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型零售业发展的见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见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20年,流通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零售商业网点1997年比1978年增长11倍多,以前名闻全国只有十大商店,现在100个大中城市中,大型零售店有800多家,卖方市场已变为买方市场。当前众多大型零售店面对市场、效益和继续发展的不少难题,有的认为不能再开设大型零售店,有的认为大型零售业已进入衰退期,更有认为大型零售业正走向消亡。何去何从,牵动着商业以至众多行业和高层决策者的关注和思索。面向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结合广州大型零售业的情况说点刍见。
大型零售店要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大型零售店是指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商店。广州的大型零售店是随着国有商业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数量变多,规模变大,经营业态多样。1997年增至有广百、友谊、王府井、新大新、东山广场等大型百货店,有广客隆等仓储式商场、有万客隆、好又多等批量贩卖店,有天河广场、荔湾广场等,还有开设分店、连锁经营。分别以经营高档、中高档、大众化或平价的商品为主,经营商品从追求百货齐全改变为以不同特色为主,分别突出以经营精品、名品、时装或以若干类商品为特色,并初步形成多个投资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大型零售店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展现市场面貌的窗口,随着工农业,尤其是轻工业伸向多个产业发展,它的经营遍及用、穿、吃等各大类消费品,是繁荣城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消费场所。大型零售店由于它有舒适的购物环境,集中展示各方面的名优精特新商品,质量保证,服务规范,重视信誉,吸引着各方客人,更方便中等收入以上人士集中消费,可以通过它的努力引导消费潮流,众多产品可以通过它打开和拓展市场,了解市场信息。大型零售店的状况对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有重要影响,对一个城市以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可以从大型零售店的情况窥测一二。在流通领域中,大型零售店与诸零售业和批发业相比较,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长时间,大型零售店是流通业的主力,对市场起着主导的作用。
大型零售业有大发展的前景。但也有认为它已进入零售业态周期的衰退期或走向消亡的说法。对此,我们不能苟同。其一,世界上小型百货业处于衰退不等于大型百货业也进入衰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型零售业仍在发展。如1997年,美国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23家主要百货商店,销售额比上年增长的占82.6%,利润比上年增长的占65.2%。欧洲经济区域的零售企业亦趋向大型化。境外资本热心进入我国发展大型零售业亦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日韩一些大型零售业倒闭主因是金融危机和泡沫经济破灭带来严重的影响。其二,我国不少大型零售店经济效益呈下滑走势,有其复杂的原因。有相当多是由于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而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有关部门也未有搞好调控和管理,加之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整中通货紧缩,物价连续负增长,职工下岗增多、社会福利制度深入改革等都影响人们的消费意向和购买力分流,零售市场稳中偏淡,多种零售业态的发展,又把市场份额分小,社会商品零售额总体以两位数上升而很多单体的销售额却下降,竞争激烈,生意难做,效益下降甚至倒闭的不仅是大型零售店。其三,广州一部分大型零售店效益下降或个别倒闭,有其共性与特性原因。这几年因城市建设,几个主要的商业区都拆迁大量民房,如市中心的中山五路两旁民居整片拆迁,很多著名专业店老字号被永远迁走,人民南路和长堤商业区也因附近居民拆迁、交通变化而显得门庭冷落,这就自然影响所在地大型零售店的客流、销售和效益。有的新建的大型零售店,由于所在的居民区还未真正形成,本身又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日子自然难以为继。因此,我们不能同意仅以大型零售店这两年不景气的状况,就套上业态周期的理论,笼统地断定大型零售店已步入衰退期。其四,大型零售店多了还是少了,应就不同城市、不同时期、不同范围进行判断。广州市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2.6亿元,比1978年18.17亿元增长43倍多。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9847元,正向比较富裕水平迈进,而1 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店只有9家, 从数量上或从规模上距离现代化的城市的要求还很远。与经济发达国家比,我国大型零售店仍潜藏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对自身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改革,就能促进大型零售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健康发展。
发展大型零售业的对策
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重视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并相应作出一系列有力部署。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大型零售店的地位,对大型零售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把握时机,朝着增创发展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个目标,大型零售业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1、规划好大型零售店的布局, 这是大型零售店立足和发展的基础。大型零售店由于开设资金多、经营成本高、回报时间长,风险比较大,受经济大环境、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位置、邻近商业群的组合等多种因素影响。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商业网点,合理布局,一座城市的商业网点应由大、中、小合理构成,商业群的布局应与大型零售店的布局协调,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的立面与商业街区的平面要有机结合起来。商贸旅游业是广州的支柱产业,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包括商贸中心和旅游中心。大型零售店的布局立足于这两个“中心”的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发挥优势。如以中山四、五路和北京路为中心的商业区,是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的中高档消费的商业中心,对旅游购物极具吸引力。在这个地区建设集购物、饮食、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特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把原来被拆迁的老字号、老名店请回来,更好地反映广州商业品牌与商业文化。又如以上下九路为中心的商业区,应着重建设南国风情的商业中心,把旅游参观和购买有南国特色商品结合起来。以天河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应突出广州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文体活动中心这个特色。又如江南大道是近年新形成的商业区,改变了“河南赚钱要到河北花”的状况。未来市区还要继续扩展新的大型居民区,如黄埔区的黄埔、海珠区的沙园等亦需开设大型零售店,丰富居民生活。大型零售店建设要一定的经营环境,规划时需要全面考虑。
