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陈泽斌 官千翔

内容摘要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文明的联系相比以往更加紧密。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打破了曾经因为绝对时空距离以及自然环境限制所造成的隔阂。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伤痕让所有国家对于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有了全新认知。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到2018年3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宪法,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如何在新时代非传统安全问题频发的趋势下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新时代;安全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利益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1]。新的时代对各国、各文明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新的相处方式,这个过程中时代的背景造就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新时代世界局势变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传统安全问题的消解与世界新局势。科技的发展总是会革新人类的文明文化与生活生产方式。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全新的世界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改变着整个人类世界的思考方式。对于文明发展道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争执也发生了变化。

Ⅱ类海风锋7次个例的合成垂直速度场(图10),平行于海岸线,海风锋前的近岸为上升运动区,锋后的海上为下沉运动区域。沿海垂直上升区域的带状特征较Ⅰ类海风锋更为明显,海州湾和长江口仍然为两个上升运动中心,沿海上升运动区大部分达到了0.02 Pa·s-1以上。几个中心则更强。

(二)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交流。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区域性合作的盛行,跨国公司的出现,世界的经济进入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进入新世界之后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原料、生产环节、产品、销售等经济生产的各环节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是数个国家之间。经济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整个世界之间流动。原料不一定来自于一个国家,生产工厂不一定在一个国家,所组装的成品也不一定在某一个国家,而销售的渠道与市场则是整个世界。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2]。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3]

二 、新时代世界局势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气候变化对生存空间的威胁。由于科学与政治的依赖问题,导致科学的政治化。因此人们很难讨论温室效应对地球的气候影响。但是从结果可以反推过程,在近几十年来,全球的气候确实发生较大变化。极端的高温与低温在每年都刷新记录,这一切都可以证实全球气候进入了一个气候变化期,并在这种极端的变化之中稳步变暖。

这两种方式构成了世界普遍人口增长情况。但是众所周知,随着文明发展,社会职业的分流独立以及模块性工作的精细演变,社会人口应该呈现出一种线性的增长。它满足文明科技正常发展所必需的人口,又不至于因为生物过度繁衍问题造成生存环境资源极大压力以及对原本的社会体系制度形成冲击。它不能是发达国家这样的负增长也不能是第三世界国家那样的指数增长。线性增长稳步推进是最符合文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平衡的一种方式,科学的进步必然伴随文明的进步,这样进步需要兼顾到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发展观。

变热的气候对两极冰川的影响确实存在,它促使了两极冰川融化,这是不争事实。但最重要的是变热的气候打破了生态平衡。由于气候的变化,海洋热扩张效应以及热溶解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近些年越来越高。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造成的温室效应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但是人们必须警惕的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对于生物气候的叠加影响效应以及海洋热扩张效应是否会随着生态失衡作用机制进入恶性循环系列。总的这些效应会深刻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空间。

(三)全球性的三大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随着科技文明社会的发展演变推进。人类对环境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表象下,地球早已不堪重负。新的全球三大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时刻威胁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且这些危机与传统安全问题并不相同。这些全球性的新型安全问题不仅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民族、群体间。这些危机所造成的后果时刻关系全人类的生存,而且非单一国家组织可以解决。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由于生态系统的存在,所有进入生态循环的环境污染影响范围都将是整个生态系统,只要还在这颗星球上生存的个体都无法逃脱。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在未来,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你所呼吸的都是受过污染的空气,所喝的每一口水也都是经过污染的。而且有些污染所造成的破坏极其久远,例如切尔诺贝利事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当前人类究竟是继承自父辈的地球还是在借用子孙后代的地球。资源短缺所造就的战争与新资源开发更是需要多个国家携手并进,共同克制。当资源的短缺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核战争的阴云将不会计较你身处何方。而且资源的短缺对文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也会造成剧烈的影响。现如今优越的生活环境,发达璀璨的科技文明成果都是因为对资源的持续有效开发。但是这一切的背后是资源枯竭危机。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在限制文明的发展,并造成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并且这样的影响相当深远与广泛。生态破坏所造就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更是在宏观上减少整个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人口爆炸的今天,文明的进程还未曾拥有脱离这个摇篮的力量时,人们只有脚下的大地。而且生态失衡造成的破坏呈现出崩塌效应,表象是易扩大、难恢复、持续时间长、破坏程度深。面对着这些问题,应当有一个共识,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各个国家共同处于一个世界,没有任何群体可以逃避他的责任。在宏观上,人类的命运荣辱与共,并逐渐成为一个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4]

