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应用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应用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张力元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摘 要: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硕果累累,不断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则面临重重考验。文章首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现状,并指出应将“以人为本”及“心理育人”理念融入到思政工作中。最后,文章就高职思政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出了四点融合。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思政工作;方法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硕果累累。但作为高校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的思政工作应紧随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创新,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教育水平,时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在招生数量和规模上发生变化,生源质量逐步下降,学历和就业质量偏低,高职学生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凸显,且与其自我认识、成就动机、人际关系、团体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相关。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在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以陕邮职院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案例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现状及面临问题;其次,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介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理念的创新及方法的融合。

一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现状分析

案例一:某女生宿舍,因舍友之间关系不和谐,分为两派,长期冷战,直到一派故意将他人衣物和被褥弄脏,冲突爆发!经调查,其中一名女生为肇事者,被其他同学形容为自大、霸道,甚至目中无人等形象。回顾该同学自入学以来的表现,显然在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偏差。

案例二:某男生,因上课迟到着急,随手用宿舍他人私锁锁门,舍友得知后与其发生口角冲突,其内心气愤不平,课上突发心脏病,被送到医院紧急救治!经调查,这位男生一直不太满意自己的宿舍关系,每次有摩擦时内心都会郁闷难平。

自接手学生工作以来,类似事件时有发生。作为一线辅导员,同时又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案例的发生与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成长经历及思维方式等有关。运用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工作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应仅仅单独出现在课堂里,更应与学生工作合理融合。

二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理念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不单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和文化素质建设,不断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能更好面向社会,成长成才[1]

(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

谈心谈话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最普遍的传统形式和基本方法。高职学生思想不稳定,违纪行为较多,谈话是最常态一种学生工作形式。与学生谈心也是一种沟通师生心灵,增强师生感情的有效方式[3]。然而,就当前高职工作形式来看,谈心谈话对于违纪较多的学生而言,常变成单纯的批评教育;对于一些心灵脆弱的学生而言,则常变成简单的关心关爱。事实上,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应适当运用个体心理咨询技巧,更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相关情况,尤其是学困生、贫困生、特殊家庭学生等,要对症下药,更深入更细致的谈话。

心理和思想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从本质上看,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应具有同构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人的工作,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使之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二者统一于大学生培养目标之下。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二者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2]。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思政教育在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常带有强制性质,要求学生不得不接受大众流行的观念。相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则更为柔和,在工作中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常常成为思政教育的突破口。

(二) “心理育人”的理念

(一)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微课内容要遵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照顾他们的注意力、思维、习惯和兴趣特点,切不可盲目灌输高深知识,让微课成为知识点的枯燥集合体。这也要求我们在制作微课时,尽量将内容做到生动,素材更加广泛,争取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在微课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上,要尽量做到自然。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时,可在导入环节后,加入《自相矛盾》成语故事,从而引出“矛”和“盾”两种事物,进行识字教学,也为接下来的课文内容埋下伏笔等到坦克的发明过程,结合“矛”和“盾”的特点逐步分析,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让课文免于科学课方式的教学。

三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职思政工作方法的融合

如案例二,在送该同学去医院检查时,发现该同学曾有过轻度抑郁问题,遇事不愿意与人分享,也不信任他人。此时,注意使用一些心理咨询技巧,倾听、积极关注、信任等,可更好解决问题。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获得充分信任,使其将一些平时不愿意说的话表达出来。其次,通过倾听及一些心理健康标准判断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确定下一步方案。同时,还应定期约谈,积极关注其在校的优异表现,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教他用合理的认知方式看待与同学们的交往,不要求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目前,该生已经顺利顶岗实习,且各项表现较为优异。

(一) 个体心理咨询与谈心谈话相融合

“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高职思政工作中,具体表现为“以大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现实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视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身发展与自觉发展的关系。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做好自身发展规划,有规划、有目标,才不会在发展中一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从思想上提升大学生自我主导的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节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仿真.仿真中,假设所有信道都是瑞利衰落信道,且只考虑小尺度衰落,即大尺度衰落矩阵D1、D2、DSE、DDE均为单位阵,DRE=1,各信道增益均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所有节点的信道噪声功率均为σ2=0.01W.

从高校思政工作当前形势及辅导员职业素养大赛可以看出,高校思政工作要求辅导员具备谈心谈话、设计开展主题班会等职业能力,期间各班级的班团干部培养、学风建设等各方面需要辅导员加强管理。现从心理健康工作方法中提出四点融合。

(二)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与主题班会相融合

近年来,随着各级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关注,四级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已逐步在各高校落实,其中班级心理委员建设成为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助力。作为心理健康观念的传播者、幸福的成长者、师生的沟通者及同学的帮助者,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十分重视班级心理委员的建设与培训工作,使其在心理健康活动月等重要节点,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创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班级中心理上处于痛苦中的同学,能帮助、劝说甚至是陪同他们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咨询和干预。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更关注班团干部的培养,班级心理委员建设较为尴尬,心理委员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班级中没有存在感。然而,高职班团干部培养重在班风、班纪管理、学团建设等,无法敏锐发现和区分心理问题与纪律问题[5]。因此,提升心理委员在班团干部中存在感,加强培养与建设,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三) 班级心理委员建设与班团干部培养相融合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活动情境下,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根据成员的相似性,通过一定的形式帮助成员建立良好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是需要每一个个体在团体中通过观察、学习、亲身体验、认识自我并提升自我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4]。有学者指出,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独特作用:一是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二是增强团体凝聚力,使团体成员相互之间得到直接的帮助;三是有助于增进人际间的沟通与了解,提高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丰富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辅导员在开展班会中,可将班级问题归纳总结,如宿舍矛盾、压力情绪、集体意识涣散等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开展,丰富班会形式、提升班会效果。

“你爸爸在江东检查中午有安排,叫你去吃饭,让我来接你。我已经告诉你妈你不回去吃饭了。不早了,你爸还等着你呢,快点去吧。”

酒过数巡,说到秦铁崖的神勇无敌,酒到七成的秦铁崖道:“秦某身经百战,至今未落败,奥秘何在?说出来诸位或许不信,奥秘就是,不怕受伤,不怕死!”

(四) 关注家庭教养方式与家校联合相融合

有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学习动机、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存在相关,是影响学生心理和思想的重要因素。从生源结构看,高职院校生长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学生较多,农村户口的家庭占绝大多数,家庭因素对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影响较大。要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难免采取家校联动的方式,加强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参与度。此时,若同时关注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可增强家校联合的作用。

四 结语

招生规模与生源质量的变化,加剧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危机。在这种大环境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创新应用,有望找到思政工作的突破口,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心理育人”的教育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工作方法的融合,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芳.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5):150-154.

[2] 李妍妍,王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13(1):24-26.

[3] 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8).

[4] 周荣,徐瑛,胡昌龙,等.试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3):102-104.

[5] 谢德光,宋雪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7):250-252.

本文引用格式: 张力元.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7):296-29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139

标签:;  ;  ;  ;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