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研究论文_候麟,郭宗岳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研究论文_候麟,郭宗岳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得我国许多行业的许多领域都在当前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阶段电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时代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和相关设备在快速的发展,使得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不仅能够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这就为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局面,从而可以利用当前阶段对于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概况的了解而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可持续地完成电力系统运行和供电工作合理性的要求和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概况,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实际的案例,对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具体和系统阐述。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基础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国内电力行业领域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现代新型信息化模式加以转变,此种背景下,旨在促进能源利用率稳步攀升和能源危机化解,配网自动化已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主推产业。配网自动化技术中涵盖了控制技术内容和信息技术内容以及管理技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配电网过程中用户的智能交流,对电力分配工作和电力利用效率等做出了合理优化。

2 配网自动化的技术现状

从二十世纪7、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在欧洲和美国在该国配电系统介绍电子自动控制技术,因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自动化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一些简单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已经实现,如远程监控、电压调节等。到了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配电网的监测和管理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一些国家出现了配电自动化产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馈线终端设备和通信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行列。然而,随着国外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相比,中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面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电网只能适应经济需求和社会只有当它是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概述

3.1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重要意义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之所以在当前阶段能够得到重视和支持,就是因为其能够在落实过程中为供电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第一,减少配电网供电过程的故障次数和停电次数,大幅度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也正因如此供电故障后自动恢复和人工恢复的速度加快且成本降低;第二,改善用户供电的质量,在实时监测中调整供电状态来实现保持优质电能的目标;第三,提高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中设备的使用率,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四,优化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提高了企业关于供电用户的服务水平。

3.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关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主要包括前置机服务器、SCADA服务器调度工作站和报表工作站等。其次是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这是为设备数量多且波及范围广的配网监控服务的,含有大量的大容量开闭所装置与大量环网柜装置,使得实时数据可以合理传输到相应配电主站通信处理器位置。最后是配网自动化终端层,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采集有效信息和实时监控,执行常规指令,还有可能需要对配网自动化电网结构加以重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注意事项

4.1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规划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规划应该与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相匹配,并且可以在未来制定配网自动化实施策略时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阶段进行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规划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符合供电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依靠先进技术平台来实现统一管理与调控,在管理维护方面节约资金和投入成本等,才能在后续落实相关有效措施时可以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环境维护

因为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就需要实际进行工作时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不要因为外部环境影响配网自动化的进程。在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应该分析好雷击过电压情况,低温工作情况,高温工作情况,雨淋情况,潮湿情况等,还要及时对开关设备和配电终端设备进行维护;在材料选择方面要注重性价比,使得配网自动化的设备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4.3 配网自动化建设中工作人员多加重视

在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过程中,由于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还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在及时掌握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情况的前提下提高劳动效率,所以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应当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也要重视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在有效的管理模式下严格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促进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4.4 配网自动化技术优异性

老式配电网模式难以很好地反映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缺乏弹性,且响应速度慢的缺点尤为突出,不适合实时运行和组态运行和可重构运行等。同时,老式配电网自愈能力低、依赖性强、服务方式单一、信息共享程度低。虽然现在传统的网络模式已经改进和整顿,但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信息不畅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全面的和共享的能力,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智能升级会出问题。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比传统的分配方式要优越很多,它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在电子元件的集成配电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元素元素,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的安全性,许多不稳定因素的排除;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自愈能力,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网格系统的体系结构,合理的处理问题,不好操作,纠正用户的正常用电,安全用电可显著提高;对配电自动化、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监测系统,在电力配给这一次将调整和个人素质的双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配电自动化将提高信息流的效率,有效整合配送网络运营和管理的数据信息,不断提高信息获取能力,逐步加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的频率,使设备维修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和电源管理控制信息化水平上升。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研究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是切实有用的,既能在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中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又能通过相关概念,重要意义和基本构成的了解而总结出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注意事项,为未来进行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迎合配网供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解决与电力系统顺利运行相关的输电线路与配电网出现的问题与阻碍,需要从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入手进行研究,才能通过自动化方案的实施与应用来完成现代化配网模式的创建,实现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讨论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研究不仅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还为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陆凯.基于GIS的太原地区电网智能营配一体化实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 易浩勇,许盛,蔡世龙,刘柱.适用于电缆环网载波通信的自由路由调度方法[J].电力系统通信,2012,04:22-25.

[3] 李坤.配网自动化系统自动布局技术与图模交互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论文作者:候麟,郭宗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研究论文_候麟,郭宗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