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创新的理念与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理念论文,策略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如今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创新,现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我国中小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应通过创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学校管理创新是学校创新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新的课题,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仅就学校管理创新的认识理念和行动策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
学校管理需要创新,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呼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加速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必须拥有大批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人才。这就依靠教育培养。然而,包括中小学教育在内的我国教育,现时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1]。要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进行教育创新。应该看到,学校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管理条件下和管理过程中进行的,教育的目标要求也只有依托学校管理的职能,发挥学校管理的作用才能实现。许多事实说明,现时中小学的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影响了学校教育创新,甚至成为开展教育创新活动的“瓶颈”。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学校管理进行创新。
学校进行管理创新,也是对社会经济转型要求的回应。学校虽然与企业不同,但其办学资源的投入与运作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通过市场来配置和调节社会生产资源。这是多元主体的经济活动,体现出自主、开放等特点。在这种运行方式的影响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校办学资源的筹措与运作也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原则的规范下,学校工作迷信集权、强调权威、习惯于集中统一的管理。改革开放后,经济运行方式迅速转型,促进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学校落后的管理方式也有所改观,但与现时的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要使学校管理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就不能拘泥于一些具体的改革,而是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创新。
二
学校管理创新是人类创新的一种具体活动。什么是学校管理创新,要了解其确切的涵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管理创新。关于管理创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对此作了专门论述。他说,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就是要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例如引进新产品、应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新原料、构建新组织。他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进行这种新组合。而这种新组合就是创新,这种新组合的活动就是实现创新。[2]熊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提出的“创新理论”,主要用于说明资本主义过程,解释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他对管理本身的论述,对我们理解学校管理创新是有指导意义的。依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学校实际,学校管理创新应该被理解为: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也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产生新的管理效果,从而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对管理要素即办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变革;拓宽资源的来源,提升资源的品质,优化资源的组合。这种活动的理想状态就是形成新的管理结构与格式,建立起一种新的“管理函数”,即明确新的管理措施方法与新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以作为构建新的管理机制的指导。这种活动的价值追求就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和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学校管理创新的评价标准。
学校管理创新是对学校管理的深刻变革。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改革,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创新是人的创造活动,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方式有机协调运用的过程。它独特新颖,个性鲜明。它总是能根据学校实际,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思路方法来变革学校管理。这种变革,或表现为前所未有的措施,或体现为使原有的具有新姿新意。无论在何种状况下,都是对理想管理境界的追求。这种活动的困难较多、风险较大,因而具有突出的先进性、独特性和挑战性的特征。
学校管理创新并不是凭空进行的活动,而是对原有管理的扬弃和对卓越管理的不断追求。这一活动必然涉及到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应该看到,创新作为对原有管理的扬弃,是辩证的而非简单的否定,其抛弃的是不合理的部分,保留的是合理的内容;以创新为名而否定一切是不正确的。同时要明确创新与规范的关系,创新与规范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创新必须以原有规范为基础,而创新活动总是体现为对现有规范的批判。有效的创新的结果往往会表现为一种新的规范的诞生。另外,还要明确创新与现实的关系。现实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创新是现实的继续发展,是现实条件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的境界,重复现实不是创新,脱离现实易陷于盲动。这都是不可取的。
学校管理创新是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一所学校能够进行管理创新,表明学校富有朝气,充满自信,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学校管理创新意义重大,它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
三
学校管理创新的方面很多,如管理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还有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的创新。这些创新的实践活动,都是对未来的探索,不确定性的因素多,工作难度大。这些活动若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运用有效的策略。
