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小学生写话时常常无从入笔,所写的内容空洞、缺少想象的现状,结合小学生以表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笔者拟采用绘画日记作为低年级学生写话的依托。通过以儿歌为载体,结合绘画来训练学生写话。
关键词:低年级;绘画日记;写话能力;儿歌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写话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无话可写或无从入笔,学生写话兴趣不浓;其二:所写的内容空洞、缺少想象。针对学生写话时表现出的这些问题,如果在写话指导策略上一味地追求纸上谈兵,大谈技巧,尤如根上浇水;在平时没有具体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练习写话,似叶上施肥。于是,怎样引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性和联想力,激起学生写的愿望,体验写话带来的成功喜悦就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七、八岁的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画报之类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对涂涂画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中还发现,在同一话题的情况下,学生进行看图写话与脱离图画写话相比,学生在看图写话时表现出思维更活跃,笔头更顺。这正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儿童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由此,我们就把学生喜欢涂涂画画的兴趣迁移到他们的写话中去,形成一种图文并茂的写话训练形式——绘画日记。为了让绘画日记成为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引航者,有效促进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写话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要实现任何一种功能,都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技能,依托一定的思维活动形式,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小学生语言交际的各种功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应遵循训练的顺序性,一、二年级是发展语言的想象和自我表达功能。籍此,我们选择文字浅近、童趣盎然的儿歌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语言想象;学生从儿歌中接受语言信息,绘画出学生对语言的真实体验;并对自己所画的画面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着重发展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的表象和确定表象间关系的能力,使学生能说、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基于上述思考,通过实践,笔者依托绘画日记最初训练。
一、诵读儿歌,理解、积淀语言
写话是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它是书面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写话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从“读”到“写”的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书面语言接触少,词汇积累相对贫乏,刚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写话,会让学生步入“黔驴技穷”的窘境。为此,在汉语拼音教学完之后,让学生吟诵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经验的儿歌,既理解四季、体会自然规律,又使学生的书面语言条理化。学生从每天的诵读过程中积累、概括和理解了儿歌中的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生在读儿歌“《小豆芽》:小豆芽芽,钻泥巴巴。钻了一会儿,动了一下。钻哪钻哪使劲钻,钻出个小小脑袋瓜。”之后,学生会说:“原来豆芽芽从泥巴里长出来的;小豆芽是自己钻出来的;豆芽芽的小小脑袋瓜在哪儿;豆芽芽怎么不用手和脚爬出来。”学生在一遍遍的吟读过程中,理解了儿歌的语言,并对儿歌中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劲地追问自己的疑惑。当孩子们会吟诵时,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母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更为孩子的写话打开思维空间,开启了想象之门,激发了孩子表达的欲望。
二、感悟儿歌,想象、创新绘画
低年级是学生想象活动“敏感期”,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如:孩子在诵读儿歌过程中会提出很多疑问。基于孩子的一连串小问号,我们捕捉住孩子提出的疑问,让孩子发挥想象,并把你想的画出来。喜欢画画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喜欢用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孩子们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小豆芽芽,其中学生A画了十几棵高低不等的小豆芽,有三四棵一蔟的,也有四五棵画的笔直的,还在每棵最上面的叶子上画着眼睛、鼻子和嘴巴。学生B画了很多豆芽芽,有的在微笑,有的在流泪,还有的张大嘴巴。还有一个学生C画的小豆芽全在泥土里等等孩子们画的不拘一格。这是学生在感悟儿歌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想象,这些画面展示出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法,流露出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三、联想画面,谱写童心、童真
学生通过绘画,把自己想象的事物生动地呈现在眼前,激起了学生与画面产生共鸣和互动的情感。此时,我们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联想力。其目的是利用图画来引起学生写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言之有物,降低写话的难度。学生通过和同伴与教师的交流,画面主题逐渐明确。写出了孩子的生活情景和孩子纯真、活泼的心理。他们是这样描写画面的:A.豆芽娃娃做早操,小豆豆排前面,大豆豆后面排。还有四个在说悄悄话。B.小豆芽芽来到美妙的世界,高兴极了!它们唱啊,跳啊多欢乐。可是有一个小豆芽,还在找妈妈,它怕大厨师过来把它炒菜吃了。学生通过联想,写出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写出了他们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出了童真、童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语言积累和写话训练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为此,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选择篇幅短小的《365夜儿歌》作为第一本课外阅读读物,从刚开始的一天背一首儿歌,逐渐增加到每天两首,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诵读儿歌的同时,学生也以儿歌内容为主题,养成了写绘画日记的习惯。在写的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从中绘画日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杨文华.打好语文基础 鼓励自由表达[J].小学语文教师,2005(9).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
[3]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小学 325600)
论文作者:卓菱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学生论文; 儿歌论文; 豆芽论文; 语言论文; 事物论文; 思维论文; 孩子们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