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对电能的需求及供电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加之在科技的推动下,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若要更好的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保证电网系统可靠运行十分重要,这就要借助继电保护技术的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相关内容加以详细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在发展中占据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而这也不断推进着国家向电力行业不断投入资金,促使电力企业不断发展,来保证经济发展需求的用电量,这也推进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1、智能电网继电保护作用
1.1提高输电断面的安全性
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过负荷保护打措施,使用过负荷保护措施,能够对过载跳闸进行相应的预防,这一预防措施是自动化的,能够有效的避免相关的区域内出现大范围的停电的现象,能够对于电网进行相应的保护,提高保护的力度,保证输电断面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在输电线路的保护中被应用,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充分的发挥保护作用,使智能电网能够安全的运行。
1.2预保护功能
智能电网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功率问题,尤其是要重视子系统,要时刻的关注子系统是否出现了不平衡的功率,还必须要对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保证子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这样就能够对于电力事故进行预防,因此必须要充分的发挥继电保护技术的作用,及时的进行预警,满足智能电网的运行要求。
1.3双重保护性
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智能电网应用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地提高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当中,主要体现在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上,通过智能传感器,使得智能电网在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的收集相关的数据,起到继电保护的作用,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故障进行相应的诊断,启动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的功能,而且对于有问题的电网还能够进行有效的隔离,这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化诊断和继电保护作用,有着双重保护性。
2、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技术
2.1广域保护
在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中的广域保护技术是将电网子集作为分析处理的对象,同时也是作为继电保护的运行载体。继电保护是通过对这一范围内的继电保护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通过系统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出障碍的所在地或者造成问题的原因,这样就可以通过结论进行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广域保护的核心技术又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中有:控制和保护。其中控制的原则是为了为智能电网提供自我恢复的方案,使得智能电网在运行中可以实现对自身的保护。然而广域保护则注重整体电网的运行状态,致力于找出导致智能电网运行储存的原因,然后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解决智能电网中出现的一些复杂问题,达到保护电力系统的效果,体现出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2.2保护系统的自身重构
现代电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对继电保护也提出了技术上的改进要求,其中具备很强的适应性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要求它对于智能电网的运行方式、运行状态、电网结构改变等都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自适应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新的继电保护器具有自身重构的功能,伴随的还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在继电保护构成与元件进入失灵或者失效的情况下,智能电网就会利用能够替代它行使功能的元件,将原有的继电保护装置取代掉,原有的装置就失去了作用,然后就需要对系统进行二次构建,重新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按照智能电网环境要求的重构技术,是将其重新组合继电保护的功能,然后适应智能电网的一种技术,也是日后发展的需要。
2.3新型电子传感器的应用
在继电保护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达到适应智能电网的要求,还应用了许多智能化设备来保证继电保护功能的实现。通过中心系统的智能化设备对各个部位进行信息收集,然后进行整合处理,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继而对元件进行控制将解决方案落实执行。在智能电网的传输过程中,从电能的发出、输送、分配、转化等各个方面均使用的相应功能的传感器设备,电压传感器就是其中之一。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有运行设备上,一方面可以获知智能电网各项数据的最新情况,还可以通过量化具体评定传感器的信息,为故障的维修提供诸多精准信息,更直接地寻找出故障缘由,进行检修。这也是提升继电保护系统全方位功能的一个方面。
3、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措施
3.1电网数据的实时性控制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中,因为继电保护技术本身具有的特点,使继电保护技术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和控制能力。在智能电网中使用继电保护装置,要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实时监测的数据,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数量比较多。在实际的情况中,为了实现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的目的,一般会使用同步交互的方法进行数据监测控制工作,以此为继电保护技术在电网中的同步运用提供保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继电保护技术的优势,为电网运行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并且准确的对电网数据进行控制。
3.2优化继电保护建模参数
对于继电保护系统而言,控制变量是建模参数的主要参考依据。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使用建模,对备用的保护形式进行设计,同时合理的进行规划和配置。在此基础上,使继电保护拥有策略智能化的优势。通常如果智能电网出现故障,则会体现这种优势。因为大量的电气数据信息存在于智能电网中,如果智能电网出现故障,就会感染继电保护,导致异常数据和错误反应出现在继电保护系统中,对其正常的工作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合理的使用后备保护的继电保护技术。如果在智能电网出现故障时,使用这个技术可以使其作出自动隔离的反应,为继电保护的严谨性提供保障。要优化继电保护建模,这样可以按照建模信息,对智能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接着要给出合理的继电保护的方法,对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完善。
3.3稳定传统继电保护基础
对于现代化智能电网而言,要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相比较现代比较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主要使用的是相互匹配的拟合方法,以此为其保护电网的积极性提供保障。在实际的情况中,智能电网要适当的调整传统继电保护策略,从而使智能电网的智能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将传感器安装在智能电网线路的两端位置,以此对传统的继电保护进行改进,为差动保护的运用提供保障,避免出现继电保护错误差动的情况,为继电保护的实时性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之,继电保护技术在确保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方面功不可没,继电保护装置的合理运用,更是能极大的提升智能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必将不断向前发展,诸如数字化、网络化、整定自动化以及采纳新技术和新原理等均是其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相信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在智能电网中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博.基于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分析[J].通讯世界,2015,19:102~103.
[2]贺方,刘登.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137~138.
[3]王涛.基于智能电网特性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87~88.
论文作者:李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技术论文; 继电论文; 传感器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