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国际市场的许多途径_市场营销论文

走向国际市场的许多途径_市场营销论文

走向国际市场的多种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市场论文,途径论文,多种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讨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之下来讨论中国的全球发展。世界上很多大的公司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采取了国际化的战略。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发展是因为它的出口导向,发达国家的老牌跨国公司之所以发展,是因为搞国际化的发展。欧洲、北美的一些企业,如果没有这几年的国际化,没有到亚洲来,没有到发展中国家去,没有采取国际化的竞争战略,他们的日子也不能好过,甚至很多也要倒闭。当然这也带给我们机会,值得我们思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走出去对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主要问题是产品走出去而不是生产都出去。现在全世界的企业都到中国来生产,我们是不是要外国生产,是不是要把生产搬到外国呢?现在全世界的跨国公司都把生产基地搬到中国来,我们为什么要把生产基地搬到外国去?当然具体企业有具体的问题,海尔出去是一个成功例子,但是它的产品和市场有自身的特殊情况。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出去,比如资源,买树林、矿山等等,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利用全世界资源的时候,我们为全世界生产也要利用全世界资源。现在的生产能力不仅靠中国自己有多少资源,而是要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利用全世界的资源。

到生产成本比我们国家更低的国家去生产有一定道理,但也要分析。生产成本不仅包括劳动力,还有很多其他成本。中国如果不是这几年改革开放,不断降低制度成本和政策成本,就不会有那么多企业到中国来。因此,走出去要看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这对于大企业相对容易,但是对中小企业还很难,因为初期的沉淀成本太高。因此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是要继续使产品走出去,使品牌走出去,使企业形象走出去。

关键问题还是销售渠道问题、品牌经营问题、对外贸易的问题,不是生产制造的问题,中国是全世界的制造中心,为全世界制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销售的过程,品牌和企业形象经营是我们主要的思考。这样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

中国的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的关税越来越低,贸易壁垒越来越少,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国际化。而且随着大量外国资本、外国企业的进入,在国内销售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中国做好,在中国的市场有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今后就是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竞争力。

中国是你首先要做好的市场。为什么?

第一,如果国内市场都没有做好的话,很难做好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中国企业毕竟具有本土市场优势,毕竟对市场的人文环境、制度、政策、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市场的特殊结构、人们所关心的具体问题以及人文、历史等文化背景,具有信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如果这个市场都没有做好,那么在一个生疏的、没有销售渠道的市场上,在已经被其他跨国公司的品牌占领的市场上要打开局面就更困难了。

第二,恰恰是在我们自己有本土市场优势的这块市场上,不要忘记本土市场又是一个国际市场。如果在这块市场做好了,你就可以积累起你营销的能力,积累起你品牌的能力,积累起你进一步在国际市场做资本的能力,包括资本的运作,营销也是需要投入的,一个品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际品牌利润高是多年投入的结果,投入以后回报也非常丰厚。国际上的积累、经验和成熟是今后在市场上营销的基础和前提,要先成为国内品牌。国际化、走出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

第三,再谈一个国际化的营销问题。国际化不仅涉及在哪里生产,还涉及如何生产、在什么样的网络当中生产的问题。不管在哪里生产,加入国际生产网络和采购网络,本身就是国际化。在中国生产也可能不做营销,不做品牌,就在中国生产,甚至在国内也没有做出品牌,但是他们能够为中国的企业、国际跨国公司进行配套服务,为其他能够走向国际的企业进行配套、加工,这本身也是一种国际化。

为别人做贴牌,做OEM也是国际化的一种。不仅是为外企贴牌,也包括为国内的公司提供零部件,如果该公司的零部件出口,那么这也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本身也是一种国际化,是一种走出去。很多中国企业在目前阶段上,应该说既不具备走出去的本领,又不具备做国外承销和做整机的能力。在发挥竞争力的阶段要集中做好能做的东西,只要把能做的做好,让它加入全球的网络,尽管是在国内生产,为别人贴牌,这也是一种国际化,逐步获得国际营销、国际生产的经验和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很多东西,然后积累起各方面的能力、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做整机、进一步做营销、进一步做全球的布局。而且对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不是他们不需要发展,从全球生产网络来讲,需要以中小企业作为大企业和整机制造商的零部件供应者,作为跨国公司、出口产品公司生产网络和采购网络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竞争当中不是只有大企业,还需要一大批的中小企业来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国际化,不要盲目追求某种形式上的东西。

积极地参与,为全球厂商供货,需要广大中小企业了解市场、分析市场,了解客户和大厂家需要,提升我们的标准,加入全球的范围,一旦加入这个网络,就至少实现了第一步国际化进程。

