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中医院 湖南湘潭 4182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42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开展康复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的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明显下降,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4%,卡方检验提示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针灸;疗效;痉挛指数
缺血性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本病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偏瘫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中风后遗症,约有90%的患者在中风偏瘫后3周内出现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42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入组对象均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近期无肌肉松弛剂或者镇静药物应用史;排除严重原发病、中风次数不低于3次、其他原因导致的肌张力障碍、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0~62岁,平均年龄(51.2±3.7)岁;病程14d~5个月,平均病程(2.2±0.4)个月。发病部位:22例位于基底节区,12例位于额顶区,8例位于颞顶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2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开展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性关节锻炼、翻身动作、仰卧位转移至坐位、坐位转移至站立位、抗痉挛手法练习、坐位/站立状态下平衡锻炼、牵张训练以及步行训练等内容。30min/次,每天2次,每周锻炼5次。
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取穴:(1)上肢: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2)下肢:血海、阳陵泉、丰隆、三阴交、解溪,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强度保持在中等。以脉冲电针治疗仪治疗,电流量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上肢外旋、足部可外翻,手指可屈伸),留针0.5h,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4周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根据文献[4]制订疗效评价标准,共包括显效、有效、改善和无效四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的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明显下降,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4%,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痉挛是中风后常见的一种症候,表现出整体性的中风病机特点。中医观点认为“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痉挛”。早在《内经》一书中九出现了关于针刺治疗中风的记载,其中阳明经为人体气血充沛之经,其气血通畅则有助于扶助人体正气,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本次研究所取肩髃、臂臑、手三里、丰隆、解溪诸穴均分布于阳明经之上,针灸可升发阳气;曲池与合谷二穴走而不守,可通经活络,调理人体气血;外关属于八脉交会所在,与阳维脉相连通,刺之可补阳益气,通络气血;血海可化痰为气、运化脾血;三阴交则可祛痰通络,益肾健脾。辅以系统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Ashworth评分与CSI评分明显下降,治疗总有效率为95.2%,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满意,较单纯康复训练更优。
综上所述,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郎建英,庄礼兴,贺君等.“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440-443.
[2]余芳菲,郑侠海,曾科学等.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7):50-52.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1):17,70.
[4]李小玲,李水琴.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69-70,71.
论文作者:曾路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缺血性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痉挛性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