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钙素原指导急诊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研究论文_陈璋

湖南旺旺医院急诊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以降钙素原(PCT)指导急诊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发热患者80例,利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指导治疗,而观察组以PCT指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及PCT随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水平等。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累积DDD数、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值随抗菌药物使用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针对急诊科发热患者实施PCT检测和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其病情变化和合理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科;发热患者;降钙素原;抗菌药物;临床研究

在临床上,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而在急诊入院的患者中,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呈现为增长的趋势【1】。而临床常见的引发发热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即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准确鉴别发热原因对于患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使用时间和种类均存在直接影响【2】。对于患者而言,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不仅会引发严重细菌耐药性,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从而对其造成较大负担【3】。因此本文以降钙素原指导急诊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做了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发热患者80例,利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同意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1-64岁,平均年龄为(35.6±2.7)岁。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36.8±3.4)岁。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综合治疗,包括营养支持、保护肝肾功能、补液等,并采集体液如伤口分泌物、尿液、痰液等,然后进行细菌培养。指导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包括胸腹部影像学检查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指导治疗,即根据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医生临床经验等,采用抗菌药物对患者加以治疗,期间不参考患者PCT值,以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一代、二代药物为主。而观察组以PCT指导治疗。即针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PCT检测值,根据《2012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指南》【4】中的处置建议:当患者PCT<0.1ng/mL时,则表明其无细菌感染性,因此对抗生素强烈建议不使用;当患者PCT在0.1-0.25ng/mL之间时,则表明其可能存在轻微细菌感染,因此对抗生素不建议使用;当PCT在0.25-0.5ng/mL之间时,则表明患者存在细菌感染,且可能需要治疗,因而对抗生素建议使用;当患者PCT>0.5ng/mL时,则表明患者存在细菌感染,且需要治疗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抗生素强烈建议使用。本文抗生素使用指征以PCT>0.5ng/mL为主,而停用抗生素指征为PCT下降90%的基础值或PCT<0.5ng/mL持续3d。

1.3观察指标

以14d为观察时间窗,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即记录治愈例数以及住院时间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累及DDD数、治疗时间、使用率等)及PCT随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水平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累积DDD数、使用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X2)

图1 PCT浓度随抗菌疗程的变化趋势

3.讨论

在临床上,发热是一种常见且疑难的主诉疾病,其病因涉及面广,且复杂多样,临床检查项目繁多,且医疗费用昂贵。在临床急诊科中,近几年因发热原因不明纠正的患者逐渐增多,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难题即为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5】。以往临床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经验进行用药,其不仅增加了医疗风险,同时还导致了耐药菌株逐渐增多。而通过采用PCT值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则能发挥出显著疗效【6】。近些年在感染领域,降钙素原(PCT)的作用日渐凸显,其在治疗脓毒血症、肺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挥着重要价值。本文的研究中,两组临床治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累积DDD数、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值随抗菌药物使用呈逐渐降低趋势。因此可以看出,针对急诊科发热患者实施PCT治疗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发热患者实施PCT检测和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其病情变化和合理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爱华,刘盼,郅红蕾,何莹莹,张小杰.急诊发热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指标指导抗菌药物选择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4):774-776+780.

[2]谢广超,李琼,蔡静月,蔡杰,梁宇航.应用降钙素原动态检测指标指导脑出血发热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06):403-406.

[3]盛美玲,王洪岗,楼亚波,郭安,施金俏.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691-2693.

[4]付晶,施阳,王雷,王一凡.以降钙素原指导急诊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03):44-46.

[5]苏美霞,张亮,李琼,高利霞,黄妙儿,黄云平,郭卫.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用于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前发热[J].医药导报,2015,34(01):53-55.

[6]雷振东,邱泽亮,雷李美,黄丽央,陈铃,应项尖,陈雪峰.降钙素原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选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245-4247.

论文作者:陈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以降钙素原指导急诊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研究论文_陈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