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刘丽丽

内蒙古海拉尔农垦总医院急诊科 0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选择急诊常规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7.78%(88/90)、94.44%(85/9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89%(89/90),对照组为87.78%(79/90),即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效果显著,且能够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标准化护理,抢救成功率

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急诊是最为重要的救治场所,可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被分成了院前和院内急救[1],从而更加提升了对急救护理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更好的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服务,从而增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本次研究观察我院危重症患者,探讨其在使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时产生的临床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危重症急诊患者180例,并按照随即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患者中,男性有48例,女性有42例;年龄在19-83岁,平均(43.75±3.58)岁;其中26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21例外伤,1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6例其他。观察组90例中,男性患者有4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18-84岁,平均(43.85±4.33)岁;其中2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2例呼吸系统疾病,19例外伤,17例心血管系统疾病,4例其他。两组患者如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急诊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应急准备:在急救车到达现场后,紧急为患者接诊,并进行院前急救处理,主要有吸氧、准备静脉通路、给予急救药物处理等,若患者为外伤则应及时对其进行止血、包扎以及固定;患者满足转运的条件后,及时将患者送入医院治疗,并在此过程中将患者的症状以及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检测,将具体请款报道给医院内医生,使得抢救室内的护士能够及早做好相关急救准备措施,通知专科医师提前到场为患者进行救治,并给与绿色通道使用推车迅速将患者送至治疗室。(2)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急诊中所有护理人员将护理流程进行标准化,并与医生进行相关配合。①急诊护理人员组长:将急救护理工作全面展开,并帮助医生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全面的检测,在短时间内完成组织、协调护理任务;调整静脉管理和监护护士,并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所有急诊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关准备。②静脉管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急救药物可迅速进入患者体内,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测,并依照此结果对患者的进液速度进行合理调整;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检验、凝血等,并采集患者血样标本,将急救车和急救药物准备好。③监护护理人员:应将急救仪器随时准备好,保持患者呼吸通道顺畅,为患者清除口咽位置的异物;给予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进行吸氧,依照患者情况考虑给与气管插管;若患者存在创伤应及时与医生配合给予止血和包扎处理,之后进行局部固定;对患者临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包括其意识、尿量以及瞳孔和血氧饱和度,进一步判断患者病情。④绿色通道护理人员:若为心梗患者,则应将术前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将患者直接送入介入室中接受治疗;若患者需要住院观察,则应与病区的护理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并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仪器。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①抢救时间,即从开始实施抢救起,直至患者抢救脱离危险期或者死亡;②抢救成功率;③护理满意度,依照医院自制护理量表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用x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使用较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中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时间异常珍贵,相关护理模式的制定也应建立在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上实施相关护理措施[2]。标准化急救护理,具有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特点,将急救护理任务进行合理分工[3],将每一位参与急救护理中的护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主动对患者进行护理,可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从而提升其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存率。在以往的急诊护理工作总,常常面临忙乱、低效等情况,护理人员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所在,从而导致差错百出[4]。标准化急救护理的核心是护理程序,并规范化整个急救护理的每个环节,来完成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5]。相关研究结果证实,通过对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且抢救时间大幅度缩短,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抢救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表明本次研究的价值。同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显著较高,进一步反映采用标注化急救护理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来说,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具有重大意义,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益锋, 杨艳莉, 康勉励.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 15(01):117-118.

[2]王琳.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9):262-263.

[3]崔迪.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6(36):87-87.

[4]张会文, 李海燕, 朱福君,等.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5):347-347.

[5]吴群华, 黄国萍, 封亚萍,等. 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脑疝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6):144-146.

[6]胡玉娟. 规范化的抢救流程及流程化护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2):00287-00287.

论文作者:刘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刘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