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查应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强

观察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查应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强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666100

【摘 要】目的:观察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查应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收治疗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30例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乙组,两组均行血肌酐及尿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甲组白、红细胞数以及血肌酐指标值均高于乙组(P<0.05),两组的尿蛋白、尿比重指标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查应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当中,具有显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尿常规;血肌酐;心源性;脑梗死;诊断

近几年来,临床中已经有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血肌酐、尿常规检查,对于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有显著价值[1]。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研究结果,提高此类疾病临床的诊断率及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收治疗的3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同时另选同期收治的同数量脑梗死患者展开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肌酐、尿常规检查,对比组患者的指标情况,同时总结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查应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对象和检查方法

1.1研究对象

应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收治疗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30例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乙组。甲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为30岁-62岁,平均是(47.5±2.0)岁。乙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1岁-64岁之间,平均是(47.0±1.87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表明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的60例对象均接受血肌酐及尿常规检查,具体操作为:患者入院之后,收集其24消失以内的尿液标本,然后借助尿液分析仪器、尿沉渣分析仪对患者的血肌酐、尿蛋白、白细胞数、红细胞数以及尿比重进行检查。

1.3指标检测标准

检查后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肌酐以及尿常规检查结果,然后实施客观的对比。其中各项检查指标参数值为:(1)血肌酐为:71umol/L-133 umol/L;(2)白细胞为:0×109L-10×109L;红细胞为:0×1012L-12×1012L;(3)尿蛋白为:0g/L、尿比重为:0.01-1.03[2]。

1.4数据统计及分析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软件SPSS20.0处理,文中涉及的计量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以“t”检验,当(P<0.05)则表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对比甲组、乙组患者的红细胞及白细胞数

经过检查后发现,甲组3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分别是(62.1±24.2)×1012L、(15.3±3.0)×109L;乙组30例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分别是(8.0±3.3)×1012L、(3.25±1.70)×109L,甲组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乙组(P<0.05),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2对比甲组、乙组患者的血肌酐、尿蛋白以及尿比重

经过检查后发现,甲组3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肌酐、尿蛋白以及尿比重分别是(116.00±24.00)umol/L、(0.06±0.03)g/L、(1.01±0.28),乙组3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肌酐、尿蛋白以及尿比重分别是(88.80±18.00)umol/L、(0.05±0.03)g/L、(1.01±0.26),甲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乙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尿蛋白以及尿比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来年,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疾病已经不断发展成了医院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提示,一旦发生脑梗死,患者脑部组织则会不断发生软化,出现缺血性坏死的症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若脑组织出现动脉硬化的症状,当患者血液粘稠度呈现出异常上升的状况后,其体内血液循环则会受到抑制而发生障碍,导致血流速度大幅度减慢,并且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血压降低的症状,一旦发生此症状患者血管组织内的纤维素、血小板就会出现大量的沉淀,并且粘附在患者的血管壁上使得血栓形成,最终形成患者的脑组织发生严重缺氧或者缺血而引发脑梗死。在临床中,脑梗死的类型有所不同,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心源性脑梗死,这种类型的脑梗死不但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而且患者的病死率也较高,若不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救治,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因此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时找到最佳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目前,临床上对心源性脑梗死常常借助C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这两种诊断方式可以准确地辨别患者属于何种脑梗死类型,也能够疾病治疗提供确切、可靠的参考数据。但核磁共振、CT诊断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这对于部分普通家庭而言,会增加其经济负担,从而导致上述检查方式受限,对于这部分普通患者而言,更倾向于进行血肌酐以及尿常规检查。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肾脏组织动脉血管容易发生阻塞的问题,对患者体内的血管组织内膜细胞造成损伤,甚至有少数患者还会并发其他感染症状使自身尿液内白、红细胞数量呈现出异常上升的状态。除此之外,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栓还会心肌细胞造成严重损伤,使患者的心肌细胞大量释放血肌酐,然后随患者尿液一同排出,最终导致患者的血液循环大幅度加快且尿液内血肌酐说异常升高。所以在这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当中,亦可通过检查其尿常规以及血肌酐指标,明确其尿常规与血肌酐水平,然后再和正常指标值进行对比,就能判断患者的脑梗死类型及病情状况[3]。

在本次试验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患者均进行血肌酐、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白、红细胞数以及血肌酐指标值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两组的尿蛋白、尿比重指标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血肌酐、尿常规可以作为诊断心源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这类检查方法简单便捷、价格便宜,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取结果,值得积极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贾同生.临床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172-173.

[2]苏永红.心源性脑梗死诊断中尿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探析[J].当代医学,2015,21(26):55-56.

[3]谭汉全,尹雪梅.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查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有效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13):2608-2609.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观察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查应用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