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活动课程,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但在当前基础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一学期几个研究性课题是不够的。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含义
研究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研究的情境,建立研究的氛围,促进研究的开展,把握研究的深度,评价研究的成败。学生作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研究的目标,思考研究的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敞开研究的思路,交流研究的内容,总结研究的结果。
由此可知,研究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研究性课堂。
一、学科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学科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缺少对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往往忽视了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侧重于对内容的条分缕析上,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把握不住学生的心理,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一味的加压加量,单纯的进行学科知识传授;忽视了师生情感的交流,造成了师生间不应有的隔阂,学生失去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所学学科没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些弊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势在必行。而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的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科教学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二、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学生这种研究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今天的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的需要为任务。要求学生从全部的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实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的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从仅仅追求教学的"知识目标",转向重视包含知识在内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评价方法可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所在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是对研究小组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小组内学生个人的评价。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则要求教师或其他成人不要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关键是要转变目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引导学生从以接受为主转变为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从而开发和张扬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对初中数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实际上是以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并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并适度的加以灵活运用。使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这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课堂学习的风气是极为有利的。
论文作者:韩宝玉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学生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方式论文; 研究性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