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兰健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兰健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东辽县供电公司 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电力企业为了能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有效的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努力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水平,通过实施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加大输电线路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效的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保证电能持续、高质量的供应。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措施

1研究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国内用电需求也在稳步提升,加之“西电东送”的国家战略以及“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我国输电网络的建设规模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大容量、远距离送电的特高压电网得到了飞速发展。自2011年到2017年,国家电网投产的输电线路长度从65.5万公里增加到了98.7万公里,年均递增7.1;而我国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输电线路长度更是从2012年的5953公里快速增长到了2016年的19666公里,年均增长率高达34.8%。输电线路送电距离、传输容量的持续增长使得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对系统供电能力的影响日益显著。若输电线路发生非计划停运,则其不仅会影响供电区域的电能供应,由线路停运导致的大规模潮流转移可能会导致其他线路因过载停运,导致连锁故障,引发大停电事故,故对输电线路进行运维,以提高其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于其他电力设备,输电线路通常位于露天环境,分布于人烟稀少的野外,其可靠性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干扰,还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运维难度大,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维护策略以保证输电线路的可靠性。

2输电线路实际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类型

2.1自然问题

一是关于输电线路中雷击问题。因为输电线路都是建造在室外,所以当有雷雨天气,很大可能会遭受雷击的影响。当输电线路受到雷击,就会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作,影响输电的稳定性。输电线路遭受雷电袭击一般有三种常见的情况:当输电线路遭受雷电攻击时,会产生高于平常正常输电的电压;当输电线路中提前安装的避雷线装置遭受雷击,会通过避雷线将雷击反射至线路中支撑输电线路的杆塔遭受电击后,同样会导致线路中电压过大的情况。二是关于输电线路中覆冰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天的气温都低于零摄氏度,空气中的水汽会在低温情况下凝结成冰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导致大面积的输电线路覆冰的现象。根据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线路在冰的包裹中会产生收缩的物理现象,如果在遇到强对流天气,会对输电线路中的一些重要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输电线路的断裂。

2.2人力问题

输电线路所采用的电线都是由价值非常高的材质制成的,所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一些地区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偷盗电线的事情发生。还有在不同地区房屋高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现有的输电线路不能满足私自加高房屋高度的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造成了很多电力安全问题,埋下了很多电力安全隐患。

3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措施

3.1构建智能化的输电线路维护体系

伴随电力企业的运行及发展,电力输电系统在长期运行中会出现线路老化以及损坏的现象,若输电线路系统设备的维护技术相对落后,会影响电力设备使用的稳定性,无法满足电力设备以及线路传输的需求。因此,在现阶段智能化输电线路维护设计中,为了提升线路维护效率应该做到:第一,输电线路的运行及维护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线路维护的整体效率,同时避免工作人员检修不及时出现电力故障的问题,促进电力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二,在智能化输电电路检验中,应该构建自动化的监测系统。自动化系统通过输电线路创术的状况,分析电流以及电压参数的异常问题,并快速制定解决方案,缩短故障查找的时间,充分满足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稳定运行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创建输电线路智能化的处理信息平台

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进行智能化管理,需要建立在信息处理平台的基础上,因为智能化管理的实现需要大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传递,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所以应该完善信息处理平台,在信息处理平台中,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够对输电线路中的所有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更好的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进行管理。通过信息平台的创建,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为促进输电线路智能化管理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3发展输电线路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

3.3.1PLS一CADD

PLS-CADD为输电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可作为分析并设计架空线路的软件。PLS-CADD可利用三维模型将各类数据整合到统一计算机环境。实际应用中可利用构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的方式研究输电线路稳定、覆冰及线路等情况。技术人员可利用软件对设备本体,线路走廊、潜在危险点进行检测,从而为维修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工提供一定指导,比如开展巡视及砍伐等操作。一般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可使用计算机实现仿真及研究,然后及时确定故障可能存在位置,缩短人员查找故障位置及原因时间,并且能够为故障解决提供参考方法,线路故障解决时间缩短就能够保证正常电力供应时间不受到影响,最终反映到经济效益方面。各个国家确定的输电线路标准均有所差异,但均具有相似性。PLS-CADD设计时包含了多个国家的电力标准,为设计工作灵活应用提供了便利。软件可以为模型设定各种参数,如张力、类型、截面、单位重量、弹性、膨胀系数等,进而实现了导线模型与线路物理性能的吻合,可根据导线实际性能灵活转变。PLS-CADD软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多种工况下完成智能检测,但是必须要掌握线路所处的环境状况,主要从温度、风力、覆冰厚度及风速等方便进行考虑,还可以根据线路途经区域的气候调节设置天气标准。

3.3.2在线监测技术

输电线路智能化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线监测系统。供电公司通过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在输电线路及塔杆上搭设具有监测功能的智能终端以及各类传感器装置,实现了对输电线路实时监控和相关数据采集。这些信息和数据将通过无线传播技术或光纤传送至相关工作人员,或是调度监控中心,用于观测和分析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

3.3.3雷电定位系统发展

我国的幅员辽阔,各区域间的气象环境各不相同,跨越多个区域输电线路将面临复杂的气象环境,容易遭受雷击、覆冰和台风等灾害的袭击。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也愈加密集,输电线路遭遇雷击的概率也不断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雷击已成为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因素。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会产生线路闪络接地故障,需要尽快的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以便开展检修工作,因此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采用雷电定位系统以前,电力企业通常是根据继电保护的故障指示动作和故障录波图分析计算出雷击故障点的,但这种方式效率较为低下,且准确度不高。而雷电定位系统则利用时差法则对雷击故障进行分析定位,能准确迅速的探测到雷击故障点。此外,雷电定位系统能够将雷电的信息数据进行记录总结出各地域的雷电活动规律和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原因,便于电力企业根据雷电活动规律和输电线路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雷、避雷措施,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系数。

4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持续改革,供电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也要不断的改进。输电线路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输电线路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对输电线路进行及时和准确的维护工作,确保运行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义.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No.17644:108+110.

[2]王朝,易资兴.输电线路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的分析[J].南方农机,2018,v.49;No.29301:168-169.

[3]梁鹏飞,陈兴旺.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技术现状分析[J].低碳世界,2017,No.17335:120-121.

论文作者:兰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措施探讨论文_兰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