第四,毕竟还有一些企业在认真思考做大做强以后怎么办,特别是在营销方面。我们现在只是做生产、加工,而营销、品牌的钱都被别人挣走,因此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很着急,怎么能够挣到品牌的钱,怎么挣到营销的钱,以至于现在有人说中国企业还处在低水平的层次上。比如,耐克生产环节只有十七块钱,品牌经营挣十几块钱,最后生产环节挣四十几块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后面的十几块,十七块里面不一定都是成本,可能有两三块的利润,特别是后面的四十几块,在纽约第五大道开的店店面也需要这些钱,品牌的广告费用也都是首先要从利润的角度分析,做生产不一定不挣钱。而且营销上来确实有钱可赚,很多东西是人家该赚的,经营了那么多年,投入了那么大的广告,建立起这个品牌,自然是应该有更高的回报,这是大家努力做品牌的原因,也是我们一直思考不能光做生产加工也要做品牌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现阶段,如果你想一步登天,可能要花八十几块才能赚四十块,你的销售成本,你现在所付的各种成本可能比他们大得多。你需要更大的广告投入,更大的销售渠道,还有各种我们企业没有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成本、代价,包括我们的体制、人事关系、对国外市场的理解、对国内管理体制和国际化运行管理体制的理解。比如派一个非常信任的自己人,好的生意自己都做了,坏的生意给企业做了。

过几年让他撤回来的时候,他告诉你他有绿卡,走了。对于这样的成本,对于那个地方的各种隐形成本的熟悉程度都要考虑,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海尔张瑞敏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就用外国人。不要以为雇自己人放心,最后他比谁都要有外心,你需要有成熟的心态来做这样的事情。外国的企业是怎么走出去,当初英国、美国这些老牌的发达国家走出去时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我们先不管它,那个时候和现在非常的不一样,是发达国家走出去建立殖民地,没有什么比它收入更高。现在我们想发展中国家的人怎么到发达国家做生意,那里市场更健全的经济让发展中国家的人向往,根本就不想回来。现在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流到非洲、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发展都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包含了一代人的过程,包含了把儿子送出去上学或者派出去的过程,我们现在发展太快,十几年民营企业已经大到一定程度,类似的问题都要考虑。

也许你现在还不到走出去收益的时候,首先要思考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包括资本有没有这样大的投入,在技术、管理上有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大家都在举现代汽车没有准备好的例子,出去第一轮发现问题被大家打回来,要花很长的时间重新创建品牌。因此必须自己有了能力才能走出去,而不是没有做好准备就去做,要思考它的难度。考虑这些成本代价之后,现在国际上也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走出去的捷径,是什么呢?

走出去的捷径

由于全球生产制造能力重新布局,西方特别是发达国家有一些过去没有走出去的公司、企业,有自己的老品牌以及技术能力、销售能力,但是由于生产成本太高,已经难以为继,开始亏损,甚至清盘破产,逐步要退出市场。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扩张,提供了到国外去的机会,去兼并或者收购一些这样的企业,然后把它买下来的销售渠道、研发能力和品牌效益。

一开始只是贴它的牌子,但是可以挣到销售的钱,用原有的销售渠道打开市场,销售渠道的回报由你获得。在销售它的品牌过程中,你可能不能马上打自己的品牌,但是,贴牌会获得收入,为你做自己的品牌奠定更好的基础或者走更快的道路。现在确实有一些国内的知名企业做成了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做。在商务部开会的时候,我提出世界各地大使馆的参赞应该把哪些企业破产的信息传递回中国来,让中国的企业知道世界上哪儿有机会。这个事情不容易做,上文所说的事情都要做准备,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内部的管理能不能处理这些事情,但是这种发展的方式成本比较低,速度要快。当然这并不是解决自身的

问题,你仍然是一个落后国家的弱小企业,仍然有自己的功课要做,但是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除了一般性质的贸易,逐步地做销售,建立品牌,像这种低成本的扩张途径确实需要去探讨和思考。

企业发展战略

要充分研究企业发展战略,过去我们企业吃亏就吃在知识准备不足,对一个产业研究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国家。国有企业拍脑袋我们不说它,反正不是自己的钱,民营企业拍脑袋就是典型的盲目性,要重视研究。我们可以学一学国外的跨国公司、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它在前面要花很大的成本做各种调查,可能花五百万研究以后决定不投资,但是它使五百亿的投资成本失败不发生,这样的成本是应该支付的。特别是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或新的地域,都要做大量的调研,国外的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调研。我们的企业应该说都是新兴的企业,现在能够搞投资的过去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没有成功经验早已经被淘汰,但是那些成功经验不等于你今后能够继续成功,越是做得大,越是到新的领域,特别是生疏的领域,就更需要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研究和理解。

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现状要充分了解,要对竞争对手有充分的研究和对比,才能最终找到自己的正确的战略地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标签:;  ;  

走向国际市场的许多途径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