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队伍建设论文,举措论文,思想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8-0084-0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着力营造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的导向和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加以重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与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对课程设置、教学学分、经费投入、业务培训、教师待遇、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进行了总体安排。经党中央同意,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确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地位,提出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2008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此后,中宣部、教育部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等文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等文件。为贯彻落实上述会议与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普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标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措施、效果等指标与教学业务工作一起量化、具体化,并层层分解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岗位,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部署、同时考核、有效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抓好教育,搞好培训,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关键。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能力的提高,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了大规模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工作。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力争在5年内培训数百名学术带头人和数千名骨干教师。”中央六部委联合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教育部举办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骨干力量。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教师通过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到重点高等学校进修深造,鼓励和支持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对未来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党的十六大以来,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对于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理论武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矛盾和问题,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有效的工作平台
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党和国家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定。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正式确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2008年4月,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2012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优势学科的明确目标。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将起到长期的基础性作用。通过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研究,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凝聚学科人才,建设学科梯队,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重要的学科保障,为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搭建了有效的工作平台。
四、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教师缺乏社会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象。为了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展社会认知的渠道,2009年6月,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决定从2009年起,将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投身社会实践,帮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2009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全国百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组成两个团队,分赴上海、苏州进行参观考察:2010年、2011年、2012年暑期,中宣部、教育部又分别组织全国200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赴苏州、广州、内蒙古以及四川汶川、上海等地参观考察。中宣部、教育部还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各地各高校连续多年统筹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贫困落后地区、工农业生产基地调查研究,到革命历史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增加教师的阅历,增长教师的见识。今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建立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的通知》,在全国建立首批12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考察研修搭建了高层次的平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制度化、长期化的重要一步。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受教育,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大力宣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先进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及时发现、树立了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特别是2007年4月、2008年2月,胡锦涛同志两次亲切看望正在住院治疗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同志,高度赞扬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理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大的关心、最大的鞭策。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提出要以方永刚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央到地方在各级教育系统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比确定相应比例,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进行统一表彰,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除方永刚外,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线还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如安徽师范大学的房玫、大连海事大学的贾风姿等。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受到高度重视,获得极高的荣誉,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学科优势、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起到了积极的凝聚作用。
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研究部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设置方案。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调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为了提高新编教材质量,中宣部、教育部联合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负责教材编写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教材审议工作;以课程为单位组成教材编写课题组,课题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为适应广大教师教学需要,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制作“精彩一门课”、多媒体课件等行之有效的辅助教材系列,形成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教材、电子音像类教材、教学示范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在教育教学中,各高校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效果明显,为建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
七、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为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中宣部、教育部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学中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等作为重要选题,列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中宣部、教育部还明确要求,各地各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项目,引导和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教育部还专门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重点资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包括“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等,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有关高校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建设,创造条件建设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独设立研究课题,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前沿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较快的提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八、形成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用的政策导向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改善和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及时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达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在阅读有关文件资料方面提供便利。各地及高等学校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国内外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特点,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要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教学科研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文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体系,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有力地调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切实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各地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责任制,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想头、有奔头、有盼头,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和关心。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情舒畅、奋发有为,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力、活力和凝聚力,建设一支可以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我们应当以党的十八大为新契机、新起点,从时代和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党中央有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到实处,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途径,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培养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