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急救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总结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管理经验。方法:转运前评估患者,做好转运准备,制定转运预案,转运时团队协作,途中保持各类管路畅通,确认安全性与稳定性,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转运安全成功。结果:2例患者使用ECMO联合机械通气长途转运,均安全到达目的地。结论: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配备完善的医疗器械,能提高ECMO联合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中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ECMO;机械通气;长途转运;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224-01
体外膜氧合(ECMO),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ECMO运转时,经过气体交换的血,在泵的推动下可回到静脉(V-V通路),也可回到动脉(V-A通路)。前者主要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后者既可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又可用于心脏支持。ECMO机器持续正常运转是保证患者治疗、维系生命的基本条件[1]。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ECMO协作网络和转运流程,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流程。应用ECMO长途转运的患者病情重,在转运过程中受路程、时间、天气、设备和转运团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应用ECMO长途转运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急救中心2018年安全长途转运了2例ECMO联合机械通气的患者,现将转运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成人,1例男性,爆震伤伴多器官功能障碍,采用V-AECMO模式联合机械通气;1例女性,多发性肌炎伴肺纤维化,呼吸衰竭,采用V-VECMO模式联合机械通气。转运路程150~180km,转运时间120~140min。
2.转运管理
2.1 建立ECMO转运团队
接到转运需求时,由我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和相关医院医护人员组成转运团队,我中心提供一名驾驶员和一名医生,相关医院提供护士1名,ICU医生1名,呼吸科医生1名。相关人员都接受过ECMO专业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护组成。转运前制定人员职责,拟定转运方案与流程,制定预案。急救医生负责运途中的整体协调指挥;呼吸科医生负责气道安全管理;ICU医师负责ECMO正常运行;护士负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管路管理、给药、记录。
2.2 转运前设备准备
接到转运需求后,选用避震好、空间大、能提供双路电源供应的救护车,了解救护车额定负载功率,计算车载器械功耗,保证车载电源能满足转运设备正常工作。准备充足的氧气,扳手,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吸引器,微量注射泵,ECMO机器,设备妥善固定。特别要注意有关医疗器械快速接口的配备标准要和救护车接口相匹配。检查急救药箱,配备齐全急救药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患者的评估
对患者进行两次评估。第一次在接到转运需求时,与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准备相应器械和药品,选择路况好、车流量小的行车路线;第二次评估在到达患者身边后,查看相关监测参数后将转运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告知家属,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转运。转运前再次检查ECMO管路的连接是否紧密,确认ECMO机器蓄电池充满电,手动摇柄处于备用状态,国外报道ECMO转运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电源故障[2];检查病人的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管路是否固定牢固;评估患者使用药物,保持血管活性药物和镇静镇痛药物通道;考虑患者约束的必要性,以最大限度减少转运过程中由于患者躁动引起的管路滑脱意外及人机对抗。
2.4 转运方法
(1)先将ECMO机器安全固定在ECMO专用台车上,1人在推床一侧负责移动ECMO机和氧气瓶,并保证管路通畅、注意参数变化;2人负责担架推床,注意与ECMO机器同步移动,保证路线方向、速度一致;1人管理静脉通道、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人负责呼吸机管理。转运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机、ECMO、微量注射泵的运转情况。(2)开启院内转运的绿色通道:包括制定转运路线,预算转运时间,畅通转运通道,专用电梯处于备用状态。(3)搬运患者上下车时需平稳操作,ECMO机先行搬至救护车上,摆放于担架车头端,担架车随后搬至救护车上,两者协调同步进行。确认ECMO机及担架车均已牢固固定后,再次检查ECMO管路,确定心电监护、血压袖带、脉氧各导联线在位,静脉通道通畅,气管插管导管位置无偏移,观察患者病情稳定后准备出发。
2.5 转运途中的管理
随车医护人员最多4名,人员需合理分工,转运途中需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处理各类医疗器械报警,注意管路脱落,观察插管处是否出血,动脉插管远端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颜色,气管导管是否移位等,做好各类突发事情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随车医护人员需与接收医院保持通讯联系,提前告知到达时间,让对方做好接收病员准备。
3.讨论
使用ECMO联合机械通气患者在转运时受多种因素制约,准备工作繁琐,转运风险极大,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极大考验。在完善的设备装置和专业技术团队合作下,应用ECMO联合机械通气长途转运重症患者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通过成功转运2例使用ECMO联合机械通气的重危患者,对安全管理体会总结如下:(1)救护车需购置较大空间、避震性能优越、具备大容量电池,随车配备医疗器械要完善,呼吸机抗震性能要优越,要能提供多种呼吸模式,ECMO要小型化,便于携带。(2)要组建专业的ECMO转运管理团队,在具有高级气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加强ECMO技能的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3)转运此类危重患者往往牵涉到多个单位人员,需要团队协作,合理分工,指挥协调到位。(4)转运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拟定转运流程,每次搬动患者后都需检查管路,确认管道位置,评估各类管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传海,童朝晖,詹庆元,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2):83-85.
[2] Foley DS,Pranikoff T,Younger JG,et al.Areviewof 100 patients teansported on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J].ASAIOJ,2002,48(6):612-619.
论文作者:许雅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患者论文; 管路论文; 机械论文; 长途论文; 体征论文; 体外论文; 呼吸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