应该积极探索将镇街非税收入纳入非税收入征缴系统,镇街按照实现收入的真实情况,自行缴入非税收入征缴系统,由税务部门根据收入性质分类汇总后按规定时间要求划解至国库,由国库统一进行资金结算并拨款,镇街按照“乡财县管乡用”的有关规定使用非税收入款项,以提升镇街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四)跨国犯罪与恐怖危机。科技的发展克服了绝对时空距离把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但是科技的发展也为野心家带来了舞台。21世纪全球一体化进程让犯罪行为向着泛世界化发展,跨国犯罪成为常态。恐怖主义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也成为世界和平环境下的一根刺。

(二)文明发展与人口爆炸问题。文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其中除了资源的获得以及医疗环境的改善所造成的生物过度繁衍问题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社会架构问题。现在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生物过度繁衍的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层次渐次推进的人口分层次架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三世界国家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危机与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文明的发展,个人主权的兴起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在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生育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出负增长态势,这在文明的发展之中是不正常的,这预示着社会将无法按照文明发展规律稳步前行。与此相反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呈现出不正常的指数爆炸性增长。

①与负对照组相比,复合酶A和复合酶B均有降低料重比的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复合酶A组的效果要好于复合酶B组,复合酶A组比负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11%,料重比降低了2.83%。

1.经济的全球化,本质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决定市场,马太效应被完美诠释。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资本与技术让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凭借优势,发达国家操纵全球化进程,使财富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并陷入恶性循环,导致贫富差距持续性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63倍。到1994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可以说,除了对国家主权与人权的空洞讨论之外,现如今第三世界国家的生存环境与殖民时代并没有本质区别。当现实失去希望时,激进者与野心家总是拥有广阔舞台。因此在第三世界国家,恐怖主义拥有无与伦比的市场。

5 V电源可以通过低压降稳压器TLV70033得到3.3 V。TLV70033是出色的低静态电流稳压器。其内部拥有一个高精度放大器,提供全面的2%的精度。

2.犯罪问题在新时代的今天与恐怖主义一样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定繁荣。跨国旅行的便捷成为跨国犯罪的便捷,信息的全球流通为犯罪信息全球流通创造条件。加上科技发展,需求多样化,犯罪的方法和手段方式越发繁多。跨国化、全球化成为新时代犯罪行为的特征。多样化、快速化则是犯罪行为的表象。危害大、范围广则是犯罪行为发展的前景。面对犯罪行为全球化问题。传统执法条例与执法者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此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进一步加强联合必不可少。在2000年11月15日,联合国发表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条约》,该公约于2003年9月29日正式生效。在时代的发展中,人类的命运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被迫,都在逐渐的联系起来。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然

随着文明科技的进步发展。国家组织、区域地理、文明文化的之间交流合作将越来越紧密,也会越来越频繁。对此,有人做过统计,在2013~2015年的两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结合不同问题曾经62次谈到“命运共同体”[5]。而在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成为时代的共识。

社会信息化铸造的信息网络为人类之间的交流打下坚实地基。交流之中,文化多样化成为文明发展的养料而不再是阻碍。世界多极化保证了传统安全问题不再成为文明之间合作的绊脚石。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让人类命运在生产生活上休戚与共。文明科技的发展从硬件与社会演化上让人类以自愿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则从侧面上预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然。

气候变化、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生态失衡、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这些新时代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到的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地域、群体、文明间。例如此类的全球新型安全问题威胁范围是整个人类社会。而要解决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某一个国家、民族、组织、群体是不可能的。这些全球性、可扩散化、具有持久性与极大破坏的安全问题需要整个人类社会联合在一起才具有解决的可能。无论是否自愿,人类的命运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参考文献 】

[1]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4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G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9-29

[5]国纪平.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5-18(1)

[6]钱中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EB/OL].新华网,2018-3-11.http://www.xinhuanet.com/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东培正学院思政部“学习十九大,立德树人”课题项目(编号:18pzszb1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泽斌,广东培正学院。官千翔(1988~),新疆石河子人;广东培正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