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近些年来,各个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旅游投资环境.但是,在很多城市中有大量的人工渠道,起到灌溉、排涝等重要作用.针对渠道两岸脏、乱、差等局面,提出建立生态渠道、营造城市美景以及排污控制等治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渠道治理;HDPE管材;土钉支固;注浆加固法
为了解决渠道两岸污水排放,采用运输方便、施工快捷的新型管材和顶管施工工艺。对两岸建筑垃圾和松软堤岸,采用注浆法加固,加固效果明显。通过治理手段和技术措施,达到了安全可靠、功能配套、经济可行、标本兼治的治理效果。
一、城市河道治理应用的方式
1.对于以防洪排涝为主的河流在河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河道的行洪安全,这是河流治理的根本目的。要根据城市的防洪标准,统筹规划,打造一条保护城市安全的屏障。因此,对于防汛压力大、任务类型重的河流,我们通过对河流的清淤疏浚、裁弯取直,对于过水断面过窄的地方,要通过拓宽河道的过水断面,增加河道的行洪能力来确保城市的防汛安全。河道治理是以疏为主,这是河流治理的出发点,因此,对于因城市建设而被挤占的河、湖、湿地,应该彻底恢复,确保河流的行洪通畅和湖泊、湿地对洪水的调蓄功能。
2.对于以城市景观为主的河流,在保障汛期防洪安全的前题下,优先恢复其生态功能,拆除原有不适宜的工程,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宜弯则弯,宽窄相间,避免河道直线化、渠道化。
3.根据天然河流的实际进行规划设计,保证河流能为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基本保障。特别是一些城市的中小河道,在水系的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修建一些人工运河,把城市的湖泊、湿地连接贯通,能为湖泊、湿地注入充足的水源,保障了城市湖泊、湿地水循环系统正常运行。天然的河道由于河道宽窄相间,增加河水的曝气量,提高河水中的含氧量,有利于改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河流的生态效应。
二、工程案例
1.工程概况及现状。某渠始建于1959年,原为农田灌溉渠道,设计灌溉面积约0.47hm2.设计引水流量6m3/s,流径某市西工、老城、灌河等城市区和县等近郊区,全长36km。某渠城区长15h,除正常的灌溉引水外,还要担负西工、老城、灌河3个区部分排捞、排污任务。据勘察,排涝流量达50m3/s;沿渠480余处排污口,渠道淤积严重,平均淤积厚1.2m。由于上述的原因,致使某渠城区段不堪重负,水质严重污染,引水排水不畅,最小过水流量只有3m3/s。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渠道两岸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侵占渠岸,致使沿渠两岸呈现脏乱差局面,严重影响洛阳城市环境。
2.工程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指导思想。以某市城市定位为指导,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彻底根治污染。使渠水变清、道路畅通、沿岸变美、增强渠道的综合功能.为市民再造一个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2)治理原则。1)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2)以“城市水环境建设”为中心,服从城市总体规划。3)为西工区、老城区、漉河区排涝提供安全通道。4)要使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5)为城市增加绿化和景点。6)满足0.47万hm2农田灌溉用水需要。7)设施完善,功能配套。(3)治理目标。通过综合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某渠在发挥灌溉农田、防洪排涝、美化环境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成为蜿蜒贯穿市区的新景点;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提高洛阳市的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1)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布置渠道治理断面形式某渠由于流经区域较长,两岸的地形、地貌有别.所以在满足流量的前提下,对渠道断面形式进行了归类和优化。第一类为单式断面形式:它主要适用于渠道深度较浅或两侧堤岸用地特殊的渠段。单式断面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浆砌片石挡土墙,另一种是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基础采用土桩加固。第二类为复式断面形式:它主要是在单式断面形式的基础上,增设平台,以提高人们的亲水效果。平台之上可根据地形情况做边坡防护绿化。第三类为土钉支护断面形式:由于某市是一座历史古城,地下、地上文化遗址众多,其中某渠老城区段基本上是沿老城墙而过,大面积的开挖施工势必危及老城墙的安全。经过实地勘察和理论分析计算,引入土钉支护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土钉支护技术主要是依靠土钉深入土体破裂面.形成固端拉力。与渠体断面铺设的钢筋网片共同形成抗力。以保证土体边坡的稳定。主要施工工序由边坡边线定位、挖土、锚孔定位、造孔、制作土钉、土钉就位、注浆、铺设钢筋网、连网锁紧、喷射混凝土等组成。喷射混凝土之后,根据天气情况洒水养护,养护成形后还可根据两侧环境的需要进行表面彩涂。(2)引进新型管材和顶管施工工艺。解决施工场地狭窄问题。由于某渠地处城市区,两岸树木、建筑较多,堤岸通行不畅,施工现场异常狭窄,个别地段的施工材料需要人拉肩扛。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设计时对两岸敷设的25km污水管道进行了分类处理。第一类是管顶覆土小于3.0m的排水管道,管径 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材(PVC—U),管径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HDPE)。上述两种管材均为近几年新推出的排水管材。它具有自重较轻、技术先进、施工方便等优点,是国家建材局重点推广的水泥混凝土管材的替代产品。与水泥混凝土管材相比,该类管道的基础多采用粗砂垫层:管道接口多采用弹性密封圈柔性接头;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由生产厂家提供配套的管件。管道回填时要求管顶以上0.4m范围用天然密实较好的中砂回填,向上可分层用素土回填,管顶以上O.7m范围禁止使用机械碾压。由于该类管材的整体性好,管材接口少,施工工序简单等优点,闭水检验均能满足2m水头压力、管道24h渗水量Q≤0.0046Di的要求。第二类是管顶覆土大于3.Om,计算管径小于 的改为 ,采用顶管施工工艺。由于顶管施工工艺各地都有成功的经验。(3)采用注浆法对渠岸边坡进行治理。由于管理滞后等 原因。某渠两岸倾倒了大量的生活、建筑垃圾,堤岸松软,承载能力较低。如果采用换填处理的方法解决堤顶道路建设问题,一则资金投入量大,二则对两岸已有建筑的安全性构成威胁。根据这种情况,设计人员通过分析两岸地质情况和土体组成,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其中注浆加固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浆法是利用水泥、水玻璃、粉煤灰等混合浆液,通过压力灌注、渗透、劈裂、挤密土体,使浆液与土颗粒胶结起来,改变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形成结构新、强度大、稳定性好的结石体,最终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消除不均匀沉降的目的。注浆材料中水泥采用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0.6,水泥:粉煤灰=4:1,水玻璃加入量O.7%~10%;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注入速度控制在8—10L/min;桩距1500mm,排距1800mm;注浆管径25mm。注浆遵循先外后内、跳孔间隔注浆的原则。注浆过程要对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速率共同控制,若发现压力骤减、跑浆及地面出现异常情况,可间歇注浆,同排孔应隔孔跳注。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注浆法对软弱地基的加固效果明显。
总之,城市渠道治理是近年各地都十分关注的题目,尤其我国北方缺水城市,如何围绕“水环境”做文章,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设计人员不断探讨的课题。一直以来,渠道治理大多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形式。如何把工程建设与生态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值得设计人员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辉.城市渠道综合治理工程研究.2018.
[2]王家明.浅谈城市渠道综合治理工程探讨.2018.
论文作者:杨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城市论文; 渠道论文; 断面论文; 河道论文; 注浆论文; 管材论文; 两岸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