2、把准确定位、突出经营特色, 作为大型零售店的生存发展要素。改革开放前,开设大型零售店既是为了繁荣市场,而更是为了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市场布局、经营方式、陈列方法基本是一个规格。品种齐全、货真价实和服务态度好就是最佳的号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市场变化了,业态多样化了,消费观念更新了,大型零售店仍是一样面孔的多,新鲜面孔的少,显然难有客似云来。因此,大型零售店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要把准确的市场定位,突出经营特色作为生存发展的要素继续抓好。根据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居民消费层次、商品供应、消费心理等的变化,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细化和深化目标市场,明晰经营特色,把经营结构、企业形象转到正确的方向。要对商品结构进行调整,建立本企业商品的品牌是一个值得发展的目标。目前多数大型零售店仍习惯从减少资金占用和经营风险出发,除一部分商品自行组织购销外,代销占相当大比重,广州的大型零售店也未有一家有自己的系列品牌。其实,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名牌货、进口货,不少是在国内,很多是在珠江三角洲生产的。我们可以通过工商、农商合作方式,建立自己的品牌系列,发挥品牌优势。这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灵活性,紧贴市场需求,更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还能为扩大企业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3、调整投资主体结构和组织结构,促进大型零售店的生机。 零售业是竞争性行业,单一的国有投资主体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改单一投资主体为多元化投资主体,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资产结构,实施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和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难题。通过调整投资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把原来的商业“舰队”真正组织起来与之千帆竞渡,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调整组织结构,目前很多零售店是单店独立经营,难以有较大发展。要充分利用本身的商誉、设施、渠道,人才等优势,以大带小进行扩展,向新居民点延伸;改造计划经济遗留下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机构,大力开拓连锁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规模效应。调整业态结构,大型零售店有大的优势,本身也可以有多种经营业态,主要瞄准目标顾客,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选择调整。
4、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驾驭大型零售店,提高效益。 提高大型零售店经营者素质的问题,已急需列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议事日程上。没有懂经营会管理的商家,是难以驾驭大型零售店的经营的。而当前我国在开设大型零售店的进程中,恰恰最欠缺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投资者也往往忽略或未能解决好这个核心问题。相当一批大型零售店经营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投资者本身不熟悉商业,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因此,为了适应大型零售店的发展,抓紧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商家乃是当务之急。目前主要从商业工作人员中发掘、培养,通过中短期培训提高等办法进行培养,制订一套企业管理人才的管理办法,以适应现代化商业的发展。
大型零售企业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和给予政策支持
不断完善管理法规,加强咨询引导职能。大型零售店在总体上要适度发展,不能超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和投向消费品方面的购买力等因素。为了做好调控工作,建议地方政府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个经过认真论证,定出作为城市建设整体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网点规划,特别是大型零售店布局的规划,规划应该通过立法进行监督;第二,要有一个符合经济发展总体要求,阶段式有步骤发展的可行计划;第三,引导和审批并重,要建立能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咨询、指引和规范行业行为的政策职能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协助投资者把资源投入到合乎商业网点布局、合乎与经济建设发展同步,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第四,多头审批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一个根源。明确负责审批企业开业,是各级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和责任;第五,要靠规划、靠计划、靠信息、靠法规来指引、规范,以利造成符合现代化都市的内外投资环境,解决好大型零售店多与少,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1、对大型零售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大型零售店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是近年国有商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历史条件和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影响,经济包袱和社会负担沉重,以及政府行为的干扰,使一些合理的经济利益难以实现,甚至造成巨额负债经营。建议根据宏观经济发展需要,对“龙头”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一是把发展大型零售店和推行集团化改造的计划、措施相结合,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通过强强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增进生机。二是建议在进行资产重组时,企业的历史包袱由国家负责的政策措施,帮助重点大型零售店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三是大型零售店往综合商社、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发展,均需要大力支持。对一些严重障碍大型零售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给予正确解决。四是为大型零售店营造好周边的环境。如交通往来、车辆停泊、网点布局经营档次都要合理安排,避免把高档商场置于低档商贩之林,影响大型零售店的形象。五是加快调整税负政策,让企业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2、强调行业管理,弱化行政管理。要解决政企不分, 必须摒弃商业企业由行政管理的旧观念,从有利于企业的拓展,有利于专业规划、协调和交流,企业应由其资产所有者管理,由法人管企业,而不是由行政隶属的“婆婆”管理。现在很多大型零售店的分店、连锁店等都跨地区开设,再强调按行政区划管理,势必阻滞流通业的发展。一些涉及多个企业而政府又不该管的企业行为,应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协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