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国际政治总体格局的几个特点及其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格局论文,当今论文,总体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以美苏两超为首的两极冷战格局——雅尔塔体系。两大阵营之间“谁战胜谁”、“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斗争,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冷战时期整个世界基本的政治面貌。在美苏两大阵营中间,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声音很微弱,远远起不了主导作用。
随着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国际冷战格局结束、新旧世纪之交的来临,各主要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国际政治总体格局出现了新的特点。尽管这些新的特点有些还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不是很明显,但已初见端倪。
一、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国际政治向一超多强的格局过渡
美国仍然保持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世界第一、无人能比的地位。1991年海湾战争证明,美国充当了世界领导。美国是北约内执牛耳的国家,不仅要求北约东扩,而且要求北约的行动范围要超出欧洲,北约的活动不必经过联合国授权,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总体经济实力雄居世界第一,而且经济发展势头仍然保持强劲态势。美国的科技总体实力和水平仍然居于全球首位。当今全球范围内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美国,如中东问题(伊拉克、阿以和谈)、前南问题(波黑问题、科索沃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等等。
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一半多一点的人口和幅员,经济的60%,武装力量的85%,其国内生产总值不到苏联时期的30%,国际影响力急剧下降。(注:〔俄〕谢尔盖·罗戈夫:《二十一世纪门槛上的俄罗斯与美国》。〔俄〕《自由思想》,1997年第5期第36页。 )俄罗斯虽然在军事上还是一流强国,但在经济上已沦入“第三世界”,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打击,且俄罗斯政局不稳定,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已次于中国。中国由于近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去年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国际声誉,国际地位上升很快。
以法德为轴心的欧洲联盟一体化取得了重要进展。1999年元旦,统一的欧元启动,大大地推进了欧盟的一体化。德国是欧盟经济的火车头。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阿姆斯特丹条约开始生效,使欧盟正式启动了政治一体化的重要进程,即共同的安全和外交政策。日本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技术先进,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而居于世界第二位。但由于其国内资源缺乏,又受国际条约的束缚,在政治、军事的发展方面受到限制,去年又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尚未完全恢复过来,但它仍可算作当今世界中的一极。
由于世界主要矛盾不像冷战时期那么明朗,全球各主要大国之间在相互调整关系,如美俄关系、美欧关系、美日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等等。尽管美国企图建立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一极世界”,世界多极化也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乐观,但也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悲观,世界格局的总趋势在从冷战时期的两超多元向一超多强的格局过渡。
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并行发展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全球形成了三个经济中心。全球经济一体化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旦一国发生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自泰国开始,先后蔓延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中国的香港和台湾、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好几个国家的政府因此而倒台,如印尼发生了骚乱,执政30多年的苏哈托下台。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财长安瓦尔在经济发展计划方面发生了分歧引起了政局动荡。1999年新春之际巴西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要小一些,但还是对中南美、东南亚和中东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与此同时,地区一体化、集团化也在发展。如欧洲联盟启动欧元,亚太经合组织,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四国关税同盟,独联体海关一体化,中欧创议组织,以及在非洲,环地中海-大西洋地区和南美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区性或集团性经济组织。最近,柬埔寨加入了东盟,成为东盟的第十个成员国,终于实现了十国大东盟的梦想。
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新的纵横交错的三角或四角关系,如中美俄、欧美俄、中俄美日,以及北美、西欧和东南亚三个经济中心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势下,货币就是核弹,股票变成重炮,汇率成为“暗器”,各国易爆发“没有硝烟”的金融大战。
三、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下降,现实的国家利益成为中心
过去在冷战格局下,国际关系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黑白分明。冷战后,国家利益因素(经济、安全、战略利益等等)上升,各国纷纷采取现实主义的务实外交,不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划线,“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国家利益才是永恒的”。传统的“敌、我、友”模式已不再完全适用。国家利益经常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过去冷战时期比较突出的东西问题(政治)逐渐退居后面,而南北问题(经济、利益)则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心与边缘国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由于共同的敌人的消失,以前压抑着的内部的矛盾暴露出来。例如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矛盾,美国与欧盟、日本在经贸、技术方面的竞争与矛盾暴露出来。现实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对外政策的中心因素。
四、民族主义因素骤增
冷战结束以来,原来被冷战压抑着的各种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宗教纠纷公开暴露出来。民族主义就其涵盖的地域范围而言,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泛民族主义即跨地区、跨国界的民族主义,如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等。二是国家民族主义即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国家为单位,与民族国家范围相吻合或一致的民族主义。(注:李兴:《论国家民族主义概念》,《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如前苏联一分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六,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分别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并以耶路撒冷为首都。东帝汶要求独立。还有的虽不以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为宗旨,但以保护国家利益为目的。有的表现在领土方面,如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边界之争,韩国与日本的独岛(或竹岛)之争;有的表现在领海方面,如中、越、菲、马、印尼等国之间的南海诸岛之争;有的表现在领空方面,如伊拉克围绕“禁飞区”与美英的斗争,等等。三是国内的民族主义即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主义问题,如俄罗斯内的车臣问题、英国内的北爱尔兰问题、加拿大内的魁北京问题、南斯拉夫联盟内的科索沃问题、波黑内战问题、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问题,等等。今年4 月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科索沃问题为借口,指责南联盟塞尔维亚族对阿尔巴尼亚民族搞“种族大屠杀”、“种族大清洗”,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冷战结束以来,民族主义一直是国际政治的主旋律之一。苏东剧变以后,新成立了许多独立的民族国家,即由原来的国内民族主义上升为国家民族主义问题。
