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活方式论文,趋势论文,青年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与21世纪的更替,正经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社会形态向信息文明社会形态转变。如果说20 世纪是以大机器工业为主导的话, 21世纪人类社会将步入以信息为主导的时代。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怎样生产,便怎样生活。笔者想就青年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一、青年面临着全新的世纪
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总是具有时代性的。因此,我们在展望21世纪青年生活方式发展趋势的时候,首先必须知晓21世纪将是怎样的世纪。21世纪将具有不同于20世纪的时代特征,正是这些时代特征规定和影响着未来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青年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21世纪将具有以下特征。
1.以信息文明为主导的世界性层次化发展态势
20世纪从主导方面来说,是工业化和工业文明占主导地位,并由“中心地带”逐步向“外缘地带”扩散的世纪。工业文明最早发端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然后向西欧、北美等基督教国家扩散。到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欧美等国已经构成了进入工业社会的“第一梯队”。19世纪末,日本、俄国也挤上了工业化的班车,在20世纪中期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成为进入工业化国家的“第二梯队”。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上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相继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其中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东亚的“四小龙”等国家的工业化在这时已基本完成,形成了工业化的“第三梯队”。20世纪是工业化和工业文明取得统治地位的世纪,因此也就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但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明显地看到一种新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始,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已经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即进入了以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标志的新的发展时代,这个时代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这是一个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与工业社会时代完全不同的时代。
2.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与互补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在世界某一局部地区形成一种主流文化后,常表现为“独领风骚数百年”。人类现代文明就先后经历了“地中海时代”和“大西洋时代”。“大西洋时代”无疑是西方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到了21世纪, 有人预测这将是“太平洋时代”。 美国第26届总统罗斯福就曾表述了这种看法: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惟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事实的发展也正如政治家和学者们所预料的那样,随着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起飞,环太平洋,尤其是亚太和西太平洋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这一情况的出现,使整个世界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投以更大的关注。可以这样说,21世纪将不再是西方文化主宰一切的一统天下,东方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方文化将在世界范围内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对话、融会、互补和创新,并且消解各自文化的弱点,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新鲜活力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的形成,势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新的影响和推动。
3.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
二战结束以后,在东欧、亚洲等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整个世界形成了两种经济体制。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另一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一意义上讲,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确立了全球市场经济体系。
全球市场经济化的另一种含义是:在目前整个世界市场已经彻底打破了国别的和地域的界限,日益成为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世界上160 多个国家的经济都闭合在一个相互依赖的市场体系之中,不管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方面多么富有,它也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只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经济发展。贸易壁垒正在被打破,商品、资本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试图孤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发展一国经济,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
在全球市场经济化的条件下,为了使全球经济系统正常运转,在组织上必然出现新的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表明,整个80年代,世界35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总销售额占非社会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8%,发达国家4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在本土以外取得的。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大多数跨国公司将建立更大的全球性机构。
21世纪将是全球市场化和跨国经营的时代,市场经济及其全球化将成为影响人们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量。
4.“世界村”时代
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变小”,这是20世纪后期人们的惊叹。有关专家认为,在近100年的时间中, 现代交通工具和电信技术已经使整个世界“缩小”了99%。现在,由于大众传媒和电子通讯业的发达,我们确实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另外,随着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网、海运网、海峡隧道、桥梁工程的建立和完善,使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世界任何地方。21世纪的人们将生活在一个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网络之中,正是这些网络把五亿多平方公里的地球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村落”,人们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交往范围扩大了,这是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和青年生活方式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时代背景。
