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分析论文_王见林

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分析论文_王见林

中国黄金集团新疆金滩矿业有限公司 新疆鄯善 838200

摘要: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始终是将建模技术作为核心,然后以此为基础,整合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全要素信息,构建高度集成模式。而在目前建立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全要素信息系统,针对各项业务环节,整合所有矿山地质信息,已成为当前构建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次就对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实现对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模型构建与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模技术

21世纪的地理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矿山地质勘察建模工作来讲,该技术所依据的标准不同,技术本体的划分类型也不尽相同。本文将简单介绍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本体类型,论述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模型,并浅谈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模技术中心建设。

一、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本体类型

目前,从宏观视角来看,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本体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

作者简介:王见林(1987–),男,甘肃天水人,本科,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技术管理工作。E-mail::jianlinw2006@126.com

1、顶层本体

应用在对通用型概念及概念关联性的本体,并非只针对某个领域,通常是任务、多个领域以及应用本体的主要信息来源,所谓的“通用型概念”和不同概念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在不同任务、领域和应用的本体中继续沿用、继承与拓展。

2、任务本体

应用于有特定任务的概念和不同概念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的本体时,应注意这一种本体的概念和概念关联性可利用特殊化顶层本体所获得。

3、领域本体

应用于针对某领域内的相关概念和不同概念之间相关性的一种本体,与之所相对应即为上层本体。与之所相对应概念和概念间的关联性可借助于特殊化顶层本体所获得。

4、应用本体

应用于对某项制定领域及任务概念与其相关性的描述,这一种概念通常用在特定领域实体在完成相关活动之时所发挥作用价值。

二、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模型

(一)单本体模型

单本体模型针对各项信息来源仅需确立出一项本体,即采用单项本体充当各项信息源通用矿山地质勘查信息概念模型。所有本体亦可利用旧有本体结合所获得,亦可面对各异构信息源头基于底层所得到。在这一种集成模型之下,用户仅需依据整个本体内的概念和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关性来予以处理,即可做到语义级别的信息操作,不仅简便高效,且实施起来十分清晰。

(二)多本体模型

多本体模型是每一种信息源均建立起一个局部本体并做出描述,然后共同结合各个局部本体,切忌让不同局部本体重复显示同一信息。而且,对于多本体模型,必须确立出两种类型的映射关联:一是,局部本体和与之相对应的矿山地质信息对照关联性;二是,对照不同局部本体之间的关联性。依据这两种关联性就能有效集成异构数据源。

(三)混合本体模型

混合本体模型的提出目的是弥补单本体和多本体模型的局限性,该模型主要是在系统内部,运用各个本体来描述矿山地质状况的信息,此外,这种模型在与其相对应的局部本体的基础上还会新增一项共享信息来表达领域当中的核心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模技术中心建设

(一)三维可视化技术建设

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集矿山地质勘查信息,并构建直观化三维场景,实现信息可视化,该技术具有高效性、可靠性、灵活性和集成性等特征,其中,可靠性特指要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统一完成信息采集、传递与保存作业,迅速实现数据的自行检测,及时处理和排除采矿工作中所出现的障碍,清楚安全隐患。灵活性特指三维场景具备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能够迅速完成信息的汉字打印与显示,操作流程非常简练、灵活,能够准确而全面地记录矿山地区的信息。集成性是指在矿山地质勘查中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必须注重集成实现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与数据共享。

其次,完善三维可视化在中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实现数据录入,则需要准确收集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中的档案资料,构建三维可视化档案库,对所有数据、图纸与报表进行加工处理,并将这些资料以索引形式保存进Oracle数据库中。

另外,构建三维可视化场景,离不开三维可视化平台的支持,因此,勘查管理人员应重视运用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搭建完善的三维可视化平台,使用Adobe Photoshop和Global Mapper软件组建数字沙盘,借助3D技术搭建独立的三维模型,然后将其入库,全面收集价差跨越信息,并将其统一存入Oracle数据库中。

(二)大数据技术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模技术与需求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同时,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建模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辅助勘查人员掌握更多的矿山地质信息,使采矿工作有据可依。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有助于挖掘一切有价值的矿山地质信息,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而且也能够使当前的地理空间思维模式升级为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方法率,全面提升矿山地质勘察信息的价值。

(三)数据库建设技术

数据库建设过程具体可概括为对于数据信息内容采集、清理、整合三部分内容:

1、数据采集

要将电子文档依据矿山地质勘查三维可视化管理全要素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加以转换处理,则需要将其导进数据中心数据库;如果尚未开展无纸化数据管理,则需依据业务材料或相关的档案实施人工录入,可以专门为矿山地质勘察数据信息采集建立数据录入工具以实现部分功能管理,或者将其作为后续数据管理系统一部分内容开发,等到建设数据库完成后逐渐整合至数据管理系统。

2、数据清理

矿山地质勘察工作内容相对较为繁杂,业务类型不同,所采取清理方法及规则也均有差别。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依据当前数据质量来研发出相关清理工具;针对无法自动清理内容采取人工处理。

3、数据整合

在开展数据整合之时必须依据业务数据间的相关性来明确整合次序,确定出数据整合技术标准,其中含括具体整合流程、内容及评价。

(四)GPS RTK技术建设

GPS RTK技术是一种最新的GPS技术,可以从全方位的角度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挖掘、整合、加工、共享与分析矿山地质勘察信息,设计最完善的测绘方法,并做好信息分析工作,使所收集的信息能够服务采矿工作。其次,从发展视角来看,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由以往的静态转变为动态,勘察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已发生分离,使原有的集中管理趋于分散化,这必然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使用GPS RTK技术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将所获取的信息直接输入GPS系统,进而绘制出最完善的地图,确保比例数据的精确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提升建模技术,需要综合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数据库建设技术和GPS RTK技术。

参考文献:

[1] 江沛海.探索矿山地质勘查三维模型的构建[J].城市地理,2017,(12).

[2] 蔡先娈,李钢,尹鹏程等.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模型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12).

[3] 蔡先娈,尹鹏程,李钢等.土地管理业务全要素编码与应用——基于宗地代码的编制规则[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1).

[4] 尹鹏程,李钢,蔡先娈等. 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方式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4,(1).

论文作者:王见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勘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建模技术分析论文_王见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