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市场竞争现状的SCP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竞争论文,煤炭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SC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5;F4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893(2003)03-0183-04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工业体系中的基础工业,是其他工业部门的粮食,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工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我国的煤炭工业既没有像电力、石化等工业部门那样由大型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也没有像世界上煤炭采掘业发达的国家那样,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大型化和集团化,尤其没有像美、英、澳等国有煤炭公司通过合并或购买股份等方式实现了跨国经营,完成了产业组织的优化,而是实施“有水快流,大中小、国有、集体、私营一起上的方针”,形成了我国煤炭企业总体布点多、规模小、采掘设备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现状,结果在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煤炭市场特有的竞争局面,使得煤炭产品供过于求,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滑,行业利润日趋降低。尤其是1997年到1999年煤炭行业三年困难时期,很多煤炭企业连基本工资发放都难以为继,造成了空前的行业危机。[1]虽然近两年来,由于中小煤矿日趋严重的安全问题,国家关闭了大量的中小煤炭企业,使得煤炭产品的供需平衡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煤炭企业的效益逐渐有所好转,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要想使煤炭市场竞争理性化,实现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更好地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对煤炭市场竞争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就成为必要。
本文利用哈佛大学麦森(Mason)和贝恩(Bain)教授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方法,[2]针对我国煤炭市场竞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改善煤炭市场竞争环境的措施。
1 煤炭的市场结构分析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描述市场结构的指标很多,主要有买主和卖主的数目、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企业规模经济、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等。
1.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量度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反映了市场卖者或买者对产品的垄断程度。一般情况下,市场上卖者或买者的数目越少,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就越容易垄断。度量集中度的指标分为绝对集中度指标和相对集中度指标,其中绝对集中度指标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该类指标总量的比重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R为某一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网和2000年煤炭统计年鉴计算,我国按煤炭生产量的市场集中度指标分别为
50%,结合贝恩标准,得出我国的煤炭产业属于原子型,依贝恩的观点看来,这种原子型竞争模型是一种自杀性、破坏性的竞争。
1.2 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就是产品在满足顾客或消费者客观需求的性能或功能差异以及人为制造的品牌价值差异和文化差异。产品差异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扩大企业间的产品差别,就会使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的产品减少了可替代性,也就意味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区别较为鲜明。
一般来讲,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别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例如煤种、品种的不同。而这些性能差异(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二是由于企业销售条件的不同所引起的产品差别,例如煤炭企业的产品在本企业附近的地理位置上和交通运输上所占有的优势,往往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封杀其他竞争者;三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煤炭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所形成的人为差异。从现实情况来看,原煤仍然是各类煤炭企业的主力产品,在同一矿区的相同煤层,煤炭的质量是天然形成的和基本一致的,不会因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可以认为,煤炭产品的差异化是不大的或不明显的。
1.3 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当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比例将会超过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研究开发的规模经济性、煤炭开采的规模性、运输和销售的规模性等都是客观的需要。煤炭企业的地质勘查、巷道掘进、矿床开采、通风、排水、运输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和专业性,大规模的集团公司往往才有实力设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分散研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化、科学化、安全化的巷道掘进方法和横断面、支护等技术指标的设计,采用大型的现代化专业化设备,建立规模巨大的销售网络。
当然,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由于经济规模整体上要求不高,产品差别较小,技术和工艺要求不高,资金投入量不大,有些甚至不顾社会安定、职工生命安全和客观的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盲目办矿,这不但造成了国家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潜伏的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造成了煤炭行业的恶性竞争,致使整个行业都不能很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4 政策法律壁垒
进入壁垒,通常又称为门槛,就是妨碍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主要有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必要费用壁垒和政策法律壁垒等多方面。在此仅对政策法律壁垒进行重点讨论。
煤炭产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煤炭产业应有较高的进退壁垒,其理由为:一是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较大规模的投资。无论煤炭生产还是煤炭运销,都需要一定的设备、设施及较大数额的流动资金,大规模投资增加了筹资难度,从而形成了市场进入的资本壁垒;二是煤炭生产受资源限制很大,某企业一旦拥有了一定范围的煤炭资源开采权,就应制约其他企业进入这一范围;三是煤炭企业相对稳定的用户要求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较为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煤炭产业的进退壁垒。
从现实来看,我国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或退出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由于煤炭产业的政策壁垒较高,所以国有煤炭企业从事煤炭生产活动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要有必要的规模、资本及技术占有的要求。同时,由于缺少过剩生产能力的淘汰机制,就更增加了国有煤炭企业退出煤炭产业的难度。
2 煤炭市场的企业行为研究
2.1 定价行为
