使灵感碰到他的鼻尖上,也会轻易地跑掉,更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因此,在人生的第一个“教育课堂”,家长就要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愿望。
第二,使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使孩子懂得:“攸勒加效应”是绝不会光顾懒汉的,只有从小就培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到了关键的时候才能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创造的奇迹才能发生。家庭教育中,家长还要有意识地、经常地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孩子去思考、体验和实践,不断强化他们的思考习惯,使他们获得一个个的“攸勒加效应”。特别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切忌向孩子提一些极简单的问题,孩子用不着思考,张口就答。表面上,孩子似乎也在思考问题,其实不然,只会降低孩子的思考质量,削弱或葬送孩子勤于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
第三,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有人说,想象和思维好似一对“孪生兄弟”,缺乏想象的思维,必然导致创造能力的“残缺”。“攸勒加效应”也说明,阿基米德正因为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联想到溢出浴缸的水的体积和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再经过一番思考,从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促使孩子学会左思右想,善于捕捉灵感,在创造活动中能有更多的“攸勒加效应”出现。
第四,培养锻炼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创造,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艰辛的脑力劳动。创造总是要遇到各种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创造的过程,也是对一个人意志磨炼和考验的过程。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任何创造活动都不可能成功。阿基米德创造性地解决了王冠是否掺假的难题,除了与他强烈的创造愿望、深入思考的习惯和大胆的想象有关,更与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关。不难想象,在探寻“王冠之谜”的过程中,阿基米德肯定遇到过许多困难、挫折,如果他没有坚强的毅力,就会半途而废,根本不可能创造性地解开“王冠之谜”。由此可见,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创新者必要的心理素质。家长要十分注重锻炼、铸就孩子的坚强意志,确保孩子的创造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