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训练设计案例研究_溶解度曲线论文

课堂训练设计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案例分析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训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好的课堂训练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化学概念,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和矫正。下面从课堂训练的功能出发,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以《溶解度》一节的课堂训练为例谈一点做法。

一、准备性训练

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训练,好的准备性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梳理上节课的知识,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的准备性训练如下,形式为口头回答:

(1)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是()

A.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C.条件不改变,一定质量的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D.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设计意图:溶解度是用来定量地衡量溶解性大小的,而这种定量又必须建立在饱和溶液的基础上,因此,在学习溶解度概念之前,有必要先复习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以及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为下面的形成性练习作好铺垫。

二、形成性练习

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有一个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性训练,使新知识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训练过程中形成。

溶解度概念,我设计了以下形成性练习,形式为实验探究题:

分组实验:如何定量地比较食盐和硝酸钾的溶解性?

实验1:向盛有50g冷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50g热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实验2:相同温度下,向40g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实验3:相同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一定质量氯化钠直至饱和;向50g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思考:比较实验条件,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性?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成性训练,学生知道了要正确的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就要考虑在相同的温度下(一定的温度下)、在等量的溶剂里(选用100克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的多少。从而为学生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做好准备,再稍加点拨,便会水到渠成了。

溶解度曲线,我设计以下训练,既是划分溶解性范围的巩固性练习,又是溶解度曲线的形成性练习,形式为小组讨论和画图练习:

训练:示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20

40

60 80100

硝酸钾13.3 31.6 63.9 110169246

氯化钠35.7 36 36.637.3

38.4

39.8

氢氧化钙 0.1730.1650.121

0.116 0.094

0.076

(1)这三种物质的溶解性分别属于哪种情况?为什么?

(2)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和温度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3)能否把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画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

(4)交流方案后,分别画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设计意图:在观察表格,应用表格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溶解度曲线的必要性,并通过画曲线来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由此形成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交点、曲线)。

三、巩固性练习

为了及时有效地巩固和理解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等新知识,应根据教学目标及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针对性的训练。

为巩固溶解度概念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训练,形式为小组讨论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克/100克水。(错,没有注明饱和状态)

B.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26.4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6.4克/100克水。(错,100克应为溶剂的质量)

C.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食盐的质量为36g,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错,没有注明温度)

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错,单位是克/100克水)

设计意图:溶解度的概念主要强调其四个要素,上述这四个判断正好体现这几个方面。

溶解度曲线的巩固性练习如下,形式为书面练习:

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M点的含义是______。

(3)在______℃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4)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______(填升温或降温)的方法。

设计意图:溶解度曲线含义包括点的含义、交点的含义、曲线变化的含义,以及根据含义的应用,选择的训练要考虑这些知识点的落实。

四、诊断性训练

所谓诊断性训练,是指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基础知识或重点内容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信息,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适当调节后续教学及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诊断性训练如下,为书面练习: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

(本题诊断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100克水,它的含义是()

(本题诊断溶解度的概念)

A.60℃时,100克水中溶解硝酸钾110克

B.60℃时,100克溶液中溶解硝酸钾110克,恰好达到饱和

C.60℃时,100克水中溶解硝酸钾110克,恰好达到饱和

D.60℃时,100克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克

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和C物质的溶解度

B.℃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所有固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升高温度可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本题诊断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所以本节课的诊断性训练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布题。

五、延伸性训练

每堂课结束后,要布置相应的训练,即课后作业或称家庭作业,这部分练习有别于前面的几种训练,既要考虑必要的达标训练,又要考虑诊断训练后的修正,还要考虑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延伸性训练。

本节课的延伸性训练设计如下,形式既有书面练习,也有动手实践:

1.在一定温度时,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

2.下列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

A.2克物质溶解在10克水里

B.50克物质溶解在500克水里

C.5克物质溶解在200克水里

D.0.5克物质溶解在50克水里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图1

图2

①20℃时,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星期天,小明、小林、小李在小区篮球场打完篮球后,三人分别买了一瓶相同的雪碧汽水,想起课堂上刚学的溶解度知识,他们决定在家里也来探究一下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设计实验]

三人经过讨论后决定:小明先将汽水放在冷藏箱中冷藏半个小时,然后和小林、小李的汽水一起放在桌上,小林把瓶盖打开,一起观察三瓶汽水中气泡逸出的速度。

[观察思考]

(1)小明将汽水放在冰箱中的目的是______,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小明应该和哪个同学的实验进行对照?________。

(2)小林将汽水瓶盖打开的目的是______,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小林应该和哪个同学的实验进行对照?________。

[结论分析]

(1)小明通过对照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小林通过对照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气泡产生的速度与溶解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三瓶汽水的规格不一样,那么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是否严密的?为什么?

通过探究,他们觉得收获很大,化学和我们的生活真的很密切,以后还要多联系生活,把化学学得更好。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考虑知识点落实基础上,积极寻找可以探究的素材,进行实验设计、方案评价、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培养。

最后,要说明的是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化学基本概念的训练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化学基本原理的训练应着眼于理解原理、用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化学实验的训练应着眼于实验的设计、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化学计算的训练应着眼于计算的类型和方法的掌握。

其次,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口头交流、书面训练、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探究,还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家庭小实验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标签:;  ;  ;  

课堂训练设计案例研究_溶解度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