面对这样全新的时代背景,青年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深刻变化。
二、未来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大趋势
假如我们能够紧紧地把握住人类在20世纪生活方式变革的主流及多向复杂的发展方向,我们就可以预测出21世纪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基本趋势。
1.青年生活方式的世界化和民族化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曾这样描述了生活方式世界化的发展趋势:“今天,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全球电信、旅游事业的发展,欧洲、北美和环太平洋地区正以空前的频率进行着交流。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青年的文化主题随处可见。在大阪、马德里和西雅图,人们兴致勃勃地买卖着食品、音乐磁带和时装,一种新的全球生活方式在此盛行”,“贸易、旅游和电视,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全球化提供了条件,而且这种世界化、全球化的新生活方式正以光的速度在整个世界普及着,并辐射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注:奈斯比特:《2000年世界发展十大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118~121页。)。奈斯比特的这种预测是以贸易、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的全球化为依据的,这种趋势在21世纪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新的世纪中,青年人吃着同样的食品,穿着相同的时装,在世界各地欣赏着同一场体育比赛,吸取着“无国界”的相同信息,玩着一种相同场景、相同规则的游戏,不同肤色的青年在世界各地游来荡去,尽享生活带给人们的愉悦。这种景象说明了,今天青年生活的世界正变成“世界社会”,各国青年在交往中相互影响,每个民族生活方式中的精华部分都会被世界各国所吸收,成为一种“世界化”了的生活方式。同时在世界各国出售的相同产品和交换的信息,又培养着青年们相同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特征,青年生活方式的世界化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将“同一化”,事实上青年生活方式的世界化和民族化的趋势将并行不悖。
2.努力寻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
21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将发生一种质的更新,青年必将作出极大努力,以寻求一种在本质上更能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处的更为和谐、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式。这种“平衡”的生活方式来源于青年自身对过去那种物质生活过分追求的反思。青年对这种新的“平衡”的追求,不完全是简单观念变化的结果,它主要的是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未来新的世纪中,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既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劳动力要素,而是人的素质,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素质,这是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而人的素质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闲暇时间的开发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大大提高以后,人们对精神需求提出了客观要求,这促使人们把为交换而生产和为使用而生产在经济中安排得不偏不倚,较为平衡,人们开始听到日益强烈的呼声,要求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方式。”(注: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452页。)
3.追寻健康是青年新生活观的重要目标
21世纪人类健康将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工业污染、流行性疾病、生活方式中的“不科学因素”,都极大地侵扰着人们的生活。根据科学家的统计表明,人类的生理素质正在退化,在新出生的婴儿中完全健康的不到20%,而能生育完全健康的后代的妇女也不到20%,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时刻会因健康因素而受到阻碍,一些恶性疾病在青年人身上成为多发病,如脑瘤、败血病、癌症、爱滋病等时常夺去青年的生命。这说明青年的生存环境在恶化,青年的生活方式中存有不科学的因素。这些也引起了青年自身的高度重视和反思,他们在重新审定自己生活价值观中首要追寻的目标应是什么?因此今天,在许多调查中都显示出一个趋势:青年所追寻的生活目标的多项选择中,都把健康摆在了重要位置。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内容将成为新世纪青年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
4.环保型生活理念逐步确立
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最为严峻的首推环保问题。由于人类肆意地对大自然进行开发和破坏,加之在科技进步速度加快的条件下社会保护性措施未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还有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浪费式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深刻生态危机,都给人类文明和人类生存带来毁灭性打击。这种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给人类和青年敲响了警钟。面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和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失衡,摆在青年一代面前的是,要么与自然同归于尽,要么调整和转变青年的生活理念,唤起青年自身的理性态度。
21世纪人类在生产方式上,将逐步改变“多多益善”,以追求高消费和高浪费为荣耀的生活态度,确立生态标准优先的原则,节俭的、生态型的生活方式在青年之中得到提倡。近年来,许多青年人在生活消费上,更加讲究科学性和注重消费质量,尽力消除个人生活中对环境有害的生活方式,美化环境,消除污染,杜绝破坏生态资源等活动在青年和青年组织中广泛开展。另外,21世纪的国际社会也将更多地制订出一些人类大家庭成员在生活方式领域必须遵循的公约、规范和道德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保护环境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太阳能、风能、地能、电能、气能等再生性生活能源更是被广泛应用。青年总是与新的生活理念共生的,这种环保理念必然成为青年所推崇和接受的观念。
5.终身受教育成为青年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
农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手工劳动,社会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很慢,青年一旦从前辈那里学得了某种技艺,即可终身受用。传统工业社会,青年也大多是在生产线上重复简单的操作动作,而这一时期的教育体制,是每个学校都把自己视为教育的终点,学生一旦毕业,教育亦告完成,所以对大多数青年不存在接受终身教育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类跨入信息社会,青年要获得好的职业和生计,必须通过学校进行有组织的、系统的、有目的的学习。因为信息社会中,人类知识总量每7 ~10年就要翻一番。一个青年要想不落伍,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在《新现实——走向21世纪》一书中指出:“在知识社会中不存在完成了的教育,它要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入学校,接受再教育。因此从事继续教育的学校,必将成为未来发展极快的新行业。 ”(注:彼得·德鲁克:《新现实——走向21世纪》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197页。)在今天, 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学校之内的事了。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商业部门、政府机构、军事组织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对其成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同时,教育体制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再教育对象不再是少数精英,而是面向整个大众。既要为大部分人谋生做好准备,还要为他们的生活做好准备,未来社会既重视技能教育,也注重人文教育。过去曾有许多格言鼓励青年不断学习,如“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知识就是力量”等,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这些“老话”越发使人感触深刻。终身学习和受教育将成为青年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变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6.青年的工作与闲暇重叠交融
