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也在飞速发展,如何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成为了现代人们新的挑战。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土木工程建筑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也变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确保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文章从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几个常见因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三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建筑物的体积、厚度以及承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材料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城市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加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一、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水泥、砂、石、水为主要材料,再辅以其他类型的材料而制成的结构。它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结构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人工材料,由于结构本身组成成分及承载受力特点,在周围环境中水及侵蚀性介质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将出现裂缝、破碎、酥裂、磨损、溶蚀等现象。
2、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行业运用较广泛的建筑材料,其自身很有特点。优点:制作生产混凝土结构的工序较简单,对技术要求相对低,易操作。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丰富,但基本为基础材料,渐趋商品化且价格较低廉,性价比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火性强。与砖瓦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适应自然灾害能力强,抗震和抵制风暴性能好。使用方便,整体浇灌的混凝土整体性好,具有良好的可模性。性能易调节,取材方便,有利于满足各类工程的使用。混凝土环保,可以利用矿渣、煤泥、煤灰等工业废料。
二、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几个常见因素
1、混凝土材料质量较差、配合比不合适
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好坏以及材料的配比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结构质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往往因为部分混凝土生产人员以及工程项目负责人缺乏安全质量责任意识和自身的素质较差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因此,要实现现代社会的建筑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就必须实现对混凝土结构本身的质量的控制。
2、在搭设模板时不按规范,粗心大意
一个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整体造型往往取决于模板的搭设质量。现如今很多的项目管理者与作业人员为了缩短工期而视国家规范及职业操守于不顾,例如不按规范对高模板制定专项支模方案,作业人员作业时马虎大意等等,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质量出现隐患。这些隐患都容易造成工程的返工乃至事故的发生。
3、混凝土浇筑温差过大
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过高所引起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温度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有一个极限拉应力,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该极限拉应力,从而产生裂缝。因此,需要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配制与搅拌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时,需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工作。在配制混凝土时,可选用碱含量在0.6% 以下的水泥,并使用矿粉掺和料、低碱活性集料和低碱外加剂等多种配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混凝土的试配,然后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和强度等报告进行混凝土中的砂石、外加剂和水的含量的计算。而在试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情况的检查。在试配后,需要检查混凝土质量是否达标。在应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时,大部分商品混凝土将由基地供应,而工程部分的混凝土需要通过现场搅拌获取。在搅拌时,需要确保选用的水泥、砂石和外加剂与基地供应的混凝土材料有着相同的标号,从而使现场的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搅拌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安装的搅拌机的保护配备情况的检查,以确保搅拌工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体来讲,就是需要完成对底架上搅拌机的稳固性、搅拌车空车试转情况和电动机保护情况的检查。此外,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搅拌筒能够维持湿润,并且避免设备出现受潮故障。而在搅拌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配合比规定要求进行砂石等材料的添加。搅拌后,还要进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和强度等内容的检查。一旦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就需要进行二次搅想要较好拌,并直至混凝土均质性符合标准。
2、温控与养护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还要做好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工作。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在水化时会释放一定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比较容易在混凝土内部聚集,从而导致混凝土形成一定的温度应力。所以在配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减水剂、提升搅拌技术等方法释放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而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温度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如果必须要在高温天气下施工,也需要尽量避开温度变化剧烈的时期,并且采取洒水等降温措施,以便使混凝土自身温度降到最低。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后,还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养护目的就是提升混凝土抗拉强度和降低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具体来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从而避免混凝土因内部应力过大而出现开裂情况。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可以进行混凝土表面的覆盖,并且使用蓄水池使混凝土温度保持恒定。此外,也可以利用暖棚限制混凝土的最低温。而在混凝土内外温差降到20℃以内,并且混凝土强度已经达标后,才能进行混凝土保温层的拆除。
3、 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混凝土开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有些因素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具体的控制方法包括:(1)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合适的添加剂,但是添加时需要严格遵守混凝土外用添加剂相关技术标准,添加剂的选择和用量都要合理,才能通过调整自缩性减少混凝土开裂。(2)配置混凝土材料时,合理添加具有较好抗拉性能的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等,能够从本质上来增加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相应抗裂性能。(3)合理配置混凝土材料也能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土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作为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强度不够、混凝土结构裂缝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强化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也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从而推动土木工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积英,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2014(27).
[2] 鲁志伟,韦小丹,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四川水泥,2015(1):345.
[3] 张伟.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
[4] 谢朝阳.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5]程艳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居业. 2016(02) .
[6]朱蓉芬.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6(05) .
论文作者:张云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