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猜想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数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猜想,猜想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猜想进行教学,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本文将分析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猜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策略,希望可以在给小学数学教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猜想;小学数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4-0044-01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思维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数学猜想恰恰是锻炼学生思维拓展等重要方法之一,另外,由于小学生具有爱问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猜想教学,不但可以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效率。
一、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教学方式进行忽视,使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教学的乐趣,并且还会对数学教学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将猜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独特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猜想比较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跃课堂氛围。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并不是让学生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而是让小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等凭靠直觉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想。那么猜想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凭靠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猜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视与学生间的互动,及时是互动也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简单互动,使教师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距离感。那么将猜想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与教师进行知识的探讨以及猜想,并对猜想结果进行认证,这期间的过程都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猜想的原则
(一)给予学生足够空间
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应用猜想的方法进行授课,那么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让学生调动思维,进行猜想。上文我们也叙述了猜想是小学生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想,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猜想,就无法达到猜想的效果,因此,虽然每堂课上只有限定的45分钟,但是如果教师选择了猜想方法教学,那么就要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进行猜想,假设等,让学生感受到猜想教学方法的有趣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允许学生出现失误
在小学数学猜想的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出现失误,因为就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来说有限,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想法比较天真,经常会在猜想的过程中不切实际或者联系到动画片中的各种情景,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一定不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斥,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允许小学生猜想结果的错误情况出现,同时,在认真听完小学生的猜想后,对于学生的失误等进行纠正,并且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怕错误出现,勇于猜想,拓展思维。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小学每个班级中,数学教学都会逐渐出现学习分层的情况,所以,教师在使用猜想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层次之间的情况,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很多小学生都比较依赖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想让教师帮助解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遇到问题大胆猜想,不要胆怯,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猜想的策略
(一)在教学中引入猜想
每堂课都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都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小学生布置关于教学内容的任务,让学生在没有接触到教学内容前就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课前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猜想,大部分都会出现失误,这不要紧,在教学中,教师引入猜想,逐渐将教学内容引出,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猜想的错误,并且对于正确的教学内容恍然大悟,调动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课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猜想结果的过程进行同学之间的分享,释放每个小学生天真的自我。
(二)在实践中应用猜想的教学方式
数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都会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应用猜想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例如,几何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软尺,对长方形、正方形等进行周长的量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得数乘以2,而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猜想,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乘以4,长方形也是由四条直线组成。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进行猜想,最后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首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让学生在真实量取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猜想,充分调动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三)在巩固中应用猜想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往往是小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猜想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有利于促使他们拓展视野,创新思维,大胆假设,敢于猜想,进而获得学习方面的突破进展,逐步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及模式,不断激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进而迸发出智慧的思想火花。
四、结语
数学猜想作为一种直觉思维活动,虽然有时它不一定正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灵感或超前的思维,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猜想这种思维活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都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营造快乐氛围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J]. 刘昌敏. 成才之路 2015年06期
[2]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 姚丽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论文作者:杨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