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培训目标的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培训目标的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重要意义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试论论文,培养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业培养目标,是大中专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开篇。一份完整而严谨的专业教学计划,莫不开宗明义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专业教学计划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令颁布,学校统一遵照执行的。其培养目标定得十分笼统,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因为那时强调统一性,不讲个性,自然也无须针对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所处的大环境变了。就笔者认识所及:第一,劳动人事制度变了。允许人才流动,双向选择,劳动者可以择业、换岗,寻求自然发展之路。职员、工人的界限淡了。过去,中专培养的几大员,如技术员、施工员、会计员、管理员等等,可以列入干部编制。而今,用人者、学习者、培养者都不以此为据了。第二,社会需求变了。一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岗位职务的应知应会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的出现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第三,生源情况变了。拿成人中专来说,过去,在职职工学习是组织行为,由所在单位组织动员入学,予以报销学费,强调所学专业与本职工作对口。现在,劳动市场的出现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学习已经成为个人的行为,在为个人增值的驱动下,自己投资学习,成为教育的直接消费者。第四,学校也受市场制约了。在计划经济下,市场是卖方的,学校的毕业生培养成啥样是啥样,依计划分配,买方(用人单位)无选择挑剔的余地。现在,市场是买方的,用人单位可以自主选用、择优上岗。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也在市场调节之中。你培养的人才施教对路,备受青睐,你与社会就会越贴越近;否则,你会门前冷落,你培养的毕业生就会无人问津,得不到社会的理睬。第五,政府转变职能,学校的自主权日益增大。计划经济下统得过死的局面已大为改观。对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政府除有若干原则规定,并规定必要的统设课外,已给学校一定幅度的自主权。不仅如此,还允许学校申报教改立项,经批准进行实验。取得实效、办出特色、受到社会欢迎者,还给予政策上和经费上的支持。即使是统设课,学校在教学重点的确定和教材内容的增删上,也不是没有自主“微调”的余地。

在我们办学的大环境发生此变化的情况下,对专业培养目标是漠然视之,不作任何研究,依然固守过去那种笼统、毫无针对性和时代特点的表述,还是审时度势,学好和用好政策,直面市场,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定位准确、清晰,内涵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呢?这正是本文立论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两种态度,必然产生两种育人的不同效果、市场的不同效应。究其根源,在于对专业培养目标重要性的认识。

成人中专教育,更确切地说,职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与人才市场要求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笔者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中专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它是专业设置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

一个专业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相互联系与循序渐进的安排,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操课怎样配比合适,无不应以培养目标为据。依市场需要调整的培养目标,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离开培养目标而言课程,岂非舍本求末?

第二,它是专业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指针

培养目标是专业设置和育人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制定专业学年或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各学科授课计划乃至教师每课时的授课方案,都必须把培养目标置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使专业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聚焦”于培养目标,使各学科的功能和作用都“聚焦”于培养目标。只有充分发挥培养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向作用,培养目标才能得以较为充分的实现。球类比赛讲团队精神,教学育人更要讲团队精神。只有全校同志同心协力凝聚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上,才能产生整体作战的奇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第三,它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取向和动力

培养目标是根据客观需求拟定的,定位又是准确、清晰,内涵明确、具体的。如有些学校通过市场调研确认毕业生的社会需要,制定包括思想政治、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要求的培养目标。目标是客观需要,实现靠主观努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地方大量存在。从这里,既能感受到客观培养目标的压力,又能从中选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可以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若干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学校若存在教改不知所向,教改只是教师个人自发的行为,教改有气无力、收效甚微等现象,十之有九是由于专业培养目标没有高高竖起的缘故。

第四,它是育人的规格标准、评价人才质量的唯一尺度

成人中专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受三个因素制约的:1.这个特定教育阶段学历层面上应有的人才档次规格;2.这种规格的人才具体化为在人才市场上所相对应的岗位所需的素质要求;3.学员经过一定修业期限所能达到的水准。这三者的统一,即成为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内涵。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是客观标准与主观能动作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的统一,是人才培养预期值向现实值的转化。因此,评价育人质量,只能以培养目标为准。对于毕业生,不能光看考试成绩,而应着重看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否顶用,是否全面地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正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树立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第五,它是学校对社会的承诺、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

企业赢得市场要靠其产品。企业的产品有商标,讲品牌。其“说明书”说明产品的原料、性能、特色、效用等等,既是对社会的宣传,也是对社会的承诺。如果用户用起来,果真如说明书一样,质量上乘,名不虚传,其商标和品牌就会被社会所承认,从而占领市场。反之,产品与说明书的吹嘘相距甚远,就难免被消费者举报。学校培育“人才产品”,其道理与企业生产、销售产品相同。学校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晓之于社会,求得社会监督。要注意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搜集信息反馈,以不断改进育人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路。这样对人才培养精雕细刻焉能不赢得市场?这就是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的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载体在专业,那么,专业培养目标就应该成为专业建设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在人才市场调研中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在育人“产品”不断经受人才市场检验过程中,反复调整完善专业培养目标,使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这是市场观念的反映,是学校是否走向市场、转轨变型的显著标志之一。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以之为指针、为取向、为动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全体教师同心“聚焦”,通过各种教学合力攻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以此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办学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就是本文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培养目标重要意义的立意之所在。

标签:;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培训目标的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