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断中核磁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刘海燕,王海燕

乳腺癌诊断中核磁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刘海燕,王海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影像科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某医院在2015.1-2016.1期间所收治的4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3.0核磁共振见检查,基于病理检查观察患者乳腺癌诊断负荷率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中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共计26例,乳腺癌发病率为55.32%,其中10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内,16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上。在核磁共振检查后可知,有24例患者患有乳腺癌,其中有10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内,有14例患者的乳腺肿物在2cm以上,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2.31%。结论:通过临床诊断可知,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诊断正确率较高,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核磁共振检查;临床诊断;应用

乳腺癌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某医院2015.1-2016.1期间所收治的4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31-58岁,其中已婚37例,未婚10例。患者以乳腺肿块、乳房局部疼痛以及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

1.2纳入标准

本次临床研究中的所有患者经基础检查后无法定性,疑似乳腺癌。所有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不存在精神障碍情况。所有患者不属于哺乳期和妊娠期。本次研究排除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

1.3方法

为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依据检查结构开展后续治疗。良性患者行病灶区段切除术进行治疗,针对恶性患者,在进行积极沟通后,结合患者病情,行保乳术护坡根治术。核磁共振检查应当避开患者月经期。

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俯卧位,以直径为15cm的表面环形线圈对患者实行多序列检查,对患者乳腺部位矢状面和横轴位进行扫描,最佳扫描层厚为5mm,明确病灶部位后,以精密注射造影剂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最佳扫描时间为5min。待扫描结束后,观察患者扫描影像,并加以准确测量和分析,与自身影像学医生进行讨论后,给出诊断结果。

1.4乳腺癌的核磁共振诊断标准

患者乳腺肿瘤的病灶边缘呈不规则状态,四周边界模糊并存在毛刺状,毛刺或呈细小状,或呈粗大状;部分患者肿瘤周边血管影存在异常,呈明显增多状态。在动态增强扫描后,可见团状、斑点状或条片状,患者病灶内部信号均匀性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观察指标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以病理学检查为基本标准,结合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便采取科学措施开展临床治疗。

2 结果

在临床研究后,基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知,本次临床研究的疑似乳腺癌患者中,有26例患有乳腺癌,患病率为55.32%。在核磁共振诊断后,可以判定24例患有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2.31%。就26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来看,其中有23例存在边缘不光滑症状,有17例存在内部信号欠均匀症状。

3 讨论

乳腺癌是当前临床医学上的常见妇科疾病,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乳腺癌患病率逐年上升,有超越宫颈癌的趋势,成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同胞的身心健康。早期乳腺癌并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往往受到妇女同志的忽视,而大多是通过体格检查或乳腺癌筛查后发现。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乳腺肿块,大多为单发、硬质、边缘不规则,表面前光滑。部分肿块为无痛肿块,仅有少数伴有隐痛或疼痛。二是乳头溢液,指非妊娠期从乳头留出血液、浆液或乳汁等,或停止步入半年以上仍有乳汁留出。三是皮肤改变,以Cooper韧带缩短并失去弹性,对相应部位皮肤产生牵拉而出现酒窝征为主要表现,这一情况发生后,患者乳腺皮肤会出现小凹陷,这与肿瘤侵犯存在一定联系。若癌细胞阻塞淋巴管,则会出现皮肤样改变,患者乳腺皮肤上会出现小点状凹陷。四是乳头、乳晕异常,包括乳头回缩、乳头皮肤瘙痒、糜烂、脱屑、结痂等,并伴有灼痛感。五是腋窝淋巴结肿。

当前医学上尚未明确乳腺癌的病因,有研究人员人为乳腺癌的发病与家族遗传、长期熬夜或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存在一定联系。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水平,及时做好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非常必要的。乳腺癌临床诊断中,以超声波检查等作为常用诊断方式,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针对部分肿物较小的乳腺癌,其诊断精准度相对较低,甚至存在漏诊的情况,不利于患者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影像学技术也不断完善,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诊断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既没有任何关于使用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危害的报道,也没有发现患者因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增高的现象。虽然核磁共振在筛查早期病变有着独到之处,但任何检查都是有限度的,比如有些病人不适合核磁共振,就不要过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即使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金属异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不能把监护仪器、抢救器材等带进核磁共振检查室。另外,怀孕不到3个月的孕妇,最好也不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在乳腺癌诊断中对核磁共振检查进行合理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辐射危害。采用MRI诊断,不会对人体产生电离辐射损伤,安全性较高;(2)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MRI对人体软组织的敏感性较强,特别是应用造影剂后,通过动态观察,鉴别乳腺癌的良、恶性,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在本文研究中,对4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病理学检查显示有26例乳腺癌患者,经MRI诊断出24例乳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31%,效果良好。此外,据有关文献报道,通过乳腺MRI检查,可以有效发现直径为3mm的多发病灶。在常规的检查方法中,很难检查乳腺病变,特别是肿物直径<2cm的病灶,而MRI检查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后期应用 MRI 诊断乳腺癌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检查前叮嘱患者取下一切含金属的物品,比如项链、皮带、眼镜、助听器、手表等;第二,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严禁做MRI检查。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核磁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洪志 乳腺癌诊断中核磁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 《母婴世界》,2016(4)

[2] 张凤 乳腺癌诊断中核磁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今日健康》,2015(7):402-402

[3] 朱晟,王志强 核磁共振在乳腺癌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医药》,2015(11):244-244

[4] 李远章,黄杰灵,潘智越,等.超声与核磁共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504-1505.

[5] 高光,裴利红.三种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4):2168-2169.

论文作者:刘海燕,王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乳腺癌诊断中核磁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刘海燕,王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