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而“信其道”论文_曹丽娟

“亲其师”而“信其道”论文_曹丽娟

曹丽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永流中学 255200

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历史过去性和一维性的特点,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使许多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首先,信息材料的运用,不断扩大教学空间。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及纪录片也不断出现,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随时从网络上充实自己的个人素材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单纯使用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实现备课的创新。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我开辟了一间以反映中国近代史为主的国情教育室。教室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顺序,通过教具、实物、图片的展示,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反映了近代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所犯下的残暴罪行,反映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抗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战斗历程和丰功伟绩,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展览内容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通过大量的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于创造、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条是通过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民族昌盛、国家富强。

其次、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丰富了教学手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使“静”的变成“动”的,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植根在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使得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源源动力,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对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材料的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目标。而在针对某一问题选择材料时,一定要紧扣中心问题,从教学的目标出发,选择贴合主题的材料,切不可只是贪图课堂气氛的活跃,只为吸引学生眼球而忽略教学根本所在。最好是能够恰当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片,看后再来讨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观看影片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做法既拓展了学生思路和视野,有力地补充了学生课外知识,又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解决了难点。

二是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历史影视材料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实的历史纪实、纪录片、专题片、文献片;还有一类是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这类影片是历史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艺术化的电影,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史料,甄别判断影视剧情与真实历史的贴合度,从另外一个角度利用影视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

三是材料的选择必须服从教学设计流程的整体要求。并不是在一节课中使用影视资料越多,课堂越热闹,教学效果就越好。形式服务于内容,恰当的影视资料的应用是点睛之笔,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恰到好处的时长、适时适度的节选才能够真正起到突出中心、服务于目标的作用。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班主任,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够保证学生有所进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

总之,教师要用关爱树其信心。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真心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用爱心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犯错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对待孩子的错误多一份宽容,就给了孩子更多的希望。教师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应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的原则,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反思和改正的时间。要以真心换真心,用真爱换真爱,让“爱”成为教师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让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关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会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也要用评价增其斗志。斗志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也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潜能,一旦引爆,就表现为强劲的力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论文作者:曹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亲其师”而“信其道”论文_曹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