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流程中的领导者形象掌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者论文,流程论文,形象论文,行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领导干部要做到外表有形、语言有度、行为有谱,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和追随度。
在现代政治———行政流程中,领导者公共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是相互紧密关联的。领导者公共形象是政府形象的一种标识、一种代表,是领导力的组成部分;政府形象则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有时则代表了国家形象。而国家形象是一种软实力(Soft Power),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今天,国家形象———政府形象———领导者形象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统一体。
政党领袖是政党形象的核心,政府首脑是政府形象的核心。无论是何种层级的领导者,在一定情况下都是这种层级、一定公共部门天然的“形象大使”。萨达姆的“政治强人”形象,是前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统治的象征,而南非德克勒克政府的“民主”形象,则通过德克勒克这一政治家形象得到了诠释。
领导者的公共形象,是领导者群体或个体通过行政输出方式传递给社会公众的社会性形象。在现代资讯社会,领导者公共形象主要借助于政府公共传播的方式进行,它更多是社会公众通过行政输出和行政“包装”而感知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属性上,主要是伦理性的政治人格形象。
毫无疑问,领导者公共形象是领导者内修—外相、素质—品性、人格—行为的综合表现,是领导者领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个人魅力和“社会人气”、社会认同度的重要变量。它也是领导结构中提高领导绩效、实现近期和长远的行政目标、实现领导绩效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领导者形象作为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形象,是具象形象—抽象形象、形体形象—人格形象、物理形象—伦理形象的统一体,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形体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说服,“人格形象”则诉诸人们的心理说服。
公共形象的管理
在广义上,政府形象包括领导人形象,也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有一个科学和艺术“包装”的问题。列宁说,“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与其说“领导”是一项常规工作,不如说某种程度上它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相类似的创造性艺术。“艺术”意味着它有着可调适、可操作、可设计的要求和空间,行政包装正是与此相适应的。在传媒政治时代,人物的形象(Image)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认同宽度。人们识别公共人物的主要是依据“形象行为”和“形象信息”展开的,它使领导者的“形象政治艺术”成为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行政流程中的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掌控和管理,要求扬长避短,凸现和展现“真、善、美”的一面,以适应“形象主导”的传媒社会环境,扩展其社会影响力以达到特定的行政目标,从而提升领导力、实现领导绩效的最优化。作为一种行政艺术,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有着这样两方面:
一是领导者公共形象的设计、策划和塑造;二是领导者公共形象的传播、输出和管理。同时,它表现为这样两种特性:一是“艺术性”,这是行政包装的价值所在;二是“真实性”,这是行政包装的核心所在,也是“包装”的限度、底线。行政包装是领导舞台上的“化妆术”。在现代国家政治—行政流程中,行政包装有其客观场景需求和客观价值。但是,“包装”不是搞形象作秀,不是搞弄虚作假,不能超出“正义”、“真实”的限度。包装决不能搞成欺世盗名的“伪装”,必须与“伪装”划清界线。
形象的技术要略
今天,处于公共资讯高流量的传媒政治时代,对于领导者群体来说,有哪些公共形象的“普适”要求或者说共性的形象技术要略,是我们必须掌握和可资运用的?
