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效果观察与探讨论文_董茂华,康宁丽

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效果观察与探讨论文_董茂华,康宁丽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人民医院 842200

【摘 要】目的:提高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利用,实现手术室器械管理效果最优化。方法:采用手术室器械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器械培训等方式进行手术室器械管理,满足手术室器械清洁与无菌的供应需求。结果:提高了手术室器械的质量以及医疗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手术室优质的器械供应需求,还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器械;管理方法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器械是手术室最基本的设备,手术器械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术者的技术发挥和手术时间,手术器械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进程及病人的安全,且手术视野暴露的时间长短及器械的灭菌效果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1]。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精密贵重器械的广泛应用,对手术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做好手术室的器械管理是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的前提。现介绍几点手术室器械管理技巧及体会,共同探讨。

1 资料概述与管理方法。

1.1资料概述。我医院共有8间手术室,应对骨科,普外科,脑科,产科及微创腔镜手术,平均每日的手术量可达30台次左右。护士主要由12名女护士与5名男护士构成。主要负责器械管理、监控与调整当日医院的手术运行情况,安排医院次日将进行的手术,管理手术间,并负责巡回护理等工作。

1.2 人员管理方法。

1.2.1 手术室器械管理的组建与岗前培训。该器械管理组在日常的工作中,可根据管理的重点差异,将负责打包成型或者是清洗术后器械的护士定为“打包护士”,而将负责对手术后器械进行清点的护士定为“清点护士”。对手术室的器械管理人员会通过现场教学或者多媒体方式,展开定期的培训,讲解手术室器械管理的一般流程、具体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1.2.2 器械管理实施分组管理。结合临床手术的具体需求,分为普通器械管理与内镜器械管理,将他们进行了弹性的排班,保障各管理小组之间以及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分工明确并相互协作。普通器械管理小组主要由“清点护士”与“打包护士”组成。清点护士组要负责指导护理员如何操作清洗机,还要与手术区的护士共同清点与核对手术器械的数目,并对各器械的性能进行核查,对于那些需要维修或者报废的手术器械要标记清楚。内镜管理小组主要负责调配当天或次日要进行的内镜的手术,对内镜器械的数量要了然于心。每天开展手术之前,要将镜头或者配件等物品及时发放到手术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对内镜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与打包。

1.3无菌器械管理

1.3.1普通器械管理:无菌器械按顺序摆放于器械架上,常规器械放外边,特殊器械放里边。 常规器械中,大包放上层,中包放中层,小包放第三层。 特殊器械中,由人体器官自上而下放置。即:脑科、五官科器械在上层;颈部及腹部器械在中层;盆腔及肛肠器械在第三层。 骨科器械单独放一器械架上。无菌器械的标识原则上清晰明了,简体字,与相应器械包对应。可采用浅蓝或深蓝色标签,标识清楚,帐物相符(标识上的件数与包内器械数相符)。

1.3.2内镜器械管理:术前1 d 内镜组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次日腔镜器械和仪器的使用做统筹安排。尽早通知护士及时做好灭菌工作,当手术较早时,手术器械护士应提前做好器械灭菌[2]。并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发放登记簿》上详细登记,从而保证器械的正常灭菌并可防止丢失。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应当将出库单联同包内器械卡放入整理箱中,由预清洗室护工经污染通道到手术间外回收。并与器械护士按照出库单清点核对,对腔镜器械的性能进行检查,如果器械性能受损,应当及时更换,并在出库单相应栏目备注损坏器械名称及原因并签字。将腔镜器械回收到预清洗室,按照器械根据材质和结构进行分类清洗[3],送供应室消毒。腔镜器械的储存,购置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盒内设有相对稳固安全的设施及器械卡片,标明器械的名称、数目,便于器械护士使用时核对。将器械的名称和序号标在盒外,用时可以一目了然。腔镜器械保存盒内器械的放置应当是固定的,不可随便放置。

1.4术中跟踪。跟踪洗手、巡回护士的器械操作,从特殊器械的安装、使用到清洗全程跟踪。 随时观察器械的质量,实行三心一注意原则。即:细心、责任心、耐心、注意维护。 指导先进、贵重器械的应用,避免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及术中的器械配合护理质量,提高术者的技术发挥水平和手术时间,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提醒小部件,如:螺丝、勾尖、垫的核查。

2.结果

缩短了手术的间隔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手术量的攀升,手术间隔的时间得到有效地减少。各器械管理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管理小组对于各器械包内的物品都能熟练记忆,并能快速地进行清点与打包工作,能够根据手术器械的实际需求进行统一调度,从而提高了器械管理的效率。 提高了手术室器械的质量以及医疗质量。

3.讨论

3.1手术器械的利用率与清洗质量。充分利用各专科器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降低了器械的闲置率,同时使器械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使该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对于手术器械中受到的非水溶性生物以及血液污染等,进行了及时地清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并控制了院内的感染,为该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

3.2护理质量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升。手术器械实施统一管理与分组管理,从而提供给一线护士充裕的时间去照顾病人,从而建立起了良好的医护关系,使手术的安全隐患得到降低。手术用品准备充分、手术器械质量优良,从而最大程度地使医护人员满意度得到提升。

3.3 强化流程管理各负其责。由各组组长统筹安排器械的管理,岗位人员各负其责,无菌室护士负责术前器械发放、灭菌、储存流程;预清洗室护士负责术后器械清点、回收、清洗流程。使层流手术室器械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向管理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使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从而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质量以及手术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31期.手术室器械护士管理体会.张翠娜,吕静,刘欢.

[2] 李媛媛,杨慧芬,李世阳,等.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流程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8):6-7.

[3] 伍燕芳,苏淑梅,吴可萍.腹腔镜的清洗、灭菌、保养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11-512.

论文作者:董茂华,康宁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效果观察与探讨论文_董茂华,康宁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