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灌输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将教学引向宽广的开放式、探究式学习活动中。为语文教学披上“新”的外衣,开创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创新 培养能力
一、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
比如:在讲解《月光曲》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创新因素,贝多芬在弹完一首曲子之后,盲姑娘非常激动,说到:“弹的多纯熟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对于盲姑娘的猜测,贝多芬并没有回答,接着又弹了一曲。在“贝多芬没有回答”这句话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疑问?”指导学生展开设想和分析,学生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贝多芬不想被人知道,会有许多人拜访他;贝多芬谦虚;贝多芬默认了;贝多芬觉得碰到了知音,比较激动,所以说不出一句话;贝多芬急着想要弹出《月光曲》,所以没有进行回答;贝多芬感受到了《月光曲》的情境,没有听清楚盲姑娘的话;课文中省略了回答,后面的“让我再给您弹一曲”就是对于盲姑娘疑问的回答。学生的相关设想和分析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及可能性,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而且让他们加深了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篇古诗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张附有中国风的图片进行情境导入:一袭白衣的诗人,站在窗前,仰望苍穹中的一轮皓月。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解析语句,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同学们!李白号称‘诗仙’,平生狂放不羁,作诗饮酒是其两大爱好。如此洒脱的人也会有思乡之愁,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想象力,如果你来到李白的面前,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1:“在漫长的黑夜中,一位满怀忧愁的诗人站在窗前,冰冷的月光照在他的胸膛上,周围一片死静,只听到几声聒噪的鸟叫,诗人对月深思,一夜未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真实而悲凉,不错!其他学生还有补充的吗?“(学生热情被点燃)学生2:“穿越时空的界限,我来到诗人的身旁,诗人仰望皓月,手捋胡须。捋顺了胡须,心情却更加沉重,无尽的叹息之声打破了原有的沉寂。”教师:“很不错!其他学生还有别的想法吗?”(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3:“诗人躺在床上,被地上的那洁白如霜的月光吸引,起身穿衣,探寻月光的踪迹。一轮皓月吸引住诗人的视线,诗人用手跟月光接触,有一股刺骨的冰冷,遥望远方,忍不住眼泪成线。”教师:“画面感很强!大家想象的都不错!这就是乡愁,没有来由,无踪迹可循。无论你身在何方,都会被一根无形的细线所牵绊,顺着线的方向望去,那一定是自己的家乡……”教师利用一张中国风的图片进行新课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巧设疑问,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浪潮,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脱缰的野马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由驰骋。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学生虽然能够较为全面地理解这首诗的文字含义,但我们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与汪伦告别时的特殊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所以当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理解了整首诗的含义之后要求他们带感情地反复朗诵,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踏歌声,为什么李白要走的时候汪伦才迟迟赶到,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一下他们送别的场景?要求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很容易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灌输式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主动探究,把学生引向宽广空间的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1.问题要有探索性,问题本身的价值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活动的成败。如果只是就作者生平、主题思想、语言知识等简单提问,固然能起到复习与巩固知识的效果,但是无法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认知活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延伸性与扩展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问题要有开放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提出的问题就不能是封闭性问题,这样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模式与条框内,因此我们要立足教材,立足文本,向更宽广的空间延伸来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以解放学生的大脑,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立足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在更宽广的空间内展开更为自由与自主的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老师优化教学模式,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论文作者:梁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学生论文; 贝多芬论文; 教师论文; 诗人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皓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