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研究论文_孙雁

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研究论文_孙雁

——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孙 雁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00

摘 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特色专业体系、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 产学研合作机制 创新研究

产学研结合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随着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美国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曾说:“大学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帮助所在地区解决社会问题也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大学必须研究当地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面,这些情况既紧迫又容易察觉,把好脉方能更贴切地为地方服务。”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欠发达地区的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学院自组建以来,坚持“立足永州,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以服务求支持,以就业促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2002年10月,教育部在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介学院的办学经验,同时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0年10月,通过评估验收,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始终把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充分利用学院的技术、人才、科研优势,建设产学研科研平台,积极发展产学研合作,促使产学研各方良性互动, 促进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造、转移和扩散,整合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使产业和科研实现高度协同化、最优化,保证合作创新的成效,使合作创新有利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构建特色专业体系

1.加强教学重点项目建设。

学院建设国家普惠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中高职衔接项目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生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等重点项目,共获得中央和省财政立项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截止2016年3月,医学影像技术示范性特色专业、医学技术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正在建设中;其他项目均已通过省级验收,畜牧兽医示范性特色专业验收结论为“优秀”。

2.狠抓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技能大赛为抓手,构建国家、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专业群)、精品课程,强化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专业,初步构建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由2010年的47个调整到目前的30个。聘请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家、企业家,成立了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30个专业专指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高质量修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完成《护理基本技术》、《老年护理》等12门核心课程MOOC(微课)和22门MOOT(慕课)省级项目,完成 “畜牧兽医专业省级专递课堂资源开发及同步课堂”的建设与验收,开发《智能化养猪》、《猪病防治》等46门核心课程标准和10门校企合作一体化教材。

二、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

1.做优医学技术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该专业群由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等5个专业组成,医学影像技术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2013年已被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力争2017年验收为优秀。

2.做大现代农林技术专业群。

该专业群由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和园林技术等3个专业组成,畜牧兽医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该专业群建设以学院生态养殖场为依托,全力打造“智慧农场”,引领市内外生猪养殖新业态;建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服务市内外现代农林产业发展。

3.做强健康服务专业群。

该专业群由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助产、药学和中药学等6个专业组成,护理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该专业群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十三五健康服务”产业链,积极探索“医护药结合、医护养一体”的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附属医院,利用医学部校址,开办健康养老中心、月嫂护理中心和康复中心,全力打造健康服务产业园,引领市内外健康产业的发展。

4.做实机械制造与汽车工程专业群。

该专业群由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组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专业群建设以中高职衔接试点为突破,整合机械类和汽车类专业,重点引进知名制造、汽车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工厂”和“机械制造加工中心”等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为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的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等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不断提升专业美誉度和吸引力。

5.推进支撑专业群建设。

(1)夯实财经与管理专业群:该专业群由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等6个专业组成,会计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该专业群建设主要整合教学资源,加大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培育建筑工程专业群:该专业群由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等3个专业组成,建筑工程技术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该专业群建设主要积极探索增设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效保护和维修地方古建筑和特色建筑。

三、专业对接产业,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确保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有效满足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1.大力发展科研产业。

学院有51人次获省、市级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获省、市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立项课题290项;与省林科院蓖麻横向合作项目中,通过2个蓖麻新品种审定,并推广种植1000亩。主持市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准两优608超级杂交稻推广示范”的建设工作,组织医疗服务队和农技专家“科技下乡”活动,接待咨询500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00余份。附属医院推广新技术、新项目17项,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消化内科、护理部被省卫计委授予湖南省市州级重点学科,国家发改委“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落户学院附属医院。实习农场生产线实现智能化。

2.社会服务实现新突破。

学院积极发挥国家示范院校的专业和人才优势,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服务永州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不断加强,为永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对接东盟桥头堡做出了贡献。学院大力实施“1124”科技致富计划,即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次,培养农村致富能手100人,带动200个养殖大户,辐射周边地区4000个养殖农户增收致富。学院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65期,培训各类养殖人员8000余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0余人次;每年开展科技“三下乡”服务活动5-6次,进行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多万份,推广实用新技术和科研成果20多项,指导养殖户建设智能化猪场23个;与湖南恒惠集团合作开发舜皇山土猪,发展生产基地30多个,年产值达5300多万元。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办学模式,开辟校企合作新路径。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双元制”办学,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开办了“三一班”、“恒惠班”、“桂杏霖春班”、“养天和班”和“益丰班”;积极拓宽顶岗实习平台,与比亚迪、奇瑞、华萱、华雅国际大酒店等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进行合作育人,并成功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培养高级护理人才;走出国门成功与澳大利亚麦考瑞教育集团、悉尼中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开办老年护理。牵头组建了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教集团,有56家加盟单位,并联合杨凌本香集团、湖南烟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恒惠集团等龙头企业,组建畜牧兽医专业对接生猪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引领湖南生猪产业新业态。

2.坚持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龙头,深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项目建设;制定1-2个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配套的专业核心教材,促成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二是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确定1-2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试点专业探索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推进与普通本科高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

三是将医学部建成融教学、实习、实业为一体的永州市健康产业园。

五、目前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育人质量提高的关键。

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难度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先天不足,优秀教师特别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流失严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不够系统,教学科研领军人才及国家、省级教学团队偏少,师资的质量、结构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2.校企合作瓶颈有待突破。

从宏观政策上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参与办学活力不足;从学院层面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深度融合。

六、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研究中的几点建议

1.精准实施“专业与职业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的三结合方针,使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完善中高职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深化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2]湖南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论文作者:孙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4月总第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研究论文_孙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