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对于你生活质量的要求开始变得严苛起来。水资源和人们的生活存在极为密切的连接关系,所以,提升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河道是用来存储水资源的主要形式,若不及时科学化的处理河道,那么就会直接拉低水资源的品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会极大程度的创新河道治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思路,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工作,更好的处理当前城市水环境的问题,发挥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治本相通效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且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1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1.1河道治理和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大中型的城市,更是呈现出寸土寸金的状态,为了让城市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会一味的侵占河道等用地,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河道自然的状态,同时还使得原本的河道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其必须要综合且深入的探究河流自然流态和生态系统的状态。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其并不会考量河道生物的特性,其所构建的生态环境和谐性低下。
1.2河岸硬化破坏水生态系统
当前,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会为了保障其防洪的性能,进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为了能让其河道治理管理工作更为便捷化,会使用混凝土以及石块开展河道两岸的硬化处理工作,这样虽然可以较好的提升总体河道的防洪性能,但是其却把水土隔绝开来,导致其无法进行较好的循环,拉低了水土自净能力。
1.3河道淤塞问题严重
河道两岸大多数都是土坡,这就使得其多数的垃圾被直接排入到了河道内部,其河道底部的淤泥开始不断的沉积,致使水流无法较为通常的排放出去。降低了河道自身的调蓄容量,同时还影响到了河道自身的泄洪防涝等的性能,严重的污染到了河道底部,让其产生了较多的有机污染物,破坏到了河道的水环境。
1.4其它工程建设的影响
河道弯曲会阻碍到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其就会改建河道,让原来弯曲性的河道变成笔直的河道,这样就会降低了原本的河道排水面积数值,同时还会给其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其自然雨水无法较好的积渗。
2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1蓄滞洪区建设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防洪安全,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蓄滞洪区可将大量雨水和洪水引入滞洪区内加以控制,可降低洪峰流量、延缓峰值出现时间及增加入渗能力。暴雨过后,释放出积蓄的雨水,又可以发挥海绵体的作用。对缓解暴雨内涝、减轻洪水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除利用滞洪区对雨水径流量进行储存、滞蓄以达到削减径流排放量、控制水质、滞留或渗蓄收集回用或补充地下水等综合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外,还可充分利用滞洪区的土地资源,作为公园、绿地、运动场等其他用途,发挥环境和社会多功能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雨水口生态化处理
现有河道内雨污排水口进行污水截留后,入河的水源为雨水。对雨水口进行生态化处理,设置雨水花园等,对一定量的初雨进行净化处理,超过定量的雨水直接溢流入河,调整末端出水结构,延缓径流释放过程,可使大量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微生物降解等得以去除。
具体做法为:根据河道现状沿线两岸雨水排水口布局,在有条件的位置布设雨水净化花园。对于排水口较多且集中的位置,利用管道将各排水口进行串联,汇总后集中一处设置雨水净化花园。花园平面模拟自然水系形式,雨水从排水口进入花园,经砂砾石及自然石的消立与物理过滤作用后,进入自然水系。水系在枯水季节以旱溪的形式呈现,可作为枯山水景观自成一景。花园在竖向设计上呈叠水形式,并利用疏导水系的曲折性、蜿蜒性,减缓流速,延长水流沉淀时间,对流经的雨水起到一定沉沙作用,并辅助水生植物进一步强化雨水过滤功能。在植物配置上,对水生植物进行精致的组团群落型配置,强化水体过滤效果的同时,可以形成精致的滨水景观体系。此外,雨水花园延长雨水下渗时间及增加下渗面积,局部可对雨洪水进行蓄积,为周边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并有利于地下水的回灌。
2.3构建植被缓冲带
在设计河道的过程中,要避免沟道渠系化,若在其两侧填埋坑塘,很容易让其原本的性能丧失,不可改变原本坑塘的尺寸数值,需要让其保持原本的自然形态,借助河联通工程,让现有的坑塘可以和河道更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并把坑塘当做河道的滞蓄洪区,不断的调节河道洪峰的流量数值,提升下渗量的数值,进而较好的去补充地下水,构建城市的海绵体,净化河道两岸的边坡。构建河道两岸的绿化带,增设生态植草沟等,构建植被的缓冲带,这样可以更好的调控好雨洪水,防止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到水体内,更好的截留雨洪水,最大限度的提升雨洪水实际的渗入量,更好的改善当前生态环境的质量。
2.4河岸护坡修复技术
河道岸坡是水陆过渡交界处,具有防洪排涝、维护安全等工程设计基本要求。河道岸坡防护在设计之初就将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维护安全问题放在了第一位,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一般使用水泥、石块之类的硬性材料将河道两侧与河道隔断开来,破坏了河道生态廊道的完整性,使得河道与河岸动植物隔离开来,无法进行物质交换,也阻碍了市民亲近水源的渴望。如今在护坡设计时更强调河道的生态维护与景观特色,以还原天然河道生态环境为原则,提高河道自身、自然净化能力为目标,对河岸护坡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常用的护岸生态修复技术有植物护岸、抛石护岸、石笼护岸、多空质护岸、梢料层护岸等多种类型。当下比较热门的是植物护岸的形式,主要包括活枝护岸、栅栏护岸、草籽护岸等,以恢复河岸原有的植物群落为出发点。将本土耐水湿植物种植在河岸岸坡,利用植物自身条件稳定河岸,防止沙土的流失。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将植物缓冲带与生态护坡结合将河岸分为岸坡带、防护林带、河岸带与湿地带,并与道路林带和湿地沟渠结合。
结束语
通过构建海绵城市,有效的提升了该城市的防洪排涝等的性能,同时还赋予其涵养水源的效用,不断的提升了河川基流,同时还丰富了开源节流的形式,极大程度的了缓解了当前我国水资源使用紧缺等的现状,全面化的提升了水环境的品质,让水系达到一个连通的目的,尽可能的恢复生态河岸,打造出一个综合生态型的河湖水系,让其碳氧可以维持一个较好的平衡状态,进一步的净化该城市的空气,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运行状态,满足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需求,借助科学技术修复河道,强化城市水资源的净化能力,进一步的推广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提升其价值,以此来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付浩志.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2).
[2]黄浪.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19(2):108-109.
[3]王市博.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对策[J].南方农机,2019(7):222.
论文作者:陈国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河道论文; 雨水论文; 护岸论文; 城市论文; 河岸论文; 海绵论文; 排水口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