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陈永新,王志涛

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陈永新,王志涛

陈永新 王志涛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830000

【摘 要】目的:针对不同的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并做以观察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人。对参照组行以硬膜外麻醉,对实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加以统计。结果:通过分析和总结,实验组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指标以及身体机能与参照组相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实际麻醉效果是优于参照组的(实验组:90%;参照组: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当中采用的麻醉方式来说,腰硬联合麻醉是具有良好的效果的,因此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

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对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比较有效的手术办法[1]。在大部分情况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基本上比较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体当中,而且在近几年来,患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如今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都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因此人工进行髋关节置换也在临床当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不过因为它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创伤口、并且出血量也比较大、具有比较强的刺激性等,加上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不具备年轻人的比较强的身体机能,因此很容易与其他的疾病并行,导致手术的麻醉受到阻碍[2]。因此,我们选择了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如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人。各患者都与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所具备的诊断标准相符合。

1.2治疗方法

1.2.1分组

首先,将全部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在参照组的40例患者当中,有14例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在62~83之间,平均年龄(72.4±5)岁之间;实验组的40例患者当中,有16例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在63~8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3.1±4)岁之间。参照组和实验组当中,各项一般的资料均衡性都比较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2.2方法

在进行手术之前,全部的80例患者都进行8小时的禁食,并且在术前的一小时进行地西泮的注射(地西泮剂量:5毫克),同时对患者的各方面生理指标进行随时的检测,保证患者每分钟能够吸氧3升左右。参照组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常规硬膜外穿刺,随后置入导管,注入盐酸利多卡因(浓度1.5%,剂量3毫升),五分钟之后,没有不良反应则分次注入小剂量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0.5%);实验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常规穿刺,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注射布比卡因(剂量7毫克~12毫克,浓度为0.5%),之后置入导管。

1.3临床观察指标

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麻醉的作用时间,以及麻醉前后的各方面生理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进行随时的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17.0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到的计量资料使用( ±s)来进行表示,同时使用t来对数值进行检验;其中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本文中,P<0.05有对比差异的情况,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实验表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在麻醉的前后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麻醉效果上,两组的麻醉效果情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如下表(表1):

表1 参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麻醉效果情况对比

组别 病例效果优 效果良 效果差

实验组40 36(90%)4(10%) 0(0.0%)

参照组40 26(65%)11(27.5%)3(7.5%)

如上图,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整体的优率为90%,而参照组的优率则只有65%,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实际应用非常的普遍,面向的患者基本是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的椎间孔基本上都是闭塞的,椎管比较窄,在手术中使用比较小的剂量的麻醉也很可能会麻醉到很广泛的平面上去,麻醉的药物剂量如果不能比较好的控制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手术的风险。腰硬联合麻醉在当前的医疗当中是一种比较新鲜的麻醉方式,药物剂量比较小,同时具有比较好的麻醉效果,起效也比较快等。在本文的研究当中,患者的表现平稳,没有痛感,肌肉的紧绷程度低,不需要进行辅助的药物,则效果评定为优;患者微弱痛感,身体不适,需要使用镇定药物,则效果认定为良;患者有明显的痛感,甚至无法手术,则效果认定为差。经过总结,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率:90%)比参照组(优率:65%)高出很多,同时也不会对患者的生理指标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说,在实际的医疗过程当中,针对髋关节置换手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减小患者在手术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让患者的动脉压能够始终保持平稳,并且也可以很好的降低髋关节置换之后的一些术后的并发症,能够很好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是非常有效的,同时也是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广泛的推行的。

参考文献:

[1]张俊秾,杨伯炜,杨国栋,郭平,刘倩倩.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6):30.

[2]杨小立,陈莉,陈家华,何志权,谭婉仪.对比2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4(09):5-6.

[3]廖玉玲,彭侃,周正洋.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8):23-24.

[4]廖晓勇.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07):925-926.

[5]曾令全,石宗莉,刘艳,叶伦辉,吴佳穗,何佳,魏安宁.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J].重庆医学,2011(35):3607-3609.

作者简介:

陈永新 男 1981.5.23 学历本科 2005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麻醉本科班 现在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麻醉手术科从事临床麻醉 职称:住院医师 研究方向是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护与治疗

论文作者:陈永新,王志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陈永新,王志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