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媒学院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这些人才的灵魂工程师。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一代一代的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教师背负着时代的使命和重任。所谓教书育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教授知识还需要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内在人文修养。如此看来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变得尤其重要。
通过学习明白了高校教师应该怎么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各方面的素质,以下是通过学习自我领悟到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但是作为老师本身还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同样是《师说》的解读也就是教师需要不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阅读学习,探讨交流来提升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通过他人的有效经验不断提升自己,改善自身的不足,寻找“知行合一”的境界。
一、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学习
1.1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大部分的知识储备是在早年的学生时代形成积累而成的,通过多年校园学习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构架。但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每一天都有无数新知识、新观点爆发出来。学生们的思维在不断地接触着最新的事物,一个停滞不前的学习者是无法引领这些渴望知识的大学生不断进步的。特别是网络高速发展,大数据充斥在各行各业的当今时代,如何能够胜任这份职业,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认为首当解决这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这就意味着每一个老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以适应当下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做井底之蛙是教师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的基础,只有谦虚谨慎的学者姿态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和创造更多的奇迹。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让他成为一种习惯,融入教师的血液,那么你就有足够的自信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担任好教师这个角色。
1.2实践中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从书本中的理性认识到我们体会理解是知识第一次飞跃,带到实践中去完成第二次飞跃,才能真正为我所用,和物质的第一性联系起来,那么所谓的第二次飞跃就显得更为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座大楼没有建造者一砖一瓦的建设是无法建成的,一场文艺晚会没有每个参演者、幕后工作人员的配合也是无法带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样的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人文素养各个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在“事上练”,也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把良知在事上练。这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学习教育学我们知道人和动物的无别在于那些高级的心里机能,例如逻辑记忆、思维等。一个不愿意学习不愿意通过实践来不断进步的人他的道德素养也值得商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实践当中也要时刻注意作为老师的言传身教,上课认真准备教案,注重个人仪表和教态等细节,课下多做学术研究,对中外专业论文以及网络上的最新学术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网络时代信息科技发展快速,一旦放松专业上的学习,可能被学生问的哑口无言。知识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所以才更加不能放松自我学习。
1.3知行合一
我认为的道德职业规范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先生提出的“知”不是知道不知道而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出来的东西达到知与和行的统一。人们往往学习和实践分开,其实他们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学习为了实践,实践的是就是学习,从道德教育上看,教师的知行分离或者“知而不行”,就是一种道德达标的表现,要把道德表现和行为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也就是内因,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有不同的评判和标准。道德认识表现为道德行为也就是实践本身,如果不去行动,不去实践,得来的也终是一场空。
通过几次的培训,学习了理论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在深入到实际的教学中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
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标准要求自己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观念,它往往是人们对自身和他人以及世界所处关系的一种认识和看法,我们现在常常讲述的道德大部分来源于儒家的传统道德。而教师面对广大的学子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师德师风,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告诉我们要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辱教师使命。
2.1爱岗敬业
热爱自己事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在其位,谋其职,作为教师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个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师恐怕也教育不出来道德高尚的学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需要恭敬严谨的治学态度,亲切友善的良师风度。
2.2以身作则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激励学生要勤学苦练不要浪费青春年华,还有“谦受益,满招损”,家长们也常教育孩子不要“得意忘形”,还有“礼、义、仁、至、信”等等。这些道德标准和要求是对于师生共同的鞭策和标准。但是有些传统道德标准有违与当今社会,例如保守的“三纲五常”,激进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听自己的话,在言传身教知识的时候要做到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让学生“信其道”,那就要让他们“亲其师,如何亲其师—“以身作则”。大道无形,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2.3有教无类
孔子说的有教无类,是一种平等教育的理念。一个人无论他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他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领导者甚至崇拜者都有可能是教师,再由高中升入大学这个阶段学生进入成熟期,独立与叛逆的冲突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是贫困于富有,无论是成熟与幼稚都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用心去了解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及心理动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标不断前行,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专业上不断进取,道德素养上以身作则。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师表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个人境界,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论文作者:赵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素养论文; 职业论文; 以身作则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