五、文明因素上升
冷战结束以来,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文化冲突,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过去军事、经济等“硬因素”,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较大也较明显,现在文明即民族、种族、部族、宗教、文化、地域、历史传统、民族性格这些“软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呈上升势头。(注:李兴:《论国际政治中的政治文化因素》,《欧洲》,1998年第1期。)如一个在印度传教35 年的澳大利亚传教士在印度被“异教徒”活活烧死。又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在很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如伊拉克、科索沃问题上,文化相近的美英比较一致,而文化不同的中俄常常反对。无论在波黑问题上还是在科索沃问题上,俄国都由于同种同教及传统关系而支持塞尔维亚民族和南斯拉夫。尤其是北约空袭南联盟以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斯拉夫国家同情和支持南联盟,俄谴责北约的野蛮轰炸,并派遣民间志愿军连队援南,对南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俄白南联盟的提议得到了俄南两国议会的支持。中国对于印尼骚乱中发生迫害华人的事件表示不满。美国以自己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打着人权的旗帜到处干涉别国的内政,企图把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搞“文化民族主义”或称之为“思想殖民主义”、“媒介帝国主义”,必然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先后发表了《文明的冲突》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他认为同质文明、亲缘文明易于相互沟通和理解,而不同文明之间容易误解、误读,因而同质文明易于建立亲密关系。未来的战争将不再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之间进行,而会在不同文明之间尤其是在不同文明的断层线上展开。将来西方文明所面对的敌人就是儒教与伊斯兰教的联盟。
亨廷顿的观点虽然表现了为美国外交出谋划策和寻找敌人的嫌疑,不足全信,但他看到了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作用和地位的上升,则体现了他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为我们观察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六、不遵守国际社会“游戏规则”,出人意料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冷战时期,美苏两霸是主要对手,但它们都有意遵循一套“游戏规则”,避免直接军事对抗。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一触即发,但最后双方作了让步。冷战近半个世纪,从来没有发展成为“热战”。
冷战后,新国际规则尚未建立起来。萨达姆敢于挑战当今世界唯一霸主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敢于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公然进行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竞赛。乌干达、卢旺达、波黑、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曾发生种族大屠杀。阿富汗发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事件。尤其在现代社会,印度尼西亚去年5月发生骚乱,发生了针对华人的烧、杀、奸、 抢恶性事件。国际恐怖事件也有增无减。今年3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一个主权国家南联盟,开创了国际强权干涉别国内政的恶劣先例。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今年5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遣成中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世界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恶劣先例,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极大愤慨。
七、国际社会的作用会有所加强
在冷战时期,联合国基本上为超级大国所控制。虽然当今也未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但联合国的讲坛已不能为美国一家单独控制。在联合国内部,中俄法常对美国起牵制作用。广大的第三世界也能通过联合国这个讲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去年发生了三次伊拉克危机。第一次危机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斡旋成功。1998年12月,美英不通过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空袭,遭到了中俄的反对和国际社会的谴责,俄罗斯还召回了自己的驻美大使。今年,美英空军炸毁了伊拉克的石油运输管道,再一次遭到了俄法中和国际社会的谴责。今年3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空袭一个不结盟的主权国家南联盟,北约企图绕过联合国,撇开俄罗斯和中国等大国,联合国的威信一度受到损害。但国际社会的反战、和平呼声越来越高,北约绕过联合国、武力解决科索沃问题是难以得逞的。另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在缓解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中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和最权威的国际组织。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不能随便绕过联合国。联合国维和部队和联合国工作人员在一些热点地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索马里、纳米比亚、马其顿、波黑、阿富汗、柬埔寨、科索沃及非洲一些地区等。
八、国际局势的“分”与“合”处于一种复杂的态势,妥协和调整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主流
由于苏东集团的解体,各种力量在重新进行分化组合。例如,在欧洲,北约东扩、欧盟东扩、欧元启动、经济和军事一体化得到发展。但另一方面,法德英等大国之间的相互戒心并未相应减少,这是一种内含多样性的“合”。在东欧地区,虽然华沙条约和经互会已经解散,苏东分裂,苏联解体,呈现出“分”的格局,但在原苏联地区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其中包括俄白联盟,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独联体海关一体化,“分”中又有“合”的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即“合”势得到发展的同时,美国与其传统盟国西欧、日本之间,在阿拉伯世界内部(伊拉克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均出现了裂隙即“分”的苗头。如美国与欧盟国家在香蕉、民航、牛肉等问题上的矛盾,美国与日本在汽车及其配件、胶卷等问题上的竞争。
冷战结束后,一些旧的地区性的国际军事、政治、经济组织解散了,如华沙条约、经互会,但另一些旧的国际军事、政治、经济组织,如北大西洋公约、欧洲联盟、东盟,不但没有解散,反而扩大了其活动和影响范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今年已加入北约,东盟则接收了柬埔寨。而另一些以前的国际组织,如不结盟运动,则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大变化而似乎一时失去了方向。