技术要略一:体悟时代精神。领导者的形象信息不能与时代精神相抵触,不能与所处环境不协调。举例来说,过去那种威严神秘的“卡里斯玛”(Charisma)领导人物常常具有较高的人文审美意蕴,但在今天,“亲民”、“平和”、“普通人”式的领导人格更符合时代潮流。一名领导者如果要在形象上站得住,就必须体悟这种变化,多在“亲和力”、“平民化”、“普通人”这些方面努力而不是相反。
技术要略二:确定形象基调。古今中外,凡为良好的领导人格,一定有其较为稳定而使人们便于认知、便于感知的形象基调以及形象动作、形象情商等作为依据。“形象基调”指一名领导者不同于他人、处于核心地位的形象元素;“形象动作”是由“抽象形象动作”和“具象形象动作”组成的行为方式;“形象情商”是由人性、人情、人格等组成的形象上的情感丰厚度。
技术要略三:尊重物理条件。就是说,不要试图硬性地、根本性地改变一个人原有的生理、心理铸成的物理基础。任何成功的公共形象取向,不是要打破一个人原有的物理条件,而恰恰要从一个人既定的物理条件出发来考虑。比如一个体量肥大的人,也许更适宜敦厚稳重的“形象造型”,而一位年岁较长者,一般不宜有过于年轻化的服饰、言谈、举止等。
技术要略四:形塑个性魅力。有个性的领导者未必一定有个性魅力,但有个性魅力的领导者一定有鲜明的个性。没有“个性魅力”的领导者,是暗淡无光的。“个性魅力”与领导原则、党性原则是可以相得益彰的,与“领导力”是相辅相成的。历史上许多有鲜明个性的杰出领导人便是明证。科学的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不是要掩藏个性,恰恰是要点亮和引爆领导者群体中的个性光芒。
技术要略五:运筹战略要机。刻意的形象作秀是令人否定的,但是在一定机遇中让形象站立起来,是任何领导行为的题中应有之义。蒙田说:“万事皆有自己适宜的时机,包括好事和一切事物。”形象建构上的“要机”,常常有着把握“时势”、把握“契机”,顺“势”而为,将时势变为契机的含义。古今中外,众多成功的领导者、政治家都由于较好地运筹和把握了“时机”而使其人格形象升华———这方面事例不胜枚举。这其实是对政治智慧的一种考量。
技术要略六:包装大象无形。“真正大政治家,其宣传必仰仗政绩;真正大作家,其作品便是不朽的纪念碑”。“包装”超过了限度,必然走向反面。因此,“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为而治”、“中和”、“适度”、“此时无声胜有声”等,都是领导场上要遵循的要则和哲学。真正好的形象运筹,是春风化雨,是画龙点睛,是恰到好处;它正如好的化妆一样,是不露痕迹的。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有时,正是“沉默”的形象穿透力,可以击穿许多狂躁的东西。
形象陷阱
与此同时,在日常行政流程中,还要注重规避那些常见的“形象陷阱”:
一要规避浅薄“作秀”形象。人们对作秀都深恶痛绝。但是作秀是世界各国政坛和行政结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秀的本意在于塑造形象,却常常是领导者形象的杀手。二要规避“小领导”形象。在日常政务活动中,领导者们会显现其“大领导”与“小领导”的不同格局气象。“大领导”从容闲与,“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小领导”则总是忙;“大领导”忙大事,忙职分内的事,忙得其所,“小领导”则凡事忙、分内分外都忙。“大领导”干大事犹如干小事,平心静气,惠风和畅,什么事到他那儿就淡淡地过去了,“小领导”则一有点小事儿就折腾,弄得惊天动地,不亦乐乎。“小领导”忙碌,但行政绩效低;“大领导”从容,但行政绩效高。三要规避“常识谬误”形象。常识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一般情况下,行政领导活动应尽可能尊重常识(包括对一些专业常识亦应尽可能掌握)。这首先表现在,行政输出中的领导者行为要与身份、职级相吻合,要习守政治文化,遵循规则和潜规则。四要规避“人性阙失”形象。社会公共权威和各种类型的领导者,如果适当地展现自己温润如玉、充沛的“人情味”和“性情中人”的一面,那么被受众接受的情感度就高。而社会公众的“情感接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受。五要规避“危机犬儒”形象。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确定性正大幅度减弱,“风险社会”(Risk Society)已经到来。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指出的:“风险社会”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不断扩散的人为不确定性逻辑;二是导致现有社会结构、制度以及关系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分裂状态转变。在政治—行政流程中,无论是领导者个体还是领导团队,都有可能遭遇各种“意外”、各种危机。危机考量领导者的心智或智慧。危机可能是人格形象和领导力的滑铁卢,也可能是人格形象和领导力灿烂升华的契机。
总之,在行政流程中要着眼于领导力的提升,强化对领导者形象的科学掌控和管理,它不是提倡领导者们去刻意突出个人形象,搞形象作秀,而是深入贯彻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在资讯日益发达和公民政治参与日益强健的条件下,对客观存在的“形象问题”予以深切体悟;通过一定技术手段,优化行政外相,完善和彰显春风拂面的领导风格,以更好地提高领导绩效和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