为搞好学校管理创新,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学习”,构成创新思想基础 创新是理性的行为,为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学校领导者管理创新的意图目标、策划设计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只有把这些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才能使创新活动具有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开展“组织学习”是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组织学习”不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个人学习,而是一种合作式学习,是“透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在群体和非个人的层次上,发展、储存及积累知识,开展创新活动。创新需要集体的合作,合作是组织学习的基础,为创新提供支持和保证。”[3]实践证明,一些学校组织主题鲜明的“教师论坛”,生动活泼的“教师沙龙”,以及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专家论证等讨论会,由于活动参与自主、表达自由、环境宽松、地位平等,因而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增强集体活动,激发创造思维,在互动互补中提高思想认识。
准确定位,明确创新活动方向 学校一切的创新,都是为了办好学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办什么样的学校,自然是学校进行管理创新时必须明确的问题。教育属服务产业,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单位在性质作用上,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有所不同,但是在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点上,却都是相同的。由于社区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的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的不平衡,对教育期望值的不一样,以及学生的个性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就有所不同,这已是一直存在的事实。突出表现为家长要求孩子接受不同的优质教育,让小孩根据需要进入寄宿校、双语校、特长校等等不同的学校,于是“择校之风”盛行。长期以来,这种“择校”之风在遇到强有力的行政命令阻拦后,势头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愈演愈烈。这说明教育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另外,由于遗传、环境、教育背景不同,年龄段相同的学生表现出的个性也不一样。不同的受教育者要求适应自身发展的不同教育,应该是正常合理的事情。我们认为,教育市场对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给学校办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学校管理创新的宝贵资源。学校进行管理创新,就要研究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要调查研究,在细分教育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创造性地采取一些产业性的办学操作,以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
开发潜能,增强创新中坚力量 开发人力资源,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能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组织开展管理创新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办学的中坚力量,要重视教师,做好教师创新潜能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在学校管理中教师是被管理的客体,同时更是管理的主体。学校一切措施办法,实际上都是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条件。因此,管理的实质是服务,领导与教师之间应是一种彼此合作的合作关系,由此产生和谐的气氛是构建宽松环境的根本条件。这对于诱发创新需求,激发创新热情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重视培养教师,提高综合素质,这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目前不少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新措施、新方法,例如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校、与集体、与他人的亲和力。另外,还要十分重视教师激励,创造性地运用精神和物质激励因素,开启教师的智慧,发掘教师的创造潜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总之,以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做好教师工作,就能有效地增强学校管理的创新力量。在管理创新中,只重视校内力量是不够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开发校外的办学资源。学校所处的社区蕴藏着丰富的办学资源,特别是有各种专长的人才,可以说是个宝贵的“人才库”。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开发。可以通过聘请顾问等各种方式,吸引有关专家参与学校的创新工作。他们拥有的业务专长、前沿信息、社会经验、交往关系,都会给学校的创新工作做出贡献。学生家长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顾客”。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创新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也应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管理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科学实验,提升创新活动品质 学校以往的管理改革多被视为行政行为,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指令来推行改革。这种做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主要是依靠外力的推动,教师学生一般处于被动的,甚至是旁观者的地位。因而这种改革虽有成效,但往往难以持久,更难使事物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管理创新是全新的改革活动,具有多变性和风险性,我们必须持积极、慎重的态度,针对管理创新的假设与设计,遵循应有的程序,采取实验的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验证。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中小学纷纷开展了教育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实验、管理教育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践证明,开展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实验,是提升创新活动品质、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提高素质,优化创新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人是管理创新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实践者。他们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水平在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领导人素质,组织好领导班子是项关键性工作,具有战略意义。学校管理创新是高水平的管理实践,需要领导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创新活动的学校领导人,除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较好的作风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管理思想;要有经营意识,要依据服务产业的性质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条件来办学;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特别是能运用发散思维方式,辩证地分析认识和处理问题;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善于控制情绪、善于与人合作、勇于承担责任、不贪功诿过。由于创新活动的需要,领导班子的人员要精干,专业搭配要合理,彼此能够合作,在校内具有较高威信。学校管理创新本身是探索未知的过程,要善于通过创新实践不断增长领导人才干,提高领导人的思想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