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带”一节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地上第五章“自然带”一节,是对自然地理部分的系统概括,也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总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抽象性,是本章教学难点之一。能否讲好、讲透这一课,关系到学生获取的自然地理知识系统是否完整、科学和实用。因此,本节又是全章乃至全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以“纲要图表法”为线索,精心讲解、科学归纳,并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问题给予综合剖析和考查,重点巩固,注重理解,取得了理想效果。
上课伊始,先出示预先设计好的纲要图表板图(图1),向学生简要交待要学的内容。然后每学一个问题,都先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明确知识点,再分别进行剖析说明。
图1
授课时,着重阐述以下问题:
一、整体性与区域性的关系
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各要素密切相关的性质,即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每个地区都具备独特的景观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该区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每个地区都可算作一个整体;同时,某区各要素又无时无刻不在受到邻区乃至全球诸要素的制约、影响和渗透,因而,整个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大整体。无论“大整体”还是“小整体”,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都是不言而喻的。对大整体来说,地球只有一个;而小整体的数量则是无穷的。并且,也正是由于各个小整体之间丰富多彩的差异性,才形成了所谓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亦即区域性。所以我们说,整体性与区域性是相对的,整体性中包含着区域性,而区域性则是整体性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我们这个星球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在太阳系甚至宇宙空间,这可谓一个独特的“区域”,但它显然又是一个整体。同时,在地球表面,各大洲又各具特色,从而构成了地球本身的区域性;而这些特性又无一不是各区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对于某个大洲而言,其整体及其内部的区域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其每一区域性又无一不是其整体的独特体现。因此我们认为,整体乃是区域性的整体,区域又是整体性的区域。整体性和区域性既对立又统一,才构成了复杂又独特的地理环境。
二、区域与自然带的关系
在地表,各个地区由于一定的缘故而呈带状分布的状态,叫做自然带。例如,我们把常年高温多雨环境下的植被群落、动物群落及其相关土壤等统称为热带雨林。一般说来,它呈带状分布于赤道两旁,故名热带雨林带。显然,这一自然带既不可能完全连续地分布于地球表面,也不可能固定地局限于某一宽度。而无论在哪个自然区域分布有热带雨林,也无论其是否呈带状,都应视其为热带雨林自然带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自然带不过是对自然区域呈带状延伸现象的一种形象概括,是对地表自然区域的一种特定划分形式。应当指出,自然带绝不仅指区域的带状分布特征,更多地是指其某种地带的性质。
三、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关系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是区域的两重属性,也是区域性的具体表现。地带性是指自然沿某一方向延伸、按某一方向更替的现象;非地带性则是指自然带未按或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未按或未完全按某一方向更替的现象。例如,亚寒带针叶林带是中高纬度副极地低压附近亚寒带气候下的一种植被、土壤和动物等的集合体,其地带性特征(主要是纬度地带性)是十分显著的。然而,这一庞大的自然综合体在南半球相应地域却消声匿迹;并且,即使是在北半球,它也是既不连续又不规则地分布在地表。可以说,对任一自然带而言,都同时有其相应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又有其相应地区的非地带性特征;二者总是互相叠加和渗透,使地理环境充分显示出缤纷复杂的区域性质。
四、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都是影响和形成地域特征的因素,它们都具有双层含义。我们认为,地带性因素首先是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海拔位置等具有明显带状规律的因素;其次是在它们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带状特征的水热组合。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地理环境才具有了地带性质。相应地,非地带性因素则首先是指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沿岸洋流、地下水分布、母岩性质等等一切具有非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其次是在它们影响下形成的复杂多样的水热组合。在这些因素中,水热组合条件是形成区域地带性或非地带性特征的直接因素,位置、下垫面等条件则是形成区域特征的间接因素或原始因素(如图2)。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总是叠加于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因此,地理环境也就具有了非地带性质。可以说,在地球表面的任一区域都会受到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双重制约,从而使任一自然带都会显示出不同程度和不同特色的地带性特征和非地带性特征,这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图2 自然带的影响因素
在课后小结时,围绕纲要图表,重点对如下关键性问题进行巩固性考查:
一、特征类:
1.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征?
2.自然带在分布上具有什么现象?
3.以“理想大陆自然带”为例,自然带从某处到某处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什么规律或什么现象?
4.在某处分布有某自然带,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其在分布上的特征。
二、成因类:
1.地理环境为什么具有整体性和区域性?
2.某一个或某一系列自然带的某种特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任一自然带都同时具有哪两重性?
最后,再让学生一边看书思考,一边自己列出所学的知识纲要,并进行抽查评比,看谁归纳得简洁、准确、详尽、迅速。通过精心讲授,科学训练,不仅使学生们建立了完整实用的知识体系,获得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技能,同时也为今后复习和进入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自然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