世界主要矛盾不像冷战时期那么明朗,以对话与合作取代冷战与对抗,妥协和调整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主流,因为只有妥协和调整才能达到“双赢”的结局。
九、在一些落后或边缘地区政变、内乱、冲突时有发生,全球局部性战争不断
在非洲,乌干达、卢旺达、刚果、扎伊尔、安哥拉、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莱索托、科摩罗等国家发生了政变或内乱,有的国家发生了种族大屠杀,埃塞俄比亚与其邻国厄立特里亚、苏丹发生了边界纠纷和冲突。
在亚洲,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也发生了骚乱或正在进行内战。印度和巴基斯坦曾进行核军备竞赛,伊朗与塔列班一度交火。东帝汶与印尼的关系也没有理顺。中东和平进程也出现了反复。
在巴尔干,科索沃问题正成为热点,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波黑问题也没有彻底了结。
十、国际政治的中心在向欧亚大陆周边转移,军事手段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加重了分量
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有三个主要中心:欧洲、北美和东亚。当今,许多重大的国际事件发生在亚欧大陆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国际政治的中心在向欧亚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在其新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特别强调了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对于美国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占有军事优势。为了防止美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在欧亚大陆的兴起,或任何一种威胁美国霸主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他甚至列举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各5个, 这是美国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注:Zbignlew Brzczinski,The GrandChessboard:American Prlwary.Andlts Geostrategic Lmperatives,ADivision of Harpercollins 1997.)
让我们看一看冷战以来的欧亚大陆:在其西部,北约、欧盟在东扩,北约空袭南联盟,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大使馆;北约还通过了扩大其活动范围的新战略;俄罗斯军舰开进了亚德里亚海。在东边,日本与美国通过了两国安保合作新指针,扩大了军事合作,并决定共同研制地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甚至有人扬言要把我国的台湾包括在内。 东南边,去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印尼、日本内阁倒台,印尼、马来西亚内部发生了骚乱和动荡。印度、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竞赛。东帝汶要求独立,柬埔寨加入了东盟,中国收回了香港,即将收回澳门。在西边,美英空袭伊拉克,中东和平进程一波三折,巴勒斯坦宣布推迟建国。在中亚,美国导弹去年袭击了国际恐怖分子驻阿富汗的大本营。
美国还决定继续研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即以前的“星球大战”的继续。同时,美国还决定大规模地增加军费开支。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逆时代潮流而动,不合时宜地重视军事因素,大搞军事外交,有可能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十一、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来临对当代国际政治已经和将会带来多方面复杂而又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传统的国家主权、安全、战争、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概念、范畴的内容与形式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家主权在一体化的冲击下有淡化和弹性化的趋势,如欧元启动对欧盟各国经济的影响。安全也不仅仅是传统的领土、领空、领海的安全,而是“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综合安全”。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军事、经济等“硬因素”起主导作用,而转为知识、文化和高科技等“软因素”唱主要角色。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它使人类长期生活在核战争的阴影和心理重压之下,计算机病毒和智能犯罪经常发生,“非对称性威胁”(Asymmetric Threats)增加,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可能遭到破坏,后代子孙的生存环境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牺牲。
小结
20世纪下半叶、新旧世纪之交,随着世界生产力、人类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冷战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崩溃,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以前的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作用下降,而实际利益、民族主义和现实文明因素作用上升。在新旧国际秩序过渡和转轨之际,主要矛盾不像冷战时期那么明显,大国关系尚未理顺,“分”与“合”处于一种复杂的态势,不遵守“游戏规则”、出人意料的事情时有发生,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作用虽然仍然有限,但总的来说有所增加,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等西方强国仍然在全球事务中唱主要角色。国际政治的中心在向欧亚大陆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但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占主导优势的同时,世界落后地区、边缘地区的经济、文化方面的本土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也进一步发展。政治上的多极化、经济上的全球化和文明上的“冲突”这三大趋势,平行而逆向发展,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仍然任重而道远,既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么乐观,也不像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法无天后有人认为的那么悲观,而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由于世界上一些落后或边缘地区,特别是非洲、中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远非法制国家和公民社会,人口素质差,崇尚权力和武力,宗教、家族、派系、集团势力很大,矛盾错综复杂,又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因此内乱、内讧、内战、政变此起彼伏,以至于地球上局部性战争不断。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知识经济的来临必将对国际政治带来多方面复杂而又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既构成难得的机遇,又构成严峻的挑战。
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世界主要问题在从东西问题(政治问题)向南北问题(经济问题)转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超级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不能也无力阻挡这一历史潮流。以对话与合作代替冷战和对抗,以妥协和调整求得“双赢”结局,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流。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认识到国际局势的这种变化,积极、主动地抓住时代的机遇,迎接世纪的挑战。
标签:国际政治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军事论文; 世界现代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