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董善京,周柏仁

(1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2武警河南总队干休所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针对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针刺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穴位透刺次配合电针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穴位透刺;电针法;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22-01

周围性面是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引发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临床医学又称之为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常见临床症状为口眼歪斜,对于闭眼、抬眉,鼓嘴等简单动作无法完成,是临床上常见且病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听觉、味觉消失或减退等情况,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穴位透刺次配合电针法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且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本文主要针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为33.2±19.7岁,病程3~8天,平均病程为5.2±1.7天。患者均符合《面神经麻痹》中Bell麻痹的诊断标准[1]:①突发口眼向一侧歪斜,眼裂变大,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颊等;②并排除因颅脑外伤、腮腺病变、脑干等疾病引起的面瘫情况。将所有患者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针刺疗法,患者选择仰卧位,对患者面部进行局部消毒,在患者的头面穴和体穴进行针刺治疗。选择0.30mm×40mm的针灸针对患者的患侧头部主穴太阳透下关、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颊车透地仓、四日透上迎香、迎向透晴朗以及承浆透地仓进行平刺而不透刺,以三阴交、曲池、解溪、内庭、合谷、太冲以及足三里等体穴作为配合治疗的穴位。每天进行一次留针40分钟,每20分钟捻针1次的针刺治疗,1个疗程为两周,对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穴位透刺次配合电针疗法,患者选择仰卧位或者坐位,对患者面部进行局部消毒,在患者的头面穴位进行治疗。选择0.30mm×40mm的针灸针对患侧头部主穴进行快速透刺(头部穴位的选取与对照组相同),针与皮肤之间的角度为15度,选择患侧的迎香、鱼腰、攒竹、耳门、水沟、印堂、翳风、地仓、丝竹空、下关以及对侧合谷穴作为治疗的配合穴位。将电针仪接通电源,在承浆、四白、阳白以及颊车通过疏密波各接一个输出电极,根据患者面部肌肉的跳动调整电流强度;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对使用电流的频率和电量进行调整,发病时间越长,电量越大,频率越小。对患者每天进行一次电针持续20分钟,留针20分钟的治疗,1个疗程电针14次,对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1.3疗效标准[2]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肉运动功能恢复,左右对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外观基本正常,做极度鼓腮动作时会有轻微的口眼歪斜现象。好转:症状有所改善,但额纹不对称,谈笑时仍有明显口眼歪斜现象。无效: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周围性面瘫中医学认为属于“面瘫”的范畴,该病的发生不受年龄的限制、季节的限制,发病急速,多发于一侧面部,人们俗称为“歪歪嘴”、“口僻”、“吊线风”,又称口眼歪斜。西医认为该病是神经麻痹,主要是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而引发的神经血管痉挛。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传统的针刺疗法,其治疗次数多,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次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穴位透刺次配合电针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部瘫痪的临床中应用逐渐广泛,透刺易于扩散、传导针感,对穴位的刺激起到更好的作用。电针的正确使用,能够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血液的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对患者局部的代谢起到改善作用,能够更好地刺激面部神经的兴奋。因此,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使针灸的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加快。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能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法够有效地控制电流的大小,对患者面部神经的刺激效果加大,能够更好地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恢复性治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敏,汤合杰,尹靖宇等.电针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200-201.

[2]江进忠.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7):62-64.

论文作者:董善京,周柏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董善京,周柏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