20世纪,大机器生产的出发点是使工作与闲暇之间,无论在活动的性质上、功能上,还是在时空的分布上,都是泾渭分明的。从活动性质和功能上看,工作时间具有强制性和外在规定性。而闲暇时间则是自由支配并对职业劳动具有补偿性活动的时间。从空间上看,劳动场所与休息、娱乐场所是分开的。从时间上看,只有在工作时间之外才谈得上闲暇时间,而闲暇时间与工作时间是相排斥的。但在21世纪,这种壁垒森严的界限将被打破。未来青年的生活时间结构上将有一个突出变化,即全心全意所从事的工作与闲暇活动之间的界限将变得较为模糊,在功能和活动空间上出现相互重叠与交融的现象。其原因如下。
第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人退出了机器的操作过程,进入到主要从事知识和信息生产阶段,而社会生产力最重要的财富与资源正是知识和信息。因此,青年要真正工作好,就必须保持经常吸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社会,青年的工作时间将会被压缩到最低限度。青年要增长知识,就要通过闲暇时间来获得,如阅读报刊、杂志,收看电视,上网查阅电子邮件,进学校进行再培训,等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闲暇活动的“生活”时间客观上也就成了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时间。另外,未来社会仍是一个商业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从事商务活动的人需要经常参加诸如酒会、午餐会、学术讨论会、展览展销会等社交活动。正是通过这些看似闲暇性的活动,人们交流了信息,获得了知识,它成为人们做好业务工作取得商业活动成功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闲暇活动虽具有“自由支配”的性质,但已不能说它对职业劳动仅仅具有补偿性的功能了。显然,闲暇时间也将是个人“生产”社会资源(社会关系)和文化资源(补充知识与信息)的时间,而这种社会的和文化的资源恰恰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和经济效益。
第二,未来的信息社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知识、智力具有共创性与共享性。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本质上只能是人类的共同活动,而信息技术将以知识为媒介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特别当计算机进入家庭,人们可以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同外界联系时,他们将不仅仅是在消费、享受信息。也是在生产和输入信息。因此当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这种兴趣盎然的活动时,也很难说不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这种“闲暇活动”同工作是很难截然分开的。
第三,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人们从事职业劳动主要还是出于一种谋生的考虑,因此迫于生计的外在压力,许多人不得不从事简单的劳动。而在未来信息社会,人将主要从事智力的、创造性的活动,劳动将因满足人的高级创造性需要而变得富有意义和使人产生满足感,尤其是青年人将更加可能从劳动活动中获得高级享受和成为主要乐趣。因此在新世纪中,不但青年的“闲暇越来越像工作”,而且“工作也越来越像闲暇”。
7.家庭对青年的“吸引力”加大
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家庭经历了“大裂变”,工业文明中形成的夫妻核心式家庭结构受到冲击继而发生家庭解体现象。这种风潮随之蔓延到发展中国家。青年疏远家庭,甚至拒绝家庭,以致使独身成为一种时尚。在经历了家庭的“裂变”冲击后,21世纪的家庭将如何发展?青年将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方式?从时代的发展特征看,重新重视家庭生活将成为青年重要的生活方式选择,理由有三。
第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作家庭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家庭重新成为共同的劳动场所。由于夫妻处于同一的生活和劳动空间之中,消除了由于工作造成的分离状态,相聚的时间大大超过分离的时间,夫妻间的感情比较容易巩固。家庭将再次成为“社会的中心”。
第二,21世纪家庭的“复兴”还表现在青年对家庭的理性选择。青年具有追求幸福的天性。在经历了20世纪后期“排斥家庭”行为的冲击后,许多青年在“冰冷的社会”中不能获得关爱和温暖,在饱受了虚情与冷漠之后,青年重新希望家庭能够成为“被爱与关怀的巢穴”,家庭的价值重新得到青年人的确认,从许多调查中可以证实这一点。
第三,21世纪随着东方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视家庭伦理特征的东方文化将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之中发挥影响力,它会极大地影响今天的年轻一代,它有助于青年人找到一个充满温情与爱心的温馨家园,提供给青年一个较为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
8.青年生活方式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
21世纪青年将面临着20世纪遗留下的诸多棘手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青年未来的生活发展能否正常进行,关系到青年生存面临什么威胁,关系到青年生活方式受到何种挑战等诸多方面,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充分地考虑到。
第一,人口与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在20世纪的100 年中人口增长了4倍,现在全球每一天要增加25万以上的人口,到2050 年全世界将有人口110多亿。这样无节制的繁殖和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 为青年所能提供的空间和资源越发有限,青年将面临着生态破坏,物种锐减,环境污染,资源耗尽等问题,如不加以重视,青年将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
第二,日趋复杂和恶化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由于世界强国与弱国间极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少数发达国家高浪费、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青年提供的发展空间越发狭窄,因此造成国际间的不平衡发展与竞争,这种竞争在青年中的反映也颇为明显,突出的是青年人才资源的争夺。
第三,人类在20世纪创造了比以往任何世纪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亦获得了超越性的发展,但是人类却没有完全解决好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平衡发展的问题。在当今相当一部分青年中患有生活方式“失调症”。这主要表现为创造出物质生活方式的人却被物质生活方式所“驱赶”和“追杀”,成为物质生活的奴隶,而精神生活却处于贫困的状态。这在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青年中都有突出表现,如不能很好解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平衡发展的问题,将给青年带来极大的隐患。随之而来的是:犯罪、暴力、吸毒、恐怖活动、爱滋病、家庭危机等一系列社会疾病,青年将会是极大的受害者。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通往21世纪的路并非都是铺满鲜花、硕果满街,青年更不能盲目乐观,要认真地思索,通过不懈的奋斗,去获取人类美好的未来。
以上我们从八个方面分析了21世纪青年生活方式发展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制约和影响青年生活方式的因素十分广泛,作者仅是从时代发展特征的角度去把握和分析青年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