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审计的第十四次变革_网络经济论文

网络审计的第十四次变革_网络经济论文

网络审计的十四大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环境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交易模式和经营观念,客户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流程可在网上完成,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中间环节。特别是一些虚拟企业只要在Internet的一个站点上租用一定的空间,经过数字认证机构的认证,即可在网上接受订单、寻找货源并进行买卖。经营管理走向网络化与自动化,使企业的经营观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交易授权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电子商务还被广泛应用于第三方服务即提供商的服务,也产生了新的审计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审计环境。

二、审计目标的变化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特定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而传统的会计报表局限于事后反映,使得其对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大为降低。而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物质资产,企业的成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知识资产。因此,信息使用者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收益情况及其增值能力,并要求审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见,在网络经济时代,审计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要进行可靠性验证,还要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仅审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审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不仅要揭露会计资料的错弊,而且要指出其根源与后果并找出对策等。

三、审计对象的变化

网络经济时代,各种业务隐性化和数字化,使舞弊行为更容易发生,此外,现代审计赖以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随着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重组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思想的出现,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新的行为及虚拟企业的诞生,加剧了传统管理流程的变化,使审计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难度大大增加。计算机审计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而且要考虑各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未来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效计划及其优化和执行,将是一个基于共同知识体系的全球化的应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单一企业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群体的应用效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就预示审计还将面临一种多公司交叉的更为广阔的网络系统。

四、审计内容的变化

在网络经济时代,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企业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通过网络传递会面临诸如网络故障、信息传送差错、网络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攻击等不确定性因素,会产生新的风险,所以必须对电子商务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以验证其对交易事项的处理是否真实、合法、安全、可靠,这是传统审计所没有的。同时,网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责任两个方面,网络经济的无形性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主要源泉。由此,企业的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将成为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社会责任审计、无形资产审计、经营审计、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等方面扩展。

五、审计方式的变化

网络审计对审计方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审计信息的收集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资产都由计算机实时动态管理,企业所有的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都存放于互联网上,审计人员可采用网络交谈和收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查询和函证,也可进行检查、观察、计算和分析性复核。这样与传统审计相比,网络审计将提高审计证据的及时性和客观性,降低收集审计证据的成本。二是改变了审计信息加工、传输和存储模式。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纸质载体的消失和网络信息系统自身强大的核对、检查和内部控制功能,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被大大简化,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还需由人来监督盘点实物库存、实地观察实物变动及其记录。而且由于网络高度的信息共享性、实时性和动态性,上市公司的报表信息的充分披露、与审计有关法规的发布、审计信息存储和检查等审计信息的输出都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进行,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

六、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变化

电子变化务的出现使无纸贸易成为现实,对这种业务进行审计,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众多“网上实体”、“网上银行”、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迅速涌现,这些“网上实体”主要的资产是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对它们的审计必须深入到网络中去,而运用传统审计技术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旧的审计方式将逐渐消失,审计主体对客体通过网络进行审计,可以大力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事后审计将逐步被实时审计所替代,以对无纸化经济业务进行更有效的审计;面对无纸化经济业务,审计重点将由传统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的审核。

七、审计风险的变化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被审计信息由纸张为信息载体转变为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为信息载体,记录于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不可见的,必须借助计算机的翻译才能以可见的文字形式(打印)或显示出来。对磁性介质上的信息进行修改可不留下任何痕迹,但利用磁性介质难以实现诸如签字、盖章等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这些都使得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加大。网络环境下,审计业务的主要审计证据来自于系统网络,属间接证据,其可靠性依赖于网络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审计人员仅仅通过常规的审计测试程序难以确定企业有多少重大错报或漏报以及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导致审计风险难以控制。

八、审计效率的变化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基础通过人与电子工具的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增加了商务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时,可以通过网络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查阅、处理,实现了“无纸化”审计,必要时,还可以用磁性介质将有关信息进行存储,大大降低了审计费用。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收发电子邮件对远距离客户进行审计函证、审计抽样甚至审计测试,大大节约了审计费用,同时也节约了审计时间。

九、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中,一般因经济业务发生而产生纸质原始凭证,然后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期末再根据各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审计线索十分清晰,审计证据主要由书面证据组成。当企业的交易及核算都实现网络化时,企业与外部的交易和企业内部业务处理的凭据都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保存,并在网上传递,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都由计算机按指定程序执行,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凭证、文件的生成方式、传递路线和传递方向都发生了变化,审计线索似乎是不可见了,要跟踪某项业务的流程显得困难。

十、审计报告的变化

传统审计一般是在会计报表完成后进行,审计人员完成外勤工作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编制出审计报告。从会计报表报送到审计报告完稿,往往间隔几个月,其时效性不强,且往往发生期后事项,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披露。面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随时可通过授权获取,滞后几个月的审计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用处已不大,为发挥审计报告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审计报告的编制速度。现行审计报告有四种类型,它们关注的重点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整体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预测信息和明细事项披露得很少,而这些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成为审计的重点之一。因此,必须对传统审计报告的期间、内容和结构做出深刻的变革,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

十一、审计立法的变化

网络经济条件下,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必须以法律为依据。目前的审计法规基本上是适应传统书面记录的。电子商务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和审计方法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以往在审计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用于新的情况了,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十二、审计观念的变化

网络经济时代,审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的审计观念必须更新。审计观念的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经济的虚拟性与无形性要求人们树立对“网上实体”进行审计的观念。二是网络经济的全球化要求人们树立审计的国际化观念。三是网络经济的复合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要求审计的视野要进一步拓宽,依据审计环境和审计课题的变化与发展,更换审计目标、重点和内容,将审计的重点由传统审计下重视存货等有形资产的审计向网络审计下重视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审计转变,管理审计、环境审计等审计形式应切实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四是网络经济的创新性等特征要求审计具有超前意识,即通过营造审计创新环境,开发审计创新源泉、丰富审计创新内涵,健全审计创新体系,制定出审计创新的战略。五是网络经济的高风险性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积极研究防范审计风险的应变之策,努力化解审计风险。

十三、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变化

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完备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审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

十四、审计教育的变化

加快审计队伍的技能转型、素质提升,是审计教育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但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认识障碍、计算机技术“高门槛”障碍、信息化复合人才缺乏等障碍加大了审计教育的难度。而且,计算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我们重视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以适应网络审计发展的要求。

标签:;  ;  ;  ;  ;  ;  ;  ;  

网络审计的第十四次变革_网络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