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裂缝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白烨1,,高本泰2

建筑结构裂缝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白烨1,,高本泰2

白烨1 高本泰2

陕西东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 721000 中铁置业集团西安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建筑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性,降低建筑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加强裂缝处理技术的水平和效果,确保建筑的安全性。文章就将对建筑结构裂缝处理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为提升建筑裂缝的处理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处理技术;?

裂缝是建筑结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其产生的因素多样,对结构的稳固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工程建设时,应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工作,积极的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有效的预防裂缝现象的产生,为工程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1裂缝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

1.1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水分过快的蒸发而造成的。这类裂缝的形状并不规则,且其长短、宽窄都没有明确的界限。造成收缩裂缝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并未在结构的表面进行合理的遮盖作业,一旦遇到高温或者大风的天气,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蒸发,裂缝因此生成。又或者是因为混凝土结构的水热化反应产生的热能过高,使结构出现急剧的收缩,而内外结构的拉应力出现变化,最终结构变形,裂缝生成。

随着混凝土结构水分蒸发和吸收速度的提升,其收缩裂缝产生的频率就越高,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因此降低。另外,在混凝土调配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自身的可泵性、流动性、以及坍落度等性能,在前期的调配过程中,其强度会相应的减弱,这也为收缩裂缝的形成提供了机会,进而影响结构的质量。

1.2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是由于混凝土骨料在沉降过程中,受到钢板、模板等一些材料的影响而产生的。大多都是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的半小时到3小时之间,会出现该类裂缝。这使得混凝土还处在塑性状态内,自身的坍落度以及沉陷度过高,导致混凝土表面沿着梁板以及钢筋走向的位置上出现相应的沉降裂缝。或者还有可能因为施工过程中,模板的绑扎效果较差,模板出现沉降、位移等情况,进而导致裂缝的生成。

1.3温度应力裂缝

顾名思义,温度应力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使拉应力出现变化,因此产生的裂缝。其主要是因为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其内部水热化反应产生较高的热量无法进行有效的扩散,使得结构内部的温度逐渐上升,而结构表面则存在较大的散热情况,结构内外的温差变化较大,从而导致混凝土内外部压应力以及拉应力的生成。一旦在混凝土的表面周边出现较大的温度变化,就会使表面拉应力增加,再加上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较短,抵抗能力较弱,在其超过结构自身的抗压能力时,混凝土表面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形,最终裂缝生成。该裂缝特点为产生的时间较早,且成不规则的形状分布,同时裂缝的深度也会随着应力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1.4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施工中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骨料、水以及一些添加剂。其在拌合过程中,一旦原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就很容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其具体表现在:首先砂石含泥量较高,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渗透性能逐渐的降低,之后混凝土结构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其次,拌合过程中,水以及添加剂或者添加剂氯化物中杂质含量过高,将会影响钢筋结构的抗腐蚀性,进而造成裂缝的形成。

2控制建筑裂缝的具体对策

下面以具体的工程建设为例,对裂缝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具体实例

某高层建筑施工,总面积约31000平方米,共26层,高79米,其中地基的建筑面积2千平方米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裂缝处理措施

确保原材料和配料的质量

首先水泥的选择,要尽可能使用具有较低水热化反应的材料,并对水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避免不合格产品的混入;其次在粗细骨料的选择时,粗骨料应使用硬度较高,表面比较粗糙的石料作为核心原料,从而有效的降低孔隙率,避免碱性反应的发生。此外,还要对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以免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环境的污染。而细骨料,则需使用一些空隙小、颗粒较粗,且泥沙含量较低的中型砂石作为核心原料;再次,添加剂的使用,例如减水剂,应以降低含水量,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配料收缩效果的材料为主;最后,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要按照工程的需求,对混凝土各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并严格的把控水灰比,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的配置及其调配比例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情况,在混凝土配置时,不仅要考虑拌制的因素,还应对运输情况、气候温度的变化以及现场施工状况等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混凝土配置的合理性。在混凝土适配过程中,首先需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高于设计的具体要求;其次对水灰比情况实行把控,减少水热化反应速率,而且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水灰比就要设置得越低。另外,水灰比的控制是在满足混凝土和易性的前提下,在拌合料中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和其他混合材料,减少水的用量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从而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3)沉降现象的预防

①对现场施工的地质环境进行合理的勘察和检测。运用先进的勘测技术以及施工方法,掌握地质的详细情况,之后结合工程建筑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提高地基的稳固性。②保证沉降缝设置的合理性。合理的沉降缝是预防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良好手段。将建筑结构底层设置成若干刚度较好的单元,并将沉降不同的区域拉开一定的距离,实现各个单元自由沉降的格局,减少建筑结构裂缝发生的机率。③加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刚性。按照施工内容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以此提升建筑的刚性,并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建筑的整体性,减少裂缝的生成。

4)收缩以及沉降裂缝防治

①在收缩裂缝的防治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在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对其结构进行合理的覆盖养护,减少水分的过快蒸发。同时混凝土在使用前,除了要保证其可泵性、和易性外,还要尽可能的减小出机塌落度,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②在沉降裂缝的防治时,需要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塌落度;之后保证混凝土均质性,在卸料前也要确保混凝土的高速运转,然后反转卸料。另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模板的位移以及振捣的频率等实行相应的观察,提高模板的稳定性以及振捣的密实程度,减少漏振、过振等出现的离析分层现象。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严禁不按要求随意进行水分添加的行为。

5)温度应力裂缝的防治

首先,在墙体内设置合理的伸缩缝。在比较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的结构中设置相应的伸缩缝,并可以根据结构的情况,增加伸缩缝的设置数量,以提升结构的性能。其次,利用分段施工的方式保证施工的质量。对于经常出现温度裂缝的区域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该方式可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而降低裂缝产生的频率。最后设置隔热层。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应设置相应的隔热层,以减少冷热不均等情况的产生,合理的控制温度的变化,减少裂缝的形成。

6)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可以在钢筋混凝土梁底部,加入适当的钢纤维来降低结构裂缝的产生。其主要功效为,完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效果,增强结构的性能和质量。

3结语

在建筑结构裂缝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设计的科学性、保证施工的合理性,同时注意加大细节处理的力度,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裂缝的生成,进而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最终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希强.对建筑结构裂缝处理技术的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

[2]朱慧鹏.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处理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

论文作者:白烨1,,高本泰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裂缝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白烨1,,高本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