定价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近年来煤炭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价格上,但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企业数目多,分布广,规模相对小,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能够调节市场价格,所以煤炭价格基本是随着国际和国内能源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波动起伏。这种价格的连续波动起伏加剧了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2 兼并重组行为
我国自1995年以来出现的企业兼并、收购浪潮,近几年来又有了深入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型企业集团。这种以经济规模为目的的兼并重组深化了我国产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但经济规模的扩大并不等于获得了规模经济,成功的兼并重组不仅仅是完成企业所有权的转移,还必须对兼并重组后形成的新企业集团进行整合,以新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获取为最终目标。
然而由于我国煤炭行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受到政府干预较多以及煤炭企业区域性经营较为突出,使得兼并重组和兼并后的整合难度加大,以致于煤炭产业内兼并重组的动作还不大,还没有深入开展起来,因此我国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应当抓住机会,通过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2.3 动态联盟行为
由于实施战略联盟的行业竞争战略,不但可以形成行业壁垒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缓解竞争的激烈程度,且在实施企业战略联盟的环节内部亦可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稳定产品及材料的价格,减少交易成本的发生。
从当前我国煤炭市场的竞争现状来看,企业之间尤其是几个大企业之间共同组建合适的价格联盟组织,可以根据国际和国内市场对煤炭市场产品的需求而调整产量,增加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有效的避免互相之间的恶性竞争,使行业竞争更加理智,更加规范。煤炭企业对此已有行动,据报道,北方20多家煤炭企业已经组建焦炭价格联盟。同时,也可以结合成技术联盟,共同开发节能性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煤炭技术,如洁净煤技术等。这样既可降低研制费用,防范研制失败的风险,同时又可以使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有利于煤炭产业的技术进步。
3 煤炭企业的绩效分析
3.1 煤炭产业自我调节机制失灵
供求关系理论表明:在市场机制健全的条件下,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会把现存于市场里的过剩生产能力或低效生产能力淘汰出局,使供求关系趋向平衡,同时也会促进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在煤炭市场运作过程中,一方面有些国有煤炭企业生产体系自我调整能力差,企业制度和机制没有转变,缺少开发市场的能力,企业效益低下,但却由于较高的壁垒无法退出。另一方面其他类型煤炭企业借助煤炭开采成本低、销售灵活等优势获取利润,在政策限制其生产的情况下,仍能以各自的方式生存于煤炭产业中。这样的直接后果是煤炭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被固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徘徊不前,长时间以价格竞争为焦点,煤炭供求运动失常,难以实现供求总量新的平衡。
3.2 中小煤矿资源浪费严重,安全状况差
部分煤炭企业采优丢劣的行为直接导致煤炭资源回收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同类型矿井回收率有着很大的不同,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0%~15%,而国有煤矿的回收率则能达到70%。[1]另一方面,一些小煤矿既无设计、无图纸、无技术资料,又不按技术规程和安全规程作业,造成伤亡事故多、损失严重的后果,这也是目前我国加强煤矿安全检查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落后生产力淘汰先进生产力,劣币驱逐良币
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在过度竞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地位,或因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沉重,或因煤质差,或因运输能力不足,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亏损严重,转产又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机会,甚至到了无法盈利,总是亏损的边缘。而大量的中小煤炭企业凭借其不顾安全的疯狂掠夺式开采,从而在价格上制胜于很多国有大中煤矿。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煤炭采掘业竞争规则失范的表现。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煤炭市场的竞争是恶性、无序、自杀性的,是以“落后生产力”淘汰“先进生产力”,这不仅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对于煤炭产业的政策,应坚持既不遏制竞争以损失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又要避免恶性自杀竞争,尽可能调整好宏观供需总量的平衡,保证国家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保障煤炭工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具有分布广泛且条件不一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煤炭产业中适宜于大小不一、规模不等的市场主体共存,各类型煤炭企业按市场规则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最终实现企业目标。那么,大中小煤炭企业在共生共存的市场环境中,必须有一个公平的合理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也要顺应煤炭产业发展的世界潮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是解决好中小煤矿开采中对国家煤炭资源浪费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对资源利用情况的监督和资源有偿使用等手段来改善;二是解决好中小煤矿中的事故高发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设计和生产技术标准,严格监督检查和加大对事故的处理力度来进行改善;三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有煤炭企业人员多、效益差等问题给予政策援助;四是对于许多资源枯竭的国有煤炭企业应加大重组力度。
其次,营造较低的产业退出壁垒。不断完善国有煤炭企业“关闭破产”政策,改善关闭集体、个体小煤矿政策,政府应把煤炭企业转产及职工转岗分流纳入自己的统一规划之中,建立起通畅的“下岗再就业”渠道,地方政府应支持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和矿区城镇化及“三产”,为各类低效益煤炭企业有序退出煤炭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次,积极推行煤炭企业战略重组。支持有优势、有实力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采取收购、控股、联合等形式,推动煤炭行业内的兼并与联合,积极稳妥地实施国有煤炭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通过组建煤炭企业集团,壮大煤炭企业规模,提高煤炭产业的规模经济壁垒。
最后,发展洁净煤技术,延长煤炭产业的价值链。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都在逐步扩大经过洗选加工的洁净煤炭的使用,以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运输资源。而我国一方面煤炭的洗选、深化加工能力亟待发展,另一方面一些煤炭用户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愿使用洁净煤,致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洗选能力有12亿吨闲置。因此,国家政府应加快制定鼓励煤炭用户使用洁净煤政策和煤炭生产企业积极开发洁净煤生产技术,这样既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运输资源,又能限制小煤矿的无序开发和设置较高的产业进入壁垒,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洗选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要加大产品差别,以提高煤炭产业的竞争水平。
总之,当前应该从多方面来改善煤炭市场的竞争状况,利用好国有大中煤炭企业,保证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标签:煤炭论文; scp分析论文; 煤炭市场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市场壁垒论文; scp论文; 市场竞争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