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治理结构改革如火如荼,明确了公共事务管理以原来本色,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须分类定性,按本来属性进行不同方向改革。由于水利系统管理属于条块分开,大中型水库管理机构隶属于当地水利主管部门,各历史阶段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改革。
关键词:大中型;水库;标准化;管理
引言:大中型水库是水利基础设施,各个水库的工程特点和功能不完全相同,但总体功能基本一致,管理需求整体类似,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形成相对统一的方案。为了促使我国大中型水库更好的运行,文章将围绕大中型水库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大中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的范围
(一)水工安全管理
水库一般由筑坝蓄水而成,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是首要管理任务。为确保大坝安全,需要对大坝进行日常检查、观测、养护、维修等安全管理,管理工作需按照水利部颁布的SL551—201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2013《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二)库区安全管理
以保护资源为目标的库区管理是水库功能发挥的保障。库区管理包括协助政府对集雨面积内库区的水污染进行监控,以及对水库管理保护区域内的直接管理。
(三)水库调度管理
水库调度是水库功能实现的首要环节,是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水库的调蓄能力,按来水蓄水实况和水文预报,根据水库的主要功能,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制定水库的长期、中期、短期、应急调度计划和方案,通过闸门泄放及发电放水等手段,蓄泄水库水量,使其发挥防洪、供水、生态、发电、灌溉等社会经济效益。水库调度是水库效益的源头和关键点。
二、当前我国水库标准化创建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析
(一)缺少完善的标准化管理手册
根据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浙江省各大中型水库都编制了标准化管理手册,但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发现存在管理事项不全面、工作要求不明确、针对性不足,不符合规程要求、缺乏实用性等问题。部分水库根据标准化创建验收时专家的意见对手册进行修订,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细化,使之逐渐结合工程实际得到落实。但部分水库在通过标准化创建验收后,不及时对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手册仍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仍沿用老旧的管理模式。
(二)运行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有些水库虽然编制了符合规范的标准化管理手册,但实际工作却与管理手册脱节。如水工建筑物日常巡查的频次、闸门巡检的频率等低于相关规程频次要求;水工建筑物巡查部位的内容和要求不满足相关规程要求;闸门操作流程等仍沿用老旧的管理流程,操作记录与管理手册中的记录要求不一致等。有些水库还存在“两层皮”的问题,无管理手册却上报按管理手册操作。
(三)责任分工不明确
有些水库虽然根据标准化创建的要求编制了“人员—岗位—事项”对应表,编写岗位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分工仍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岗位责任不落实,分工不明确;有些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工,导致工作互相推诿,影响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水库标准化长效管理的对策
(一)内部提升机制
对于水库管理单位,为保证各项运行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应提升内在管理水平,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水库全体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水库标准化工作对水库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依标管理”“依规管理”。各个水库管理单位一方面应根据标准化管理创建的要求编制“水库标准化管理手册”,并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更新,把“手册”作为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基础。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手册”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使标准化管理的意识深入人心,并把“手册”作为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准绳。第二,不断完善、落实标准化管理手册。“手册”涵盖了水库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事项的流程、标准、台账记录等都有明确、详细的要求。在手册的初期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工作和相关规程,不断地完善、修订,使之更加切合实际、简洁易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手册”的要求落实各项工作。第三,加强水库形象面貌管理[1]。水库的形象面貌如卫生、保洁、标识标牌、工程设施外观方面,是水库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库的管理水平,应长期保持水库美观的形象面貌,并加强管理设施的保护和维护,为标准化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第四,加强运行管理平台日常运用和完善。运行管理平台是水库运行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载体,是水库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水库的工程检查、安全监测、维修养护、调度运行、应急管理、视频监控等各项工作都应在平台中进行“痕迹化”管理。各个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平台各个模块,完善电子台账记录,加强日常使用与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二)外部监管机制
对于水库管理部门,应加强外部监管,并强化督查和考核,以确保各个水库能按照标准化要求执行到位,提高水库的运行管理水平。首先,加强行业监督。对于大中型水库,建议开展标准化管理督查工作。根据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每年对各个大型水库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于中型水库,由于数量多,可进行相应的抽查。以便及时掌握各水库的标准化运行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加强水库管单位负责人的学习培训和考核工作,要求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明确水库管理的要点和工作职责,熟练掌握运行管理平台的使用,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另外,强化督查和考核。目前,浙江省已初步建立了省、市、县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监管平台,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分解各项运行管理指标,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将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对比,按季度和年度进行评比排名,纳入政府考核,实施优奖劣罚,促使各个水库不断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2]。
(三)标准化管理长效化保障机制
首先,经费保障。水库标准化管理涉及建设支出、维修养护、信息化提升等多方面的经费投入。水库主管部门应测算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必需的资金,将标准化管理经费列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提请财政部门落实到位,建立完善标准化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确保标准化管理工作持续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制度保障。根据浙江省水库标准化创建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现行的相关规程如《浙江省大中型水库运行管理规程》(试行)、《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验收办法》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和细化,并出台水库运行管理督查办法、管理考核办法等,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全省大中型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水利工作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
结论
简而言之,大中型水库的安全运行很重要,国家对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开展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水库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水库的安全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水库存在标准化管理落实不到位、不具备可持续性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水库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和实践,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不走形、不变样,切实提升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喻蔚然,傅琼华,马秀峰,等.水库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2]刘邦贵.建立小型水库长效管护机制的几点思考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219-219.
论文作者:徐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水库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手册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浙江